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小东

作品数:6 被引量:12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失血
  • 4篇近端
  • 4篇骨折
  • 3篇髓内
  • 3篇髓内钉
  • 3篇肱骨
  • 3篇肱骨近端
  • 3篇肱骨近端骨折
  • 3篇近端骨折
  • 2篇隐性失血
  • 2篇手术
  • 2篇髓内钉治疗
  • 2篇锁定钢板
  • 2篇锁髓内钉
  • 2篇交锁
  • 2篇交锁髓内钉
  • 2篇交锁髓内钉治...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置换
  • 2篇钢板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

作者

  • 6篇徐小东
  • 6篇张殿英
  • 5篇付中国
  • 5篇王天兵
  • 5篇姜保国
  • 4篇杨明
  • 3篇张培训
  • 3篇陈建海
  • 3篇芦浩
  • 2篇安帅
  • 1篇薛峰
  • 1篇党育
  • 1篇顾航宇

传媒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伤害医学(电...
  • 1篇中华肩肘外科...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肱骨近端骨折半肩关节置换患者的隐性失血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对行半肩关节置换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总失血、隐性失血、抗凝药使用等进行分析,以提高对隐性失血的重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13年7月行半肩关节置换的6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术中失血、术后失血等进行分析评估. 结果 (1)61例患者总失血(981.3±341.5) ml,隐性失血(525.7±244.6) ml,平均隐性失血比例为54%.(2)使用抗凝药的患者共20例,总失血(1 051.3±402.1) ml,隐性失血(616.0±267.8)ml,平均隐性失血比例为59%;未使用抗凝药的患者共41例,总失血(947.2±307.4) ml,隐性失血(481.6±222.7)ml,平均隐性失血比例为51%.两组间隐性失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隐性失血是半肩关节置换患者失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足够重视.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患者隐性失血量更高.
张殿英付中国徐小东陈建海杨明张培训党育王天兵姜保国
关键词:肩骨折抗凝药
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分析比较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结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的3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锁定钢板组(24例)与交锁髓内钉组(1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9~23个月(平均16.1个月)。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7、5.323、2.460,P均<0.05),锁定钢板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交锁髓内钉组患者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两组患者在颈干角、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8、0.459,P 均>0.05);锁定钢板组患者的前举范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均高于交锁髓内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0、0.905、0.133,P均>0.05)。结论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各有优势,如适应证合适,经过规范的手术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结果。
徐小东张殿英付中国王天兵陈建海杨明芦浩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锁定钢板
骨科手术隐性失血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骨科手术围手术期常存在严重的隐性失血,导致贫血,加重风险并影响预后。由于其隐蔽性,临床上很容易忽视,而隐性失血量却很大。重视隐性失血,防治隐性失血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助于促进康复,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本文就隐性失血的研究历史、计算方法、发生机制、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相关资料。
徐小东姜保国张殿英王天兵
关键词:骨科手术隐性失血
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比较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的3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锁定钢板组(24例)与交锁髓内钉组(14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
徐小东张殿英付中国王天兵陈建海杨明芦浩姜保国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交锁髓内钉锁定钢板
半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失血及输血情况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行半髋关节置换患者失血及输血情况等,以提高对隐性失血的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5月行半髋关节置换的14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血常规、术中及术后失血、输血、是否伴发高血压等进行分析。结果(1)147例患者术后3d平均总失血970.4ml,术中平均失血134.4ml,术后平均失血236.1ml,平均隐性失血599.9ml(61.8%);(2)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62例,平均总失血887.0ml,平均隐性失血521.9ml(58.8%);合并高血压患者85例,平均总失血1032.2ml,平均隐性失血657.9ml(6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其中79例患者输血,平均输血318.2ml;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100g/L、100—110g/L、110~120g/L、120—130g/L、130~140g/L、〉140g/L的患者输血比例分别为100.0%、96.9%、53.5%、43.5%、18.2%、11.1%。术前Hb〈110g/L的患者41例,输血40例,比例高达97.6%。结论(1)半髋关节置换患者隐性失血的量和比例很高,应该引起重视;(2)伴发高血压的患者隐性失血多;(3)对于术前Hb〈110g/L的患者,可提前输血,减少贫血并发症。
徐小东张殿英安帅张培训杨明王天兵付中国姜保国
关键词:高血压输血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显性和隐性失血量分析被引量:82
2012年
目的:对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screw,DHS)内固定方法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中及术后显性、隐性失血量进行分析,为临床围手术期处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30日至2010年9月30日间采用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16例及采用DHS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以及术中及术后失血、输血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对围手术期的显性、隐性失血情况做出评估。结果:采用PFNA治疗的患者平均术中失血(48.9±2.8)mL;术后平均显性失血量为(62.3±3.8)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85.0±6.2)mL。采用DHS治疗的患者平均术中失血(124.9±7.8)mL;术后平均显性失血量为(73.9±4.7)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243.4±6.3)mL。两组相比,DHS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的显性出血量均多于PFNA(P<0.01),但PFNA术后隐性出血量及PFNA总体出血量均多于DHS(P<0.01)。结论: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存在较多的术后隐性失血量,提醒临床医生注意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张培训薛峰安帅顾航宇芦浩徐小东付中国张殿英姜保国
关键词:髋骨折手术后出血血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