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高
- 作品数:36 被引量:246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印楝籽粗油的抗菌活性及防病效果初报
- 本文对印楝籽粗油的抗菌活性及防病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印棣籽粗油经室内测定和温室盆栽防病试验,表明其具有抗菌谱广和防病效果较好的特点;对稻瘟病的防效虽然不高,但却能改善植株的生长。
- 徐大高郑仲
- 关键词:植物病害杀菌剂抗菌活性
- 文献传递
- 花生黑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5
- 2011年
-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花生黑腐病菌(Cylindrocladium parasiticum)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花生黑腐病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V-8汁(V8)、酵母蛋白胨葡萄糖(YPDA)、燕麦琼脂(OMA)和合成真菌(SF)等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以燕麦琼脂培养基最适宜菌丝生长,而V8汁培养基(V8)比较适宜微小菌核形成、分生孢子产生和子囊壳的形成;花生黑腐病菌能够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和淀粉等碳源进行生长,其中葡萄糖、乳糖和淀粉最适宜菌丝生长和微小菌核形成,但这些碳源均不适宜分生孢子和子囊壳的产生;花生黑腐病菌能够利用硝酸钠、尿素、硫酸铵、酵母粉和蛋白胨等氮源,其中硝酸钠最适宜菌丝生长和微小菌核形成,尿素最适宜分生孢子的形成,而子囊壳则仅仅在以硝酸钠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少量产生;花生黑腐病菌在10~30℃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但菌丝生长和产孢都以25~30℃最适宜;光照时间对花生黑腐病菌的菌丝生长没有影响,但光暗交替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花生黑腐病菌在pH值4.0~10.0时均能生长,但以中性偏酸比较适宜。
- 潘汝谦关铭芳徐大高纪春艳邓铭光
- 关键词:花生菌丝分生孢子生物学特性
- 25﹪阿米西达SC防治芒果和香蕉采后病害研究
- 本文用药剂浸果的方法,研究了25﹪阿米西达悬浮剂在常温下对香蕉和芒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阿米西达悬浮剂以250mg/L、187.5mg/L浓度处理香蕉对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药剂使百克250mg/L的处理...
- 徐大高潘汝谦
- 关键词:香蕉芒果采后病害
- 文献传递
- 一株内生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PJB25及其应用
-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技术领域,涉及一株内生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PJB25及其应用。本发明从健康花生中分离筛选获得一株内生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PJB25,安全无毒性,该菌...
- 纪春艳敖莉丝潘汝谦徐大高任董董
- 文献传递
- 一种值得关注的大豆病害——大豆红冠腐病被引量:8
- 2014年
- 大豆红冠腐病是一种为害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该病害的典型症状是大豆叶片变黄萎蔫,植株枯萎,根系变黑腐烂,茎基部及根系表面产生大量红橙色小点,是病原菌的子囊壳。其致病菌为寄生柱枝孢菌(Cylindrocladium parasiticum),有性阶段为冬青丽赤壳菌(Calonectria ilicicola)。本文对大豆红冠腐病及其致病菌的文献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 盖云鹏潘汝谦关铭芳徐大高
- 一种值得关注的花生新病害:花生新赤壳菌基腐病被引量:9
- 2012年
- 2010年在我国广东省首次报道了由侵管新赤壳菌(Neocosmospora vasinfecta)侵染引起的花生新赤壳菌基腐病。罹病花生植株萎蔫、植株茎基部和根系变黑腐烂,在潮湿条件下,罹病部位有浅红色子囊果。这是我国大陆首次报道的花生新病害。该病害在广东省的多个市县有发生,严重的发病率高达30%。除广东省外,该病在我国江西省也有分布和危害,其致病菌可进一步鉴定为侵管新赤壳菌非洲变种(N.vasinfecta var.africana)。在广东省也发现了由侵管新赤壳菌侵管变种(N.vasinfectavar.vasinfecta)引起的大豆茎枯病。对侵管新赤壳菌的文献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 潘汝谦盖云鹏邓铭光陈兴龙徐大高纪春艳
- 关键词:花生
- 植物保护专业微生物学教学实践被引量:1
- 2008年
- 为了更好地培养系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的植物保护专业人才,针对植物保护专业的微生物学教学优化进行了探讨。紧密结合植物保护专业,选择合适教材,合理配置和拓展教学内容,通过合理利用多媒体、视频等资源,加强实践环节、进行"启发式"教学等措施,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纪春艳王振中徐大高杨红
- 关键词:植物保护微生物学教学优化
- 广东省花生白绢病菌的分布和生物学性状研究初报被引量:15
- 2012年
- 采用一般调查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花生白绢病的发生危害与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花生白绢病菌的形态、生物学性状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广东省各花生产区均有花生白绢病的发生分布,发病率在10%左右,严重的超过50%,对花生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花生白绢病菌的菌丝宽度为6.1-8.2μm,菌丝生长速率介于0.8-1.1 mm/h之间,每培养皿(直径9 cm)产生菌核的数量为55-378个,菌核大小范围为0.89-3.54 mm×0.80-2.40 mm,平均大小范围为1.13-2.12 mm×1.06-1.80 mm;每菌核干重为0.4-2.7 mg。杀菌剂离体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己唑醇和戊唑醇对花生白绢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 肖翔陈晓兰邓铭光徐大高潘汝谦
- 关键词:花生白绢病生物学性状杀菌剂
- 吡嘧磺隆和苯噻草胺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被引量:13
- 2003年
- 报道了同时测定除草剂吡嘧磺隆和苯噻草胺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Nova -ParkC18色谱柱 ,乙腈 - 0 0 15mol/L磷酸二氢钾的甲醇液 ( 5 5∶45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2 3 9nm ,流速为 1ml/min。吡嘧磺隆和苯噻草胺的RSD分别为 0 .5 2 %和 0 48% ,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 9997、0 99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9 94%和 99 98%。
- 徐大高吴建辉罗建军
- 关键词:吡嘧磺隆苯噻草胺高效液相色谱水田除草剂
- 荔枝密闭园和间伐园主要病害发生情况比较被引量:5
- 2017年
- 回缩间伐是荔枝密闭园改造的一个有效措施,但改造后的病害发生情况尚未见有报道。为给荔枝密闭园改造提供病害防控方面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分别于荔枝花穗期、小果期、果实成熟期和冬梢期,在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荔枝密闭园改造示范园,对4个荔枝品种于密闭园和间伐园发生的主要病害种类、病害危害程度进行了两年的调查。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间伐园与密闭园所发生的主要病害在种类上无差异,但各物候期间伐园的平均总病叶率、果实成熟期的平均总病果率均低于密闭园,其中3个品种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从花穗期至果实成熟期,密闭园和间伐园的病害危害程度均逐渐升高,在果实成熟期达到最高峰,进入冬梢期时又有所下降;调查还表明对密闭园进行回缩间伐改造有利于荔枝病害管理,改造后果园的病害防治重点时期为花穗期至果实成熟期。
- 凌金锋习平根潘汝谦徐大高邓振权乔方彭埃天姜子德
- 关键词: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