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金莲

作品数:39 被引量:719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11篇理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8篇矿物
  • 12篇离子
  • 10篇重金
  • 10篇重金属
  • 10篇金属
  • 10篇金属离子
  • 7篇动力学
  • 7篇重金属离子
  • 6篇高岭石
  • 5篇反应动力学
  • 4篇粘土
  • 4篇粘土矿
  • 4篇粘土矿物
  • 4篇蒙脱石
  • 4篇矿物表面
  • 4篇
  • 4篇沉积物
  • 3篇伊利石
  • 3篇陨石
  • 3篇石英

机构

  • 39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厦门大学
  • 3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大连大学

作者

  • 39篇彭金莲
  • 31篇吴大清
  • 25篇刁桂仪
  • 11篇魏俊峰
  • 7篇袁鹏
  • 5篇吴宏海
  • 4篇刘京发
  • 3篇陈国玺
  • 3篇李大红
  • 3篇何宏平
  • 3篇林种玉
  • 3篇王林江
  • 2篇谢先德
  • 2篇于赤灵
  • 2篇石满全
  • 2篇郭九皋
  • 1篇戴诚达
  • 1篇曹俊臣
  • 1篇李本超
  • 1篇冉红彦

传媒

  • 11篇地球化学
  • 3篇岩石矿物学杂...
  • 3篇矿物岩石
  • 3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矿物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核技术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土壤与环境
  • 1篇生态环境
  • 1篇首届全国环境...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3
  • 2篇2002
  • 9篇2001
  • 10篇2000
  • 5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淡-咸水界面切换中矿物表面吸附性变化研究被引量:11
1999年
实验研究表明,当电解质离子浓度从极低(0.001mmol/LNaC1)上升到极高(0.5mol/LNaCl)时,矿物吸附金属离子的能力普遍下降,例外的仅有石英、水云母、CaCO3和三水铝矿对Pb2+、Zn2+离子的吸附,以及水云母对Cu2+的吸附和石英对Cr3+的吸附。理论研究表明,一方面,电解质NaCl的加入,使矿物表面Stem层电位发生变化, (-)的绝对值增大,提高了矿物表面吸附离子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Na+离子的竞争吸附和Cl-离子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配合反应,又减少了矿物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这两种相反的作用既取决于矿物本身表面质子化参数却 pk和 pH,又与NaCl浓度变化有关。
吴大清彭金莲刁桂仪吴宏海
关键词:矿物金属离子电解质变化淡水咸水
重金属离子与方解石表面反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5
1999年
本文对重金属离子与方解石表面反应作了系统研究。方解石表面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等温线可分为4 种类型:A 型,Langmuir 型;B 型,Freudlich 型;C 型,吸附- 沉淀突变型;D型,吸着线性型。实验研究表明,方解石表面反应多种模式并存。Cu2 + 、Zn2 + 、Cd2 + 和Ni2 + 在低浓度时表现为离子交换吸附,较高浓度时表现为交换和表面配位吸附并存,而高浓度时则表现为表面沉淀;Ag+ 、Pb2 + 和Cr3 + 在低浓度时表现为表面配位吸附,而较高浓度时则表现为表面沉淀。
吴宏海吴大清彭金莲
关键词:重金属离子方解石
铜(Ⅱ)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被引量:28
2000年
在天然水体系中 ,铜、铅、镉等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迁移、归宿和生物有效性强烈取决于重金属元素在水体颗粒物表面的分配趋势。本文对铜 ( )在常见的重要粘土矿物——高岭石表面的吸附进行了实验和模式研究 ,结果表明 ,在同时考虑自由水合离子 Cu2 +和羟基金属离子 Cu OH+与高岭石表面络合的情况下 ,单一表面基团、无静电表面络合模式能很好地描述铜 ( )的吸附行为。拟合得到的 Cu OH+ 的络合常数比 Cu2 + 的大得多。铜 ( )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量随 p H值的升高而增加。吸附铜的两种表面化合态 ,>SOCu+和 >SOCu OH的浓度在实验的 p H范围内 ,也随 p H值升高而增加 ,并且以>SOCu+
魏俊峰吴大清彭金莲刁桂仪
关键词:高岭石表面络合
广州城市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研究被引量:98
1999年
选取广州城市水体中的4 个污染沉积物样品,采用连续提取法研究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 Pb 、 Zn 、 Cu 、 Ni 、 Cr 、 Mn) 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主要以残渣态、有机结合态和氧化铁结合态存在,其中 Pb 、 Ni、 Mn 以残渣态和氧化铁结合为主, Zn 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 Cu 以有机态和氧化铁结合态为主, Cr 以氧化铁结合态为主。沉积物中固相组分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为:无定型氧化锰> > 碳酸盐> 氧化铁> 有机质,而富集量则是后两者大于前两者。
魏俊峰吴大清彭金莲刁桂仪
关键词:重金属沉积物工业废水废水处理
重金属离子与石英表面反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2
1998年
石英对Cu2+、Pb2+、Zn2+、Cd2+、和Ni2+等二价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等温线研究表明,石英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反应可用Freudlich方程很好地进行描述,拟合曲线相关系数(r)>0.96;吸附反应以形成金属离子单配位形态为主,只是Cu2+、Zn2+和Ni2+等三种离子有一部分双配位形态生成。同时,利用表面配位理论模式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其结果为表观表面配位常数lgKM=2.2—3.3,且KCd≥KPb>KZn>KNi≥KCu;lgβM=5.9-6.8,且βNi>βZn>βCu。可见,离子对石英表面的亲合力强度大小顺序是Cd>Pb>Zn>Ni>Cu。表现表面配位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离子玻恩水化系数(△Ωr,v)决定,但受离子水解常数的影响。
吴宏海吴大清彭金莲
关键词:石英重金属离子
硫化物吸附金属离子的实验研究──Ⅰ类型被引量:22
1996年
合成PbS、ZnS对金属离子Ag+、Cu(2+)、Cd(2+)、Zn(2+)、Fe(2+)、Mn(2+)、Mg(2+)、Sb(3+)和Bi(3+)的吸附等温线(50℃)研究表明,其可分为A、B、C三类:A类,线性型,即吸附量随吸附离子浓度增加而呈线性上升,并表现出百分之百吸附,属于此类的吸附有PbS对Ag+、Cu(2+)离子吸附和ZnS对Ag+、Cu(2+)、Cd(2+)离子的吸附;B类,朗谬尔型,即随吸附离子的浓度增加,吸附量逐趋向一饱和值,属于此类的有PbS对Fe(2+)、Sb(3+)、Bi(3+)等离子及ZnS对Fe(2+)、Mn(2+)、Mg(2+)等离子的吸附;C类,反朗谬尔型,即吸附量随吸附离子浓度增加而呈非线性增加。属此类吸附的有PbS对Zn(2+)、Cd(2+)等离子的吸附。合成PbS、ZnS对金属离子的吸附量与天然方铅矿和闪锌矿中微量元素含量可类比,这意味着吸附作用可能在硫化物矿物微量元素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吴大清彭金莲陈国玺
关键词:硫化物金属离子矿物分析
岩庄与信阳陨石的冲击热释光和冲击效应被引量:1
1999年
陨石母体间的高速碰撞会在陨石中产生强烈的冲击效应[1]。冲击变质特征和强度是冲击效应研究的主要内容。广东岩庄陨石是具有强烈冲击变质特征的普通球粒陨石,各种冲击特征非常明显,其热释光与冲击作用也存在着规律性的变化。热释光的冲击变化特征可为解释陨石的冲击...
刘京发彭金莲李大红戴诚达
关键词:球粒陨石热释光
粘土矿物可变电荷表面对重金属离子的专性吸附及其环境意义
何宏平郭九皋彭金莲
本研究开展了粘土矿物可变电荷表面对重金属离子的专性吸附研究。三种矿物对五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为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对Cr^(3+)和Cu^(2+)有很好的选择性,伊利石和高岭石对Cr^(3+)和Pb^(2+)...
关键词:
关键词:粘土矿物重金属离子
冲击岩的热释光和裂变径迹特征与冲击作用的关系
刘京发于赤灵彭金莲石满全
借助二级轻气炮动高压装置加速陨石或金属弹丸选择不同的压力对石英砂岩靶进行冲击实验,最大冲击压力达到77.6GPa。受冲击的石英砂岩在复杂应力埸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碎屑,留在原位靶岩被冲击成一漏斗形弹坑,形成不同的冲击...
关键词:
关键词:热释光裂变径迹陨石坑
方解石和灰岩受冲击释放CO_2和TL的特征
2001年
报道了用金属弹丸在不同的压力下超高速撞击地表矿物方解石和灰岩时所含挥发成分CO2 释放和TL强度减弱的结果。试图探讨自然界方解石和灰岩受陨石冲击后CO2 释放量与TL强度的关系 ,总结用TL强度来估算方解石和灰岩受冲击后CO2
刘京发彭金莲石满全李大红
关键词:方解石灰岩气候学陨石碳酸盐岩石地球环境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