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玉梅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市肿瘤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腺癌
  • 3篇早期乳腺癌
  • 3篇乳房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手术
  • 2篇组织蛋白
  • 2篇组织蛋白酶
  • 2篇组织蛋白酶D
  • 2篇保留乳房
  • 2篇保留乳房治疗
  • 1篇腋淋巴结
  • 1篇乳房手术
  • 1篇乳腺癌组织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生长因子受体
  • 1篇受体

机构

  • 5篇重庆市肿瘤研...

作者

  • 5篇彭玉梅
  • 5篇杨家祥
  • 3篇李健
  • 3篇孙世良
  • 2篇叶学正
  • 2篇唐新生
  • 2篇刘思齐
  • 2篇李进
  • 1篇向前
  • 1篇宋容

传媒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浙江肿瘤

年份

  • 1篇2006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腋淋巴结无转移乳腺癌组织内脉管密度及癌栓与组织蛋白酶D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1998年
对105例ANN乳腺癌的研究,发现癌组织及癌旁脉管内癌栓检出率为31.4%,用UEA-1及CD34显示脉管密度,在有癌栓组平均每200倍视野为143.2±48.7个,在无癌栓组为97.5±37.6个,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ath-D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为64.8%,其阳性表达在有癌栓组显著高于无癌栓组(P<0.05)。而间质细胞Cath-D阳性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按预后好坏的组织学类型及脉管内癌栓等病理组织学指标均有显著相关性。结果提示,乳腺癌细胞及间质细胞Cath-D阳性表达代表了肿瘤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其中间质细胞Cath-D阳性表达更有意义。
叶学正刘思齐杨家祥彭玉梅李进
关键词:腋淋巴结乳腺癌癌栓组织蛋白酶D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蛋白和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被引量:6
1997年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蛋白和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叶学正刘思齐李进宋容彭玉梅杨家祥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收集我所1980~1992年间根治切除的腋窝淋巴结无转移(ANN)乳腺癌105例,在癌与癌旁每例取材4块以上。平均每例取淋巴结...
叶学正刘思齐李进宋容彭玉梅杨家祥
关键词: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蛋白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的临床研究
孙世良杨家祥李健唐新生彭玉梅
该研究采用保留乳房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外照射和高剂量率铱192组织间放疗,对自愿选用此法的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并以同期82例早期乳腺癌行乳癌根治术加术后外照射作为对照。无瘤手术、外照射布野及相邻处理、楔形...
关键词:
关键词: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放疗
早期乳腺癌的保留乳房治疗被引量:2
1997年
孙世良杨家祥李健唐新生彭玉梅向前
关键词:乳腺癌外科手术保留乳房治疗
早期乳腺癌的保存乳房治疗
1996年
早期乳腺癌的保存乳房治疗已在欧美广泛采用。其生存率与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效果相当。在绝大多数患者中均能得到良好的局部控制率和美容效果。本文报告了我院自1990年以来对20例早期乳腺摘采用该方法的治疗方法和结果。20例患者中T1/N0~1M010例,T2/N0~1M01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了局部肿瘤切除术加同侧胶窝淋巴结清扫术和放射治疗(外照射患侧乳房和林巴引流区45Gy,之后瘤床采用高剂量李铁192插植扑鼻15~20Gy)。5年随访生存率95%(19/20),乳房保存率100%(20/20)。本组病人治疗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法对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是非常令人鼓月的,其美容效果也十分令人满意。因而值得进一步推广采用。
杨家祥李健孙世良张秀萍彭玉梅
关键词:乳腺肿瘤保守治疗美容效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