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晓斌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地形
  • 1篇造林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农业
  • 1篇水分
  • 1篇农业
  • 1篇黑荆
  • 1篇黑荆树

机构

  • 3篇西南林学院

作者

  • 3篇刘锦荣
  • 3篇彭晓斌
  • 3篇曾觉民
  • 1篇何承忠
  • 1篇李昆

传媒

  • 2篇云南林业科技
  • 1篇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

  • 1篇2001
  • 1篇1996
  • 1篇199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云南高原黑荆树生态经济性状的初步评述被引量:2
1996年
本文从黑荆树在云南高原的广阔适生范围,适生表现(速生习性、固氮改土能力、涵水保土效益),多种用途及经济意义方面,评述了该树种引种云南后的生态经济性状表现。
曾觉民刘锦荣彭晓斌
关键词:黑荆树
云南山区林农结合模式的探讨被引量:9
2001年
针对云南山区农村的综合治理和开发的现实 ,面向山区农业的两个转变及体制改革 ,遵照生态经济原则 ,从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协调出发 ,遵循林农结合系统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 ,把云南山区区划为冷温性湿润型、温凉性湿润型、暖温性湿润型、暖温性半湿润型、暖热性湿润型、热性湿润型、热性半干旱型 7种林农结合系统 ,分系统论述该区域的行政范围、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农林生产特点、林农结合的经营模式。经比较分析 ,归纳与发掘出 80种以上的云南山区林农经营模式。每个系统中都有 10种以上模式。既反映山区自然的特点 ,又具有地方、民族特色。
曾觉民刘锦荣李昆何承忠彭晓斌
关键词:生态农业
营造杜仲林与地形的关系
1995年
近年来云南高原的不少山区开始引种杜种,但云南的半湿润亚热带气候的早季水分不足。为探讨利用山区的地形因素克服旱季干旱的可能性。本文调查了2 ̄4年生杜仲幼林在不同的山地条件(坡向、坡度、海拔、土壤等)下的生长情况,分析说明其可能性和提出有益的建议。
曾觉民刘锦荣彭晓斌
关键词:地形水分造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