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芬
- 作品数:39 被引量:86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卵巢癌肉瘤3例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癌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提高对卵巢癌肉瘤的认识。方法报道安徽省立医院2008年6月至2012年8月3例卵巢癌肉瘤病例,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响学特点、实验室检查、病理...
- 杨霞周颖陈雨吴大保张雪芬凌斌
- 关键词:卵巢癌肉瘤原发性卵巢癌
- 文献传递
- 反复自然流产与抗活化的蛋白C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1年
- 目的 了解抗活化的蛋白C(APCR)在反复自然流产 (RSA)患者中的发生情况 ,并进一步探讨APCR引起胎盘血管微小血栓形成并进而引起RSA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APC -KPTT法 ,ELISA法和PTT -LA法分别对 32例RSA及 2 0例正常对照 (NC)进行APCR、抗心磷脂抗体 (ACA)和狼疮抗凝物 (LA)检测。结果 32例RSA患者共 17例抗磷脂抗体 (APA)阳性 ,其中 9例LA阳性 ,12例ACA阳性 (4例LA、ACA同时阳性 ) ,阳性率 (5 3 1% )明显高于NC组 (0 /2 0 ) (P <0 0 0 5 ) ;其中LA阳性率为 2 8 1% ,明显高于NC组 (P <0 0 1) ,患者ACA -IgG(0 32± 0 2 2 )、IgM (0 5 1± 0 2 5 )、IgA(0 40± 0 2 7)与NC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患者APCR阳性率为 37 5 % ,明显高于NC组 (5 0 % ) (P <0 0 0 1) ,而活性蛋白C敏感比值 (APC -SR)低于NC组 (P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LA阳性组中的APCR阳性率 (6 6 7% )明显高于LA阴性组 (2 6 1% ) (P <0 0 5 ) ;而ACA阳性组中的APCR阳性率 (2 5 0 % )与ACA阴性组 (2 5 0 %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PCR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且与LA有明显相关性 。
- 周志中吴竞生凌斌李向培徐修才历小梅易桂英陈育华汪国生张雪芬
- 关键词:蛋白C自然流产抗磷脂抗体血栓APCR
- 肿瘤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 寻求一种检测微量肿瘤细胞的方法。方法 采用PCRELISA 法检测宫颈、尿液、腹水中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宫颈癌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95-24 % ;尿路上皮性癌尿液脱落细胞者为88-1% ;卵巢癌性腹水中脱落细胞者为14-3 % 。结论 PCRELISA 法检测宫颈、尿液中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可作为筛查宫颈癌、尿路上皮性癌的一种简单、敏感的方法。
- 凌斌祝怀平吴奎孙敏文张雪芬戴海明徐翔
- 关键词:泌尿生殖系肿瘤脱落细胞端粒酶
- 18例宫腔积脓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与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宫腔积脓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安徽省立医院2013-2015年收治的18例宫腔积脓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及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18例宫腔积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1 d,17例痊愈出院,1例血常规恢复正常后,体温37.4℃,家人要求自动出院。结论宫腔积脓大部分发生在绝经时间较长的老年妇女,因下腹坠胀伴阴道流脓液就诊,入院后行宫腔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治愈出院。
- 钱莉莉徐菲吴大保张雪芬周颖
- 关键词:宫腔积脓绝经
- 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Ⅰb_2~Ⅱb期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84例Ⅰb_2~Ⅱb期子宫颈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术前均行1~3次静脉或动脉化疗,通过比较和分析化疗前后病灶进展情况、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值以及术后的总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进而评价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结果 84例患者化疗有效率为82.1%,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64例,病情稳定13例,疾病进展2例;化疗效果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新辅助化疗后患者SCC-Ag水平明显下降(P﹤0.001);随访患者3年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均为93%。结论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安全有效,可以有效缩小病灶,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钱莉莉徐菲宋伟国王娟吴大保张雪芬周颖
- 关键词: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鳞状细胞癌抗原
- B超下穿刺卵巢巧克力囊肿10例报告
- 1996年
- 我们试探在B超定位引导下穿刺卵巢巧克力囊肿,而后辅以药物治疗,达到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并使疾病稳定缓解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 张雪芬湛秀兰
- 关键词:卵巢肿瘤巧克力囊肿病例报告
- 14例子宫肉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子宫肉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13—2015年收治的14例子宫肉瘤患者,其中子宫内膜间质肉瘤4例,占28.57%、子宫平滑肌肉瘤7例,占50.00%、癌肉瘤2例,占14.29%、7昆合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平滑肌肉瘤1例,占7.15%。I期8例,Ⅱ期4例,Ⅲ期1例,Ⅳ期1例。结果①子宫内膜问质肉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2.5±8.96)岁(31~51)、子宫平滑肌肉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1.0±8.91)岁,而癌肉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1.0±4.24)岁;②子宫内膜问质肉瘤、子宫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表现以下腹包块为主,其中子宫平滑肌肉瘤的肿瘤直径均〉8em,癌肉瘤以阴道异常出血为主;③10例患者获得完整术前B超资料,其中8例患者B超提示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4例提示肿块血供丰富;其余患者B超改变不典型;④4例患者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加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6例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8例术后加用化学治疗。14例患者均存活,其中1例子宫平滑肌肉瘤追加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后1年半复发(可能与首次手术腹腔镜下肌瘤旋切有关)。结论子宫肉瘤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诊断率较低,B超一般提示肿块局部血供丰富、不均质回声。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发病年龄较轻,子宫平滑肌肉瘤发病年龄接近围绝经期,肿瘤一般大于或接近8cm;癌肉瘤的发表年龄多为绝经后,临床症状以阴道出血为主。
- 周颖李红姚凤球陈纲汪菁张雪芬吴大保
- 关键词:子宫肿瘤肉瘤复发
- 奈达铂或顺铂联合紫杉醇应用于宫颈癌辅助化疗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奈达铂在宫颈癌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安徽省立医院妇科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资料。选取ⅠB1期~ⅡB期,且术后病理检查提示为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患者。根据其与紫杉醇联合化疗中选用铂类药物的不同,分为奈达铂组(NDP组)与顺铂组(DDP组)。对两组患者的化疗毒副反应、治疗费用、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符合标准的患者共82例,NDP组39例,中位年龄45岁;DDP组43例,中位年龄43岁。NDP组共行化疗156疗程,DDP组共行化疗170疗程。NDP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8.59%,明显低于DDP组(58.82%)(P〈0.05)。白细胞减少(43.59%vs32.35%)、血小板减少(26.92%VS8.82%)发生率高于DDP组(P〈0.05)。NDP组与DDP组患者人均每次化疗住院费用分别为4970.05±405.00元与4242.26±826.00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P组与DDP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3.00±0.63天与4.73±0.78天,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铂类药物联合紫杉醇为宫颈癌患者化疗的一线方案,NDP组较DDP组的胃肠道毒性更低,骨髓抑制虽然增加但可控。采用NDP化疗较DDP缩短了住院时间,且住院费用并无显著升高,更易被患者接受。
- 陈雨周颖张雪芬汪菁何成群孙伟赵卫东
- 关键词:宫颈癌奈达铂顺铂辅助化疗
- 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87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非脱垂、大子宫阴式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87例非脱垂子宫有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施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TVH),大子宫采用肌瘤剔除及粉碎术等方法减小子宫体积。对照组90例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随访满意度。结果87例非脱垂病变子宫经阴道切除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5±23)m in,与对照组相似,平均出血量(90±65)m 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16±3)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2)d,均小于对照组;无手术副损伤,术后发生一例输卵管脱垂并发症。结论经过详细的术前检查、正确的评估及充分的准备,经阴道切除≤16孕周大小的非脱垂子宫是安全、有效的。
- 胡卫平凌斌赵卫东吴大保李红薛青申震徐萍张雪芬
- 关键词:子宫肿瘤子宫出血
- 原发性卵巢鳞状细胞癌一例
- 2012年
- 患者48岁,孕2产2,因下腹部阵发性胀痛伴尿频5个月于2011年4月26日收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外科。患者于2010年11月开始无诱因出现下腹部阵发性胀痛伴尿频,胀痛每次持续约10min,可自行缓解;无血尿、腰背部放射性疼痛;
- 杨霞周颖张雪芬吴大保李红凌斌
- 关键词:原发性放射性疼痛阵发性下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