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贝克
- 作品数:14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转化生长因子-β1通过诱导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调节肝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研究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肝癌细胞对Wnt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使用5、10、20μg/LTGF-β1重组蛋白诱导,48h后细胞计数检测肝癌细胞增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上述各组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志蛋白及Wnt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对肝癌细胞进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小干扰RNA(siRNA)沉默,及β-cateninsiRNA沉默加TGF-β1重组蛋白诱导,分别检测EMT标志蛋白及Wnt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并进行对比分析。实验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图片采用ImageJ软件进行灰度分析,目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以目的蛋白/内参蛋白的比值表示。结果TGF-β1可促进肝癌细胞体外增殖,且与TGF-β1处理浓度呈明显相关(5μg/L实验组P<0.01,10μg/L实验组P<0.01,20μg/L实验组P<0.01)。TGF-β1处理组的肝癌细胞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下调;间质标志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和β-catenin表达上调,且与TGF-β1处理浓度呈明显相关(E-cadherin对照组:1.000±0.058;5μg/L实验组:0.937±0.049,P>0.05;10μg/L实验组:0.490±0.046,P<0.01;20μg/L实验组:0.520±0.035,P<0.01。Vimentin对照组:1.000±0.058;5μg/L实验组:1.097±0.042,P>0.05;10μg/L实验组:2.217±0.169,P<0.01;20μg/L实验组:2.467±0.088,P<0.01。β-catenin对照组:1.000±0.115;5μg/L实验组:1.893±0.116,P<0.01;10μg/L实验组:2.327±0.104,P<0.01;20μg/L实验组:2.633±0.078,P<0.01)。β-catenin沉默组上皮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上调,间质标志物Vimentin和β-catenin表达下调;而加入TGF-β1可以使β-catenin沉默的肝癌细胞中的E-cadherin的表达降低且Vimentin和β-catenin表达上调(E-cadherin对照组:1.000±0.068;β-cateninsiRNA沉默组:2.420±0.095,P<0.01;β-cateninsiRNA沉默+TGF-β1组:1.187±0.038,P<0.01。Vimentin对照组:1.000±0.113;β-cateninsiRNA沉默组:0.450±0.052,P<0.01;β-cateninsiRNA沉默+TGF-β1组:1.353±0.088,P<0.01。β-catenin对照组:1.
- 解刚强范永刚王伟翟景明姚国良刘可峰封冰张贝克
- 关键词:肝癌转化生长因子-Β1WNT信号通路Β-连环蛋白
-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在梅克尔憩室患儿中的应用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在梅克尔憩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3例梅克尔憩室患儿,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51例)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 d、3 d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的FLACC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两组的FLACC评分均低于术后1 d,且观察组的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梅克尔憩室患儿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其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减轻其术后疼痛感。
- 张莹楠王瑛张贝克
- 关键词:梅克尔憩室开腹手术疼痛
- 成年人戈谢病伴骨髓戈谢细胞及尼曼匹克细胞样泡沫细胞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骨髓中同时出现戈谢细胞及尼曼匹克细胞样泡沫细胞的诊断意义,提高对戈谢病诊断治疗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黄河医院收治的1例成年戈谢病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骨髓涂片见大量戈谢细胞,同时存在少数尼曼匹克细胞样泡沫细胞,并可见后者胞质形态及空泡由戈谢细胞演变成典型泡沫细胞的过程。外周血干血斑法检测β-葡萄糖苷酶(GBA)活性正常,壳三糖苷酶显著升高,高通量二代测序外显子基因分析患者GBA基因有一处杂合突变,与戈谢病Ⅰ型关联。结论戈谢病临床少见,骨髓中特征性戈谢细胞作为临床疑似诊断的重要依据。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见戈谢细胞及尼曼匹克细胞样泡沫细胞罕见,可能由戈谢细胞渐转变而来。仅泡沫细胞不能作为尼曼匹克病确诊依据。
- 董欣张贝克张莹楠杨朋张茂功
- 关键词:戈谢病
- 创伤性肝损伤患者活化蛋白C水平与凝血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
- 2022年
- 目的探究创伤性肝损伤患者中活化蛋白C(aPC)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早期凝血功能障碍、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创伤性肝损伤的患者80例。入院后(到达急诊室)立即收集血样并检测活化蛋白C、蛋白C(PC)、凝血因子、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D-二聚体。按照损伤严重度评分(ISS)、碱缺失(BD)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即轻伤无显著组织低灌注(ISS<16,BD<6)组、轻伤伴显著组织低灌注(ISS<16,BD>6)组、重伤无显著组织低灌注(ISS>16,BD<6)组和重伤伴显著组织低灌注(ISS>16,BD>6)组。比较各组凝血参数和aPC水平差异。将患者aPC水平分成四分位数,按照aPC水平将患者进行再分组,分别为Q1组(aPC≤2.71)、Q2组(2.71
- 张贝克范永刚张莹楠解刚强
- 关键词:创伤性肝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活化蛋白C
-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4年
-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淋巴瘤。自Adachi等1994年首例报道以来,迄今国内外文献报道约200余例。WHO(2008)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命名之后,国内近5年报告BPDC不足20例。现报道1例BPDC患者的临床特点、皮肤病理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
- 张贝克陈桂玲张茂功齐云晓董欣穆雅慧
- 关键词:淋巴瘤树突细胞免疫学皮肤肿瘤病理学病理学免疫表型分型
- 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效果及对患儿激素水平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效果及对患儿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鞘膜积液患儿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和腹腔镜组,每组44例。传统组采用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激素[孕酮(P)、生长激素(GH)、雌二醇(E2)]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P<0.05)。术后7 d,腹腔镜组VAS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7 d,腹腔镜组P、GH、E2水平均低于传统组(P均<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4.55%,2/44)低于传统组(18.18%,8/44),P<0.05。结论鞘膜积液患儿采用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的效果明显,对激素水平的影响较小,能减轻疼痛症状,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儿术后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 张莹楠张贝克王瑛
- 关键词:腹腔镜鞘膜积液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激素水平
- 以骨质破坏为主要临床表现伴盆腔肿块成人尼曼匹克病1例并文献复习
- 2019年
- 1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因“腰痛伴活动受限1年,加重并下肢痛、行走困难2月”于2016年2月2日入住外科。患者既往体健。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体:轻度贫血貌,体格、智力发育正常。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睑结膜苍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扪及。
- 张贝克张莹楠张茂功
- 关键词:尼曼匹克病骨质破坏造血干细胞移植
- ERRα、ERRβ蛋白在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病理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雌激素相关受体α(ERRα)、雌激素相关受体β(ERRβ)蛋白在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收治86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根治术治疗,术中分别采集每位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样本、癌旁正常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各组织标本中的ERRα、ERRβ阳性率、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ERRα、ERRβ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ERRα、ERRβ阳性率分别为67.44%(58/86)、75.58%(65/86),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13.95%(12/86)、19.77%(17/8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直肠癌组织的ERRα、ERRβ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ERRα、ERRβ的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病灶直径、病理分型等无关,而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血管浸润等有关(P<0.05)。经Pearson检验分析,ERRα与ERRβ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ERRα、ERRβ蛋白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呈现高表达,并与患者的肿瘤病灶组织的浸润、转移、分期等不良预后临床病理特征有相关性,两者可能协同参与结直肠癌病情恶化的调控。
- 漫彦文姚国良张贝克
- 关键词:结直肠癌雌激素相关受体临床病理学特征
- 肌动蛋白家族成员C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研究肌动蛋白家族成员C1(KIFC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KIFC1蛋白在82例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KIFC1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肿瘤结节、肿瘤分级、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及甲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分析,分析HCC患者中KIFC1表达水平对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通过GPEIA数据库分析KIFC1的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KM-plotter分析KIFC1表达与预后相关性。结果KIFC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结节数(P=0.023)及肿瘤大小(P=0.011)有显著的相关性。KIFC1高表达的HCC患者的疾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均较短(均P<0.05)。KIFC1的mRNA在肝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并与患者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相关。结论KIFC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其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提示KIFC1有望成为潜在的肝癌预后的预测因子和治疗靶点。
- 刘义范华王会会张贝克翟景明范永刚
-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奥曲肽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 2020年
- 目的:观察奥曲肽对结肠癌SW480细胞(购自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W480细胞中生长抑素受体(SSTR)的信使RNA(mRNA)表达。用不同浓度10 -9、10 -10、10 -11、10 -12 mol/L的奥曲肽处理SW480细胞,用细胞增殖试剂盒(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奥曲肽对SW480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环氧合酶-2(COX-2)、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1/ERK-2)、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的蛋白表达。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SW480细胞中检测到了SSTR的SSTR2、SSTR3、SSTR4亚型。对照组、奥曲肽10 -12、10 -11、10 -10、10 -9 mol/L浓度组的吸光度( A) 570 nm值分别为1.015±0.028、0.984±0.021、0.894±0.022、0.856±0.026、0.878±0.034,10 -12、10 -11、10 -10、10 -9 mol/L浓度的奥曲肽对SW480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6.23%、10.37%、17.24%、15.78%。与对照组比较,10 -11、10 -10、10 -9 mol/L浓度的奥曲肽能明显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 F=21.249、30.368、25.249, P<0.01),且以10 -10 mol/L浓度的奥曲肽抑制作用最强。10 -10 mol/L浓度的奥曲肽能明显降低SW480细胞中COX-2、p-ERK-1/ERK-2、p-Akt的蛋白表达( F=94.586、54.323、31.073, P<0.01)。 结论:奥曲肽能够抑制ERK-1/ERK-2、Akt的活性,从而减弱结肠癌细胞中COX-2的表达,进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 解刚强范永刚王伟姚国良刘可峰张贝克封冰翟景明
- 关键词:奥曲肽结肠癌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