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
-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的价值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的66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进行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检查或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的66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实验室检查确诊64例,不支持诊断2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6.9%,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对诊断桥本甲状腺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范永省闫慧霞张琦高源
- 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
-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LP和Pre S1-Ag与病毒复制状态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前S1抗原(Pre S1-Ag)与病毒复制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78例CHB患者血清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根据样品定量水平计算阳性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Pre S1-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和HBV-LP阳性情况;分析HBV-DNA与HBV-LP、Pre S1-Ag的相关性。结果78例CHB患者Pre S1-Ag、HBV-LP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34.62%、70.51%、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7,P<0.05)。比较CHB患者测定的二对半指标不同组合,HBeAg阴、阳性患者的Pre S1-Ag、HBV-LP和HBV-DNA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cAb+HBsAg阳性、HBcAb+HBeAb+HBsAg阳性、HBcAb+HBeAg+HBsAg阳性患者的Pre S1-Ag和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eAg+HBsAg阳性、HBeAb+HBsAg阳性患者的Pre S1-Ag、HBV-LP和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HBV-DNA载量的升高,HBV-LP和Pre S1-Ag吸光度值亦随之升高(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BV-DNA载量与HBV-LP吸光度值呈现正相关关系(r=0.83,P<0.05),与Pre S1-Ag吸光度值呈现正相关关系(r=0.65,P<0.05)。结论CHB患者血清HBV-DNA、HBV-LP和Pre S1-Ag阳性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HBV-LP存在显著相关性,HBV-LP可作为HBV标志物的重要补充,用于评价患者病毒复制状态。
- 王世全朱康宁张琦
- 关键词:外膜大蛋白前S1抗原
- 超声误漏诊桥本甲状腺炎原因分析
- 2014年
- 目的:分析引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误诊、漏诊的原因,以提高超声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已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等实验室检查证实的32例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寻找误诊、漏诊的原因。结果32例患者中,24例超声提示为桥本甲状腺炎,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支持;6例超声提示为甲状腺未见明显异常,而实验室检查结果支持桥本甲状腺炎诊断;2例超声提示为甲状腺呈蜂窝状改变,而实验室检查结果支持桥本甲状腺炎诊断。结论超声检查诊断桥本甲状腺炎时不能机械地套用双侧叶体积增大、峡部增厚、腺体回声增强、结构增粗等典型桥本甲状腺炎声像图特点,要注意和具有甲状腺双侧叶肿大特征的其他疾病相鉴别,也要考虑从病史、临床表现等方面寻找鉴别依据。对不确诊的病例,要进一步做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
- 范永省闫慧霞张琦高源
- 关键词:超声诊断桥本甲状腺炎误诊漏诊
- TGFβ1 IFN-γ TNF-α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7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分期标准分为3组,Ⅰ-Ⅱ期组27例,Ⅲ期组22例,Ⅳ期组25例.检测2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3组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检测指标与原发性肝癌分期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4组转化生长因子-β、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原发性肝癌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733、0.817,P<0.01),γ-干扰素水平与原发性肝癌分期呈显著负相关(r=-0.717,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对原发性肝癌Ⅰ期、Ⅱ期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8、0.604、0.922,对Ⅲ期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7、0.838、0.966,对Ⅳ期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6、0.969、0.990,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对原发性肝癌分期的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转化生长因子-β、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检测在原发性肝癌分期中有指导意义,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预测价值最高,转化生长因子-β、γ-干扰素水平次之.
- 安广彩王大鹏张琦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转化生长因子-Β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肺部感染产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收治的106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糖皮质激素治疗,根据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有无发生肺部感染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观察两组基本资料、临床资料的差异,将两组单因素分析中有差异的项目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确定肺部感染产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06例RA患者中14例发生肺部感染,纳入发生组,余下92例未发生肺部感染,纳入未发生组。两组在年龄、病程、吸烟史、有无糖尿病、疾病活动指数、血清类风湿因子(RF)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差异的项目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发现年龄、病程、吸烟史、糖尿病、疾病活动指数以及血清RF的OR值分别为2.138(95%CI:1.224~3.468,P<0.05)、1.946(95%CI:1.196~3.190,P<0.05)、1.912(95%CI:1.225~2.984,P<0.05)、2.048(95%CI:1.188~3.530,P<0.05)、1.826(95%CI:1.196~2.745,P<0.05)、1.935(95%CI:1.182~2.960,P<0.05)。结论 年龄、病程、吸烟史、糖尿病、疾病活动指数以及血清RF是RA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
- 张琦郑阳郑岩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肺部感染影响因素
-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抽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收治的85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队列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24 h内测定血清IGF-1水平,并随访28 d,按照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各项资料及IGF-1水平,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IGF-1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85例患者中,15例GOS评分≥4分者纳入预后良好组,70例GOS评分<4分者纳入预后不良组。两组入院时间、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入院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量表Ⅱ(APACHEⅡ)评分及入院24 h内IGF-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中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入院时间、入院GCS得分、入院APACHEⅡ得分、入院24 h内IGF-1水平的OR值分别为2.98(95%CI:1.568~7.796)、3.17(95%CI:2.105~9.660)、3.92(95%CI:1.784~8.852)、4.56(95%CI:2.058~10.784)。IGF-1预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AUC值为0.83,约登指数为0.60,最佳阈值为23.96 mmol/L,在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为87.10%,特异度为73.30%。结论:入院时间、入院GCS评分、入院APACHEⅡ评分、入院24 h内IGF-1水平是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IGF-1能有效预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 张琦郑岩杨建伟
- 关键词:颅脑损伤胰岛素生长因子-1预后
- 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预后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78例,对患者行穿刺脓液培养,检测其病原菌分布情况,并进行耐药性测试;治疗后根据治疗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78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中检出病原菌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8.21%,革兰阳性菌占21.79%。主要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均较为敏感,耐药率均<16%,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均≥80%;主要革兰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较为敏感,耐药率为0,对青霉素、头孢唑林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100.00%、91.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脓肿尺寸、糖化血红蛋白、治疗方法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321(1.035~1.687)、1.079(1.027~1.134)、1.008(1.004~1.013)、1.695(1.187~2.420)、5.672(1.165~27.624)(P值均<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治疗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警惕炎性反应对患者机体的损害,并注意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 赵昆李校丽张琦
-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糖尿病预后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