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 作品数:98 被引量:1,459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更多>>
- 饥饿对真鲷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37
- 2000年
- 在 2 0℃条件下 ,对真鲷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投饵的恢复生长实验。饥饿 1 5d的真鲷体重下降7.0 5 % ,鱼体水分含量略有上升 ,蛋白质含量和比能值略有下降 ,脂肪含量和灰分含量没有明显改变。这表明真鲷在饥饿过程中主要消耗蛋白质作为身体的能量来源。分别给饥饿处理 0 (对照 )、3、6、9、1 2和 1 5d的真鲷投饵 ,在饱足摄食的条件下生长 2周。各饥饿处理组的鱼体生化组成及比能值均接近 ,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饥饿 3、6d处理组在恢复生长中的特殊生长率、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食物转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饥饿9、1 2和 1 5d处理组的特殊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摄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真鲷幼鱼具有超补偿生长能力 ,短期饥饿的真鲷在恢复生长中通过显著提高摄食水平来达到补偿生长 ;
- 张波孙耀唐启升
- 关键词:真鲷饥饿生化组成
- 1959–2011年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食物网结构的变化被引量:35
- 2015年
- 通过对1959–2011年莱州湾渔业资源摄食习性、营养级的分析,构建了莱州湾生态系统简化食物网。结果表明,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食物网经历了"以鱼食性种类为主的食物网—以浮游动物食性种类为主的食物网—以浮游动物食性种类和底栖动物食性种类为主,但浮游动物食性种类占比大于底栖动物食性种类的食物网—以浮游动物食性种类和底栖动物食性种类为主,但底栖动物食性种类占比大于浮游动物食性种类的食物网—以底栖生物食性种类为主的食物网"5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中低营养阶层生物替代高营养阶层生物成为莱州湾生态系统食物网的顶级捕食者,食物链越来越短,食物网通过碎屑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成为食物网能流的主体。在1959–2011年,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平均营养级从4.4下降到3.4,平均以每10年0.19的速度下降,高于整个渤海生态系统的下降速度;种类组成的变化、个体小型化,以及摄食食物种类的变化是引起莱州湾生态系统营养级波动的主要原因。
- 张波吴强金显仕
- 关键词:渔业资源食物网营养级
- 主成分分析对黄海6种主要饵料鱼类的质量分析评价被引量:9
- 2009年
- 根据黄海6种饵料鱼类的碳氮比、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碳含量及非水分含量5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质量排序。结果表明,依代表生物基本能量的第1主成分,6种鱼的质量顺序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凤鲚Coilia mystus、黄鲫Setipinna taty、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细条天竺鲷Apogonichthys lineatus和黑鳃梅童鱼Collichthys niveatus;依代表营养价值的第2主成分,6种鱼的质量顺序为黄鲫、凤鲚、黑鳃梅童鱼、赤鼻棱鳀、鳀和细条天竺鲷;营养质量的综合排序为凤鲚、黄鲫、鳀、赤鼻棱鳀、细条天竺鲷和黑鳃梅童鱼。结果表明,单一营养质量指标或同类营养质量指标都不能完全代表整个饵料鱼类的质量。
- 李忠义林群戴芳群张波金显仕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营养质量
- 中国近海食物网及鱼类营养动力学关键过程的初步研究
- 本研究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根据“简化食物网”的研究策略,通过对2000年和2001年东、黄海两次大面调查采集的胃含物样品的分析,结合黄、渤海的历史研究数据,探讨了中国近海(渤、黄、东海)高营养层次的食物竞争状况、营养级以...
- 张波
- 关键词:近海海域鱼类
- 俄罗斯联邦生态鉴定制度研究
- 人类在不断追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环境的急剧恶化已构成了对人类社会的严峻挑战。面对人口爆炸、江河的污染、有毒的烟雾和物种的减少等,人类感到了自身生存的危机。“小桥、流水、人...
- 张波
-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文献传递
- 真鲷的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及主要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00年
- 采用室内流水模拟实验法测定了真鲷的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 ,及其温度、摄食水平、饵料生物种类和群居行为因素的影响。真鲷的特定生长率随温度或摄食水平升高而减速增长 ,其关系分别可用公式SGR =2 .0 1LnT - 4.69(R2 =0 .9881)或SGR =0 .97Ln(FL) - 0 .2 5 (R2 =0 .9984)定量描述 ;而生态转换效率则随温度或摄食水平增大而增至一峰值 ,然后随其进一步增加而降低 ,其关系分别可用二次曲线Eg =- 0 .17T2 + 7.19T - 5 4.0 6 (R2 =0 .9945 )或Eg =- 1.10FL2 + 10 .16FL + 5 .5 4(R2 =0 .9995 )定量描述 ,且依据上述公式可分别求得实验条件下的最佳生长温度为 2 0 .8℃ ,维持摄食量和最佳摄食量分别为真鲷体重的 1.2 9%和 4.60 %。真鲷的群居性和摄食小型鱼类饵料 ,有利于加速其生长速度 ,却对生态转换效率无显著影响。
- 孙耀张波陈超于宏唐启升
- 关键词:生态转换效率真鲷
- 温度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能量收支的影响被引量:31
- 2001年
- 在以玉筋鱼为饵料生物和最大摄食水平条件下 ,采用室内流水式实验 ,研究了黑鲷能量收支及温度对能量分配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 ,黑鲷的摄食率、生长率、总代谢率和排泄率均随温度上升而呈减速增长趋势。不同温度条件下黑鲷的能量收支式为 :1 1 .2± 1 .98℃ 1 0 0 C=6.0 9F+9.38U+77.56R+7.0 2 G1 4 .7± 0 .4 5℃ 1 0 0 C=6.76F+8.75U+72 .77R+1 1 .82 G1 9.8± 0 .4 7℃ 1 0 0 C=2 .75F+8.94 U+73.52 R+1 4 .79G2 5.0± 0 .50℃ 1 0 0 C=1 .1 6F+9.1 8U+77.30 R+1 2 .81 G黑鲷的能量收支分配模式随温度而显著变化 ;其中能量代谢分配率和排泄分配率随温度升高呈 U形变化趋势 ,而生长能分配率则恰恰相反。不同温度下黑鲷的代谢能占了同化能的 83.2 5%~ 91 .70 % ,生长能仅占 8.30 %~ 1 6.75% ,可见黑鲷基本上属于低生长效率、高代谢消耗型鱼类。
- 孙耀张波郭学武王俊唐启升
- 关键词:温度黑鲷
- 真鲷的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测定──室内模拟与现场方法的比较被引量:4
- 1999年
- 将Eggers现场胃含物法移入室内大型玻璃钢水槽内进行,然后在尽可能相近的实验条件下,比较了室内流水模拟法和Eggers现场胃含物法,测定真鲷日摄食量、日生长量和转换效率等生态能量学参数的差异。结果发现,尽管两种方法存在着研究对象分别为个体和群落的差异,但真鲷的群居性仅能增大其摄食和生长量,而不影响其以比能值为单位表示的生态转换效率,两种方法测得的真鲷生态转换效率分别为24.43% (kJ)和21.76% (kJ),结果基本相近。由于研究中注意保持了两种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同步进行,可推测由上述两种方法测得的真鲷能量转换效率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 孙耀张波郭学武王俊唐启升
- 关键词:真鲷摄食
- 真鲷在饥饿后恢复生长中的生态转换效率被引量:16
- 1999年
- 在 20℃条件下,对分别饥饿处理 0(对照)、3、6、9、12和15d的真鲷进行了再投饵的恢复生长实验。 结果发现,饥饿 3 和 6 d的真鲷在恢复生长中的特殊生长率、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生态转换效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饥饿 9、12 和 15 d的真鲷在恢复生长中的特殊生长率和生态转换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摄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这表明短期饥饿的真鲷通过显著提高摄食水平来达到补偿生长,继续延长饥饿时间则通过显著提高生态转换效率来达到补偿生长。作者认为,真鲷在饥饿后恢复生长中的生态转换效率升高的机制可能有两种:一种是高摄入、低消耗的结果;另一种是某些酶的分泌或活性增加。
- 张波孙耀王俊郭学武唐启升
- 关键词:真鲷饥饿
- 菲律宾蛤仔生理生态学研究Ⅱ.温度、饵料对同化率的影响被引量:17
- 1999年
- 在室内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饵料的种类、密度和质量对菲律宾蛤仔同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随水温的升高,菲律宾蛤仔滤水率、摄食率、同化率以及净生长率均有明显的增加,经方差分析(ANOVA)显示,温度对它们的影响极显著。菲律宾蛤仔对新月菱形藻、球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的同化率基本相同。饵料的丰度和质量是影响菲律宾蛤仔同化率的重要因素,随食物中有机物含量(POM/TPM)的增加,同化率也增加;且随饵料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并符合如下模式:AE=57.397C-0.095 3(R2=0.728,P<0.05,n=15)。
- 王俊姜祖辉张波孙耀郭学武唐启升
-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生理生态学蛤仔同化率温度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