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梅

作品数:97 被引量:278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重点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 13篇生物学

主题

  • 54篇基因
  • 19篇肿瘤
  • 17篇肠癌
  • 16篇直肠
  • 16篇突变
  • 14篇结直肠
  • 13篇多态
  • 11篇直肠癌
  • 11篇结直肠癌
  • 10篇甲基化
  • 10篇埃希菌
  • 10篇大肠埃希菌
  • 9篇族性
  • 9篇耐药
  • 9篇家族
  • 9篇家族性
  • 9篇错配修复
  • 8篇多态性
  • 8篇胚系突变
  • 7篇修复基因

机构

  • 42篇江苏省肿瘤医...
  • 29篇江苏省肿瘤防...
  • 19篇南京医科大学
  • 13篇常州市第二人...
  • 12篇东南大学
  • 7篇无锡市克隆遗...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名古屋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医学部
  • 2篇浜松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97篇张晓梅
  • 33篇朱明
  • 27篇李金田
  • 24篇陈森清
  • 21篇王家平
  • 21篇张元颖
  • 20篇马国建
  • 17篇王苏建
  • 17篇周建农
  • 13篇王亚平
  • 10篇吴晓柳
  • 8篇张琰
  • 8篇单祥年
  • 8篇李苏平
  • 7篇丁建华
  • 6篇吴剑秋
  • 6篇王德强
  • 6篇糜祖煌
  • 5篇刘晓蓉
  • 5篇吴建中

传媒

  • 10篇中华医学遗传...
  • 6篇中华医院感染...
  • 5篇现代检验医学...
  • 3篇临床检验杂志
  • 3篇中华生物医学...
  • 3篇中国肿瘤外科...
  • 2篇遗传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癌变.畸变....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医学信息(医...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10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7篇2003
  • 5篇2002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定量多重PCR-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错配修复基因大片段缺失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建立一种以多重 PCR-高效液相色谱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 C)分析为基础的错配修复基因 DNA大片段缺失检测技术。 方法 设计合成 35对引物 ,分 8个多重PCR反应扩增 MSH2和 ML H1基因的 35个外显子 ,PCR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半定量分析 ,确定各外显子拷贝数。 (1)双盲法分析阴性和阳性对照样本 ,完成方法学可靠性检验。 (2 )分析 14例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细胞 DNA和 13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癌组织细胞 DNA样本 ,筛查 MSH2和 ML H1基因DNA大片段缺失。 结果  (1)稳定检出阳性对照样本的 DNA大片段缺失 ;(2 )在筛查样本检出 2例新的MSH2基因 DNA大片段缺失 ,分别为 MSH2基因外显子 7遗传性缺失和 MSH2基因外显子 1~ 6体细胞性缺失。 结论 多重 PCR- HPL C分析系统可以作为突变基因分析系统的一个重要补充 ,在基因 DNA大片段缺失检测中发挥作用。
王亚平朱明孙孟红李金田张军妮张晓梅刘晓蓉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基因修复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大肠癌
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抗菌剂外排泵基因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A)抗菌剂外排泵基因存在状况与细菌耐药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4种抗菌剂外排泵基因(adeB、mdfA、qacE△1、tehA),PCR阳性产物采用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测序。结果 20株MDR-ABA有18株检出同时携带adeB、mdfA、qacE△1基因,阳性率为95%,且tehA均为阴性。结论连续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检出率较高可能是MDR-ABA呈多重耐药的原因,其具有流行病学意义。
张晓梅王苏建宋静玉鲁科峰王家平
关键词: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外排泵基因
细胞裂解法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及两种抗凝剂对其结果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朱玉蓉李金田张晓梅
关键词:枸橼酸钠DNA提取
中国人结直肠癌发病中错配修复基因变异的研究
为探讨错配修复基因变异与中国人结直肠癌发病之间的关系,随机选取100例临床初诊的结直肠癌患者,其中有家族史的患者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97例,配对提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同源正常组织的基因组DNA。分析过程包括:癌症患者...
王亚平李金田朱明张晓梅吴晓柳张军妮刘晓蓉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错配修复基因
文献传递
hMSH2基因剪切调控区域多态与家族性、低龄胃癌发病的关系
2012年
目的研究hMSH2基因IVS10+12G>A、IVS12-6T>C多态与家族性、低龄胃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在江苏省北部、中部和南部的肿瘤高发区选择淮安、泰州及金坛3个地区以现场调查的方式,收集100例家族性、149例散发性同年新发胃癌患者及26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标本,同时记录饮食习惯等生活因素资料。提取外周血细胞的DNA,应用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和DNA测序技术检测hMSH2基因多态,结合流行病学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49例胃癌患者中hMSH2基因IVS10+12G>A、IVS12-6T>C基因型的检出率高于260例正常对照(P<0.05)。两个基因型有联合作用,并主要分布于家族性胃癌患者中,与正常对照差异显著(P<0.05),而在散发性胃癌患者与正常对照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对混杂因素的分层分析显示,hMSH2基因IVS10+12G>A、IVS12-6T>C多态主要存在于<50岁的患者中(P<0.05),与食用腌菜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 hMSH2基因IVS10+12G>A、IVS12-6T>C多态是国人家族性、低龄(<50岁)胃癌的发病风险因素,且两种多态性有叠加作用,可作为胃癌风险评估的指标。
王婷婷王德强张晓梅
关键词:家族性胃癌HMSH2基因
儿童Peutz—Jeghers综合征一例家系临床特征及LKB1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一例儿童Peutz—Jeghers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其LKBl基因突变。方法收集家系的临床资料,并分别留取家系成员外周血,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DNA测序分别检测LKBl基因大片段缺失、碱基突变、碱基插入和缺失,同时采用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筛查验证突变位点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生物信息学分析突变位点对编码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先证者具有典型的皮肤黏膜黑斑、多发胃肠道错构瘤性息肉,先证者及1名家系成员均携带LKBl基因c.924G〉C位点的病理性胚系突变,导致Trp308Cys的错义突变的发生;这一突变在正常人群中不存在;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分析结果显示Trp308Cys突变可改变蛋白质的空间构象,进而影响了蛋白质功能。结论Peutz—Jeghers综合征具有皮肤黏膜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性错构瘤性息肉和家族遗传性三大特征,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LKBl基因胚系突变是其致病因素,利用LKB1基因鉴定和突变筛选所有患者及一级亲属对明确诊断及改善其家族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潘键李玫金玉张晓梅朱明陈森清
关键词:PEUTZ-JEGHERS综合征突变LKB1基因
Val384Asp错义突变在家族性胃癌患者中的检出及其致病分子机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hMLH1基因Val384Asp错义突变在家族性胃癌发病中的作用及Val384Asp可能的致病分子机制.方法:于江苏省淮安、泰兴及金坛三个肿瘤高发地区行现场调查,收集到100例2004年新发家族性或疑似家族性胃癌患者、18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应用PCR-DHPLC和D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细胞的DNA,分析hMLH1基因的第12外显子,检测Val384Asp错义突变.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蛋白三维模型构建以及结构和功能学分析.结果:家族性/疑似家族性胃癌患者Val384Asp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OR=2.84,95%CI:1.07-7.81,P<0.05).分组分析显示,Val384Asp与胃癌相关癌前疾病有协同性(P<0.01),并在发病年龄≥50岁的患者中显著分布(P<0.05).此外,对胃癌家系进行患病风险的评估后,发现来自高风险家系的患者检出率较高(P<0.05).蛋白三维模型显示,Val384Asp可以引起氢键的改变,可能影响hMLH1蛋白局部构象.功能学分析显示,降低蛋白功能和影响剪切调控是Val384Asp可能的致病机制.结论:中国家族性胃癌家系中的Val384Asp携带者可能有更高的胃癌发病风险.
王德强周建农宋磊李苏平丁建华李金田马国建陈森清张晓梅
关键词:家族性胃癌HMLH1基因
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家系APC基因C.3925—3929缺失突变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家系结肠腺瘤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提取13个FAP家系成员外周血DNA,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以及PCR扩增,之后直接测序对APC基因进行检测,将测序及MLPA结果与APC基因的野生序列进行比对,寻找各家系成员APC基因的致病性突变。结果共有5个家系筛查出基因突变,分别为C.3184—3187delCAAA、C.5432C〉T、c.3925—3928delAAAA及两个C.3925—3929delAAAAG。小片段缺失突变多处于AAAAG串联重复序列中。结论处于APC基因AAAAG串联重复序列中的C.3925—3929可能为APC基因的突变热点区域,该位点以碱基缺失居多,尤其是密码子1309的5个碱基缺失。
陈青伟刘思文冯继锋张晓梅陈森清马国建朱明张元颖俞军
关键词:APC基因胚系突变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APC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及大片段结构异常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3个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家系的腺瘤样息肉病(adenomatus polyposis coli)基因(ARC)启动子1A区异常甲基化及DNA大片段结构异常。方法对3个FAP家系成员的肿瘤组织标本和正常组织标本DNA进行化学修饰,应用甲基化特异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和DNA序列分析方法筛查APC基因启动子1A区甲基化情况。采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am plification,MIJPA)分析系统检测5例FAP患者肿瘤组织标本和正常标本的APC基因的15个外显子及启动子区DNA大片段结构异常。结果在1个家系中发现2例患者存在APC基因启动子1A区异常甲基化。同一个家系中另1例患者存在APC基因全基因杂合性缺失。结论APC基因启动子1A区异常甲基化可影响APC功能,可能是结直肠癌进展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大片段缺失可能是导致典型FAP的一个因素。
张元颖陈森清朱明李金田马国建张晓梅周建农
关键词: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甲基化杂合性丢失
一类可抑制PIM1激酶活性的4-(2H-苯并吡喃-3-基)-2-乙烯基噻唑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类可抑制PIM1激酶活性的4‑(2H‑苯并吡喃‑3‑基)‑2‑乙烯基噻唑类化合物及其应用。该类化合物结构如通式(I)所示,其中R<Sub>1</Sub>代表C4‑C7的环烷基、苯基或取代苯...
俞军杨翊柠林森森吴晓柳朱明张元颖李金田张晓梅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