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6、IFN-γ、TNF-α、NKG2D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自然杀伤细胞活化受体2D(NKG2D)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健康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IL-6、IFN-γ、TNF-α、NKG2D水平,并对其与年龄、烟龄、病程、肺癌分期、病理类型、体质量指数(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清IFN-γ、NKG2D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10.098、8.726,P<0.01),IL-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t=7.262、8.978,P<0.01);不同类型肺癌之间血清IL-6、IFN-γ、TNF-α、NKG2D水平等无明显差异(t=1.272、0.098、0.978、1.079,P>0.05);不同肺癌分期血清IL-6、IFN-γ、TNF-α、NKG2D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6.762、9.218、10.977、11.033,P<0.01)。随着肺癌分期的增加,血清IFN-γ、NKG2D水平呈下降趋势,Ⅳ期、Ⅲ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随着肺癌分期的增加,血清IL-6、TNF-α水平呈上升趋势,Ⅳ期、Ⅲ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血清IFN-γ、NKG2D与肺癌分期呈负相关(r=-0.251、-0.315,P<0.05),血清IL-6、TNF-α表达与肺癌分期呈正相关(r=0.402、0.298,P<0.05),血清IL-6、NKG2D表达之间呈负相关(r=-0.308,P<0.05),血清IFN-γ、TNF-α表达之间呈负相关(r=-0.307,P<0.05)。结论 IFN-γ、NKG2D在肺癌患者血清中呈现低表达,而IL-6、TNF-α在肺癌患者血清中呈现上升趋势,IL-6、IFN-γ、TNF-α、NKG2D与肺癌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 张静 张振安关键词:肺癌 白细胞介素6 Γ干扰素 IL-6 IFN-Γ 复方苦参腔内灌注治疗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VEGF、MM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腔内灌注治疗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VEGF、MM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常规胸腔内化疗的对照组及接受复方苦参腔内灌注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胸水VEGF、MMP含量及T细胞亚群分布差异。结果 (1)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VEGFA、VEGFB、VEGF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胸水MMP-2及MMP-9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3)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复方苦参腔内灌注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胸水VEGF、MMP含量,优化机体免疫功能。 张振安 安静 张风林 袁亚军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 复方苦参 VEGF MMP 苯丁酸钠和吉非替尼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 张风林 张振安 张静 王丽娜 陈东 孙建英 袁亚军 付英霞 课题通过MTT法和细胞克隆形成试验法察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药物处理前后细胞侵袭力的变化。研究表明:苯丁酸钠和吉非替尼联用时,肺腺癌A549细胞的生长速度...关键词:关键词:肺腺癌 苯丁酸钠 吉非替尼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预测及相关基础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法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在本院2007年6月~2008年6月进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150例患者,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患者中病情分为ⅢB期55例,IV期95例。治疗有效120例,治疗有效率为80.0%。另外对患者的血清CEA水平进行测定,高患者为90例(60.0%),正常患者60(40.0%)。患者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情况和病情程度方面无差异性,即具有可比性,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和诊断影响不大。结论采用EGFT-TKI治疗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临床效果甚佳,较为安全,可靠度较高,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张振安 张静 张风林关键词:酪氨酸激酶 抑制剂 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血清TRAIL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反应的关联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反应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免疫治疗前24 h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TRAIL水平。免疫治疗反应通过客观缓解率(ORR)和临床获益率(CBR)进行评估。分析患者血清TRAIL水平与免疫治疗反应、肺功能及肺气肿、临床预后的关联性。结果经免疫治疗后,NSCLC患者获得客观缓解23例,临床获益46例。获得客观缓解患者的血清TRAIL水平显著高于未获得客观缓解者[27.77(23.13,39.13)pg/mL vs 12.36(8.76,18.15)pg/mL;Z=4.508,P<0.001]。临床获益患者的血清TRAIL水平显著高于临床未获益者[23.13(16.99,30.63)pg/mL vs 11.75(8.76,15.56)pg/mL;Z=4.887,P<0.001]。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RAIL水平与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呈正相关(rs=0.288,P=0.016),与肺气肿总比值(rs=-0.257,P=0.032)、肺叶肺气肿比率(LER)(rs=-0.324,P=0.006)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血清TRAIL>27.46 pg/mL为参考,血清TRAIL<18.15 pg/mL患者经免疫治疗不能获得客观缓解和临床获益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RAIL水平可有效预测NSCLC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P<0.05)。TRAIL高水平组(血清TRAIL≥18.15 pg/mL)的总体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预后显著优于TRAIL低水平组(血清TRAIL<18.15 pg/mL)(P<0.05)。结论血清TRAIL低水平与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无反应以及临床预后不良有关,该指标监测有助于筛选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NSCLC患者。 张雅君 张振安 王继华 周媛 梁凤霞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肺气肿 苯丁酸钠联合吉非替尼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苯丁酸钠联合吉非替尼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肺腺癌A54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吉非替尼组、苯丁酸钠组、联合处理组,各组均加入不含FBS的DMEM培养基,另外吉非替尼组加1 mmol/L吉非替尼,苯丁酸钠组加5μmol/L苯丁酸钠,联合处理组加1 mmol/L吉非替尼和5μmol/L苯丁酸钠。培养24 h后,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OD450值,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分布,用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BRAF、Notch1、MMP1、MMP2、MMP3、MMP9 mRNA,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联合处理组、苯丁酸钠组、吉非替尼组OD450值、S期细胞比例、细胞迁移率及凋亡相关分子survivin、BRAF、Notch1、MMP1、MMP2、MMP3、MMP9 mRNA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P均<0.05。与苯丁酸钠组、吉非替尼组相比,联合处理组OD450值、S期细胞比例、细胞迁移率及凋亡相关分子survivin、BRAF、Notch1、MMP1、MMP2、MMP3、MMP9 mRNA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P均<0.05。结论苯丁酸钠和吉非替尼均能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过程,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survivin、BRAF、Notch1、MMP1、MMP2、MMP3、MMP9 mRNA表达有关,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张振安 张静 张风林 袁亚军关键词:肺腺癌 苯丁酸钠 吉非替尼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凋亡相关基因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研究 付英霞 尹辉 王希柱 袁亚军 刘艳红 王丽娜 张风林 张静 张振安 该研究通过临床应用,联合检测COPD稳定期患者治疗前后TNF-α、hs-CRP等炎症因子水平以及PaO2、PaCO2水平,阐明NAC治疗COPD稳定期的抗炎、抗氧化及改善气道重塑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COPD稳定期患者体...关键词:关键词:N-乙酰半胱氨酸 血清CA125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矽肺患者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CA125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矽肺患者血清中的改变。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矽肺的男性患者66例,另纳入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男性40例。研究对象分为矽肺组66例、健康人组4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CA19-9)和NSE水平。结果矽肺组血清CA125和NSE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CA125=0.043,PNSE=0.025)。血清CA125和FGF18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01,P=0.003)。血清CA125和NSE水平在Ⅰ期、Ⅱ期和Ⅲ期矽肺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Ⅱ期患者中高于Ⅰ期患者(PCA125<0.001,PNSE=0.001),在Ⅲ期患者中高于Ⅱ期患者(PCA125<0.001,PNSE<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矽肺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FEV1呈负相关(r=-0.11,P=0.04);血清NSE水平与FVC、FEV1、FEV1/FVC之间呈负相关(r=-0.28,PFVC=0.02;r=-0.51,PFEV1=0.042;r=-0.36,PFEV1/FVC=0.019),与CA125呈正相关(r=0.509,PCA125=0.007)。NSE的诊断曲线下面积(0.804,P<0.01)优于CA125(0.773,P<0.01)。当NSE的诊断阈值为12.9 ng/m L时,其诊断的敏感性为71%,特异性为84%,两者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P<0.01)。结论血清NSE和CA125对矽肺患者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好,尤其是两者联合诊断可能成为矽肺的血清学辅助诊断指标。 张静 张风林 张振安关键词:矽肺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糖类抗原125 支气管镜下二氧化碳冷冻疗法对不同分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_(2))冷冻疗法对不同分期肺鳞状细胞癌(pulmon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qCLC)患者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Sq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采取全身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化疗的基础上联合支气管镜CO_(2)冷冻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不同分期SqCLC患者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并观察近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65岁患者CD8^(+)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高于<65岁患者(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均P<0.05);研究组患者CD8^(+)T淋巴细胞、Treg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Ⅲ期组和Ⅳ期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CD8^(+)T淋巴细胞、Treg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GEE)模型分析可知,研究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Treg细胞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支气管镜下CO_(2)冷冻疗法可破坏肿瘤细胞,影响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调节免疫功能,提升治疗效果。 张雅君 周媛 王继华 张振安关键词:支气管镜 肺鳞状细胞癌 肿瘤微环境 血清CEA和CA125水平对间质性肺病癌变的早期诊断学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比较ILD患者和ILD合并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25的水平,探讨其在ILD合并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设置ILD合并肺癌组(n=42)、ILD组(n=70)和对照组(n=60),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EA和CA125的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CEA和CA125对ILD合并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ILD合并肺癌组血清CEA、CA125水平均高于ILD组和对照组(P〈0.05);ILD组血清CEA、CA1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EA和CA125在诊断ILD合并肺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22(95%CI:0.633-0.769,P〈0.05),0.751(95%CI:0.658-0.791,P〈0.05)。当血清CEA为6.2 ng/m L时,其诊断的敏感度为72.3%,特异度为69.2%;当血清CA125为60.4U/m L时,其诊断的敏感度为75.3%,特异度为79.7%。结论 ILD合并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25较ILD患者要高,血清CEA和CA125对ILD合并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张静 张振安关键词:间质性肺病 肺癌 癌胚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