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云
- 作品数:68 被引量:125H指数:5
- 供职机构:昆明市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钟氏九曲顺肠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和结肠传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观察钟氏九曲顺肠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激素水平和结肠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ST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予钟氏九曲顺肠汤口服治疗,对照组予脾约麻仁丸口服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动素(MTL)、胃泌素(GAS)、P物质(SP)、生长抑素(SS)水平及结肠传输试验标记物剩余数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8.89%(P<0.05);MTL、GAS、S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肠传输试验标志物残余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钟氏九曲顺肠汤治疗STC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结肠传输功能及胃肠激素分泌水平。
- 蒋景曦王晓岚陈康倪平徐瑞娄龙张志云
-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胃肠激素结肠传输试验疗效
- 经括约肌间沟入路切开挂线加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探讨
- 2020年
- 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予经括约肌间沟入路切开挂线加旷置术治疗,探讨临床疗效。方法:共计10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2019.01~2020.01),以抛硬币的方式,分成A组和Z组,予传统内口切开或挂线加旷置术、经括约肌沟入路切开挂线加旷置术治疗,评价两组疗效。结果:Z组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优(P<0.05)。结论:经括约肌间沟切开挂线加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成效明显,值得推荐。
- 高爽张凤琼李玲华彭栎帆张志云
- 关键词:高位复杂性肛瘘旷置术
- STARR术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应用(附20例报告)
- 目的探讨STARR手术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外合资生产的吻合器对20例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实施了STARR手术,结合中医辨证优点,内服中药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治患者排便障碍情况...
- 吴丹妮范亚明张志云张衡杨文治杨三选
- 关键词:便秘辨证
- 文献传递
- 新型肛门镜
- 新型肛门镜,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观察方便,使用便捷的新型肛门镜,该肛门镜包括镜筒和助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镜筒为中空圆柱形,助推器设置在镜筒内,镜筒一侧壁上设置数个圆孔,镜筒末端设有漏斗型管口,圆孔对面的漏斗形...
- 张志云王晓岚杨文治王剑达华校琨万伟萍张雪琴李玲华邓婷婷彭栎帆
- 文献传递
- 切旷贯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合并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附6例报告)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复杂性肛瘘合并化脓性汗腺炎采用切旷贯穿引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我科所收治的6例复杂性肛瘘合并肛周化脓性汗腺炎患者采用切旷贯穿引流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全部治愈.住院18~32 d,平均22 d,随访1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复杂性肛瘘和肛周化脓性汗腺炎在临床上较少见,容易误诊误治,采用切旷贯穿引流的手术方法对双重病灶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 张志云
- 关键词:复杂性肛瘘肛周化脓性汗腺炎
- 一种可折叠的多功能医用扶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折叠的多功能医用扶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呈梯形状的一对侧扶架(1),两个侧扶架(1)之间通过第一折叠杆(2)和第二折叠杆(3)连接,在第一折叠杆(2)上设有左右对称的左输液杆插孔(21)和右输液杆插孔...
- 杨洁张恩红王玲蔡恩丽张志云赵莉方余滨兵梁丽贾钰芳刘娟
- 文献传递
- 一种肛肠科护理用的清洗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肛肠科护理用的清洗装置,包括清洗箱体、控制水阀、三通管道与喷头,所述喷头右侧设置有第一套管,且所述第一套管套设于三通管道外壁,所述第一套管前后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第一套管的一端与清...
- 杨洁张志云王玲杨旭李春玲刘庆圣张建萍李关新赵玉立王洪玲
- 一种肛肠外科临床用术后镇痛止血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肛肠外科临床用术后镇痛止血装置,包括套筒、横杆、活动杆、充气管、固定台、气囊、药液管、雾化喷头,套筒前端呈锥形结构,套筒中部开设有操作窗口,横杆固设于套筒前端内部之轴线处,且横杆与操作窗口相对应,活动...
- 万伟萍高爽王晓岚张志云张衡杨文治何卫东陈艾丽华校琨刘庆圣杨旭
- 文献传递
- 弹力线与胶圈套扎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为探究弹力线套扎器与胶圈套扎器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的疗效差异,将本院收治的64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胶圈套扎器治疗,观察组采用弹力线套扎器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出院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出血、手术配合情况、出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术后大出血、肛门潮湿、瘢痕形成、肛门狭窄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弹力线套扎器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比胶圈套扎器效果更好,术中出血更少,对组织创伤少,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配合度,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谭玟张志云倪平
- 关键词:混合痔疗效
- 套扎技术治疗Ⅰ~Ⅳ期内痔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套扎技术治疗Ⅰ~Ⅳ期内痔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Ⅰ~Ⅳ期内痔提供借鉴。方法:在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2019年7月-2020年1月诊治的Ⅰ~Ⅳ期内痔患者中选取306例做研究对象,并按摸球法随机分组。对照组(153例)应用传统外剥内扎术式,研究组(153例)应用套扎技术,就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手术费用以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少于对照组(t=15.699、72.901,P=0.000、0.000),且研究组患者的术后6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性(t=17.376,P=0.000);研究组瘢痕质地较硬,而对照组较软,且研究组患者的平均瘢痕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t=37.497,P=0.000);研究组术后出血率(11.11%,17/153)高于对照组(3.27%,5/1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52,P=0.008)。结论:套扎技术治疗Ⅰ~Ⅳ期内痔的临床价值显著,虽容易并发术后出血,但术中出血量较少、疼痛感轻微,瘢痕质地较硬、更容易脱落,且价格低廉,可作为治疗Ⅰ~Ⅳ期内痔的首选治疗技术,应用前景良好,建议推广。
- 张志云王晓岚万伟萍高爽王剑达张凤琼谭玟张雪琴
- 关键词:内痔疼痛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