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敏
- 作品数:24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儒学复兴的文化成因及其理论形态被引量:1
- 2013年
- 儒学的复兴,是当代社会思潮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看待和评价儒学的复兴,事关未来文化发展的道路选择。本文从儒学的性质,人类的永恒性需求,及事物发展的规律三个方面,论证了儒学复兴的合理性。而且走向复兴的儒学,已非传统意义上的儒学,它是在吸纳各种新的文化营养之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 张小敏
- 关键词:儒学文化成因
- 日本汉籍安井息轩《毛诗辑疏》的宗经意识及其实践方式
- 2020年
- 《毛诗辑疏》是日本江户时代安井息轩所著的一部《诗经》集大成之作,代表了这个时期《诗经》研究的最高成就。安井息轩积极建构经文、《诗序》、《毛传》的先秦圣学谱系,执念坚守日传《诗经》足利古本,以及努力探求《诗经》治世安民的经学意义,都体现出他强烈的宗经意识。该书对于研究以《诗经》为代表的中国经典在日本传播的文化优势,以及日本社会对经学的接受心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张小敏张小敏
- 关键词:诗经学宗经
- 日本汉儒对中国诗经学的继承性接受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自公元五世纪《诗经》传入日本,即开始长达千余年的日本《诗经》接受史。日儒对《诗经》的接受大致可分为继承性接受与改造性接受两种方式。而继承性接受的特征更为显著,是日本诗经学的主流接受方式。继承性接受思维主导下的日本《诗》著带有鲜明的注疏表征,与日本自古以来重传统、重家学的传经模式一脉相承,在保存《诗经》古本与承传中国主流文化精神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 张小敏
- 关键词:诗经学海外汉学
- 宋学东传与江户初期的《诗》学建构
- 2017年
- 江户初期的《诗》学研究是以朱子学初传江户为主旋律的文化背景下展开的。我们可以从学术史和文化史的双重标准来评价它的意义。从《诗》学史的角度来看,江户初期的《诗》学研究是日本江户《诗》学史的积蓄待发阶段,分别在人才储备和理论探讨方面为江户中期《诗》学的自觉或者说是日本《诗》学的自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江户初期的《诗》学研究配合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主流意识形态的变更,分别从思想认识的统一,朱子学理论的建构,政教思想的传播三个方面,给予刚刚建国不久的江户幕府以有力的理论支撑。
- 张小敏任悦
- 关键词:朱子学江户时代诗经学
- 宋学东传与江户初期的《诗》学建构
- 2018年
- 宋学东传日本江户近三百年历史中,朱子学以官学身份独尊一百年,流行近二百年,可谓是独占鳌头,风光尽显。我们不得不感叹学术教化天下的无限魅力。江户历代学子感慨时代文运之昌盛,歌颂前儒再造文坛之盛事时,无不提及两位早期代表人物披荆斩棘的首创之功。
- 张小敏
- 关键词:朱子学
- 日本笔记中的诗经阐释学研究
- 2020年
- 《诗经》作为中国经典文化,深刻影响到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包括笔记在内的诸多文体中都有《诗》学遗存。日本笔记中的大量引《诗》论《诗》材料,是目前日本诗经学研究不曾关注到的重要文献。鉴于笔记文体的自由性和开放性特征,自有其不同于一般《诗》著的多重学术价值。笔记引《诗》作为用《诗》方式,展现出更为广泛的日本《诗》学生态。笔记论《诗》则丰富了诗经学的知识体系,提供了探究日本经学异域思维的生动案例。
- 张小敏
- 关键词:笔记《诗经》
- 《诗经》在古代日本的三次角色转换被引量:4
- 2019年
- 《诗经》在古代日本依次扮演过三种角色,分别出现在奈良平安期、镰仓室町期和江户时期。每一次角色的转变都以社会的大变革为背景,由当时的新型知识群体为主导,《诗经》在不同时期彰显出不同的功能价值,致使其在日本历史上的角色不断发生转换。透过《诗经》在日本的存在形态和阶段特征,对于理解经学、儒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传播日本的轨迹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张小敏
- 关键词:《诗经》社会角色
- 伊藤仁斋与日本《诗经》学的转向
- 2012年
- 伊藤仁斋在日本儒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学术地位。对于《诗经》学,他以其极富革新意义的独特理解,提出"《诗》道性情说"和"《诗》无定义说",标志着日本《诗经》学自觉时代的到来,并且这两大理论直接改变了江户初期(庆长至元禄)以来祖述《朱传》的《诗》学走向,开启了江户中期(元禄至宽政)《诗》学研究多元化的崭新局面。
- 张小敏
- 读仁井田好古《毛诗补传》
- 日本江户时代,在宋学的日本化过程中,掀起了研究中国经典的热潮。仅《诗经》研究著作产生了250多部,仁井田好古《毛诗补传》(以下简称《补传》)即其中之一,堪称当时的一部力作。仁井田长群在跋中赞其"继绝学于千岁,传世教于万世...
- 张小敏
- 关键词:《诗经》研究《诗集传》
- 文献传递
- 读仁井田好古《毛诗补传》
- 2008年
- 日本江户时代,在宋学的日本化过程中,掀起了研究中国经典的热潮。仅《诗经》研究著作产生了250多部,仁井田好古《毛诗补传》(以下简称《补传》)即其中之一,堪称当时的一部力作。仁井田长群在跋中赞其'继绝学于千岁,传世教于万世'。仁井田好古(1770-1848),江户后期汉学家,纪州人。乳名兵太郎,字伯信,号南阳松隐,人们一般称其为模一郎。曾做过纪州藩主德川治宝侍读,后又为其子德川齐顺的老师。奉藩主德川治宝之命,编纂《纪伊续风土记》、《毛诗补传》等著作。
- 张小敏
- 关键词:著作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