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脑梗
  • 10篇缺血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6篇血管
  • 6篇再灌流
  • 6篇脑梗塞
  • 6篇脑血
  • 6篇梗塞
  • 5篇蛋白
  • 4篇再灌注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鼠脑
  • 4篇脑梗死患者
  • 4篇脑缺血
  • 4篇脑血管
  • 4篇灌注
  • 4篇灌注损伤
  • 4篇大鼠脑
  • 3篇血管病

机构

  • 2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连云港市第二...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同仁医院
  • 2篇北京针灸骨伤...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北京市崇文区...
  • 1篇北京市海淀医...

作者

  • 25篇张学勤
  • 4篇孙德锦
  • 4篇高玉红
  • 3篇王阳
  • 3篇孙林
  • 3篇张勇
  • 3篇张翼
  • 2篇朱静
  • 2篇余华峰
  • 2篇刘喷飓
  • 2篇姜建东
  • 2篇左大鹏
  • 2篇赵毅
  • 2篇梁熙虹
  • 2篇耿稚萍
  • 2篇卢志达
  • 2篇杨凌
  • 2篇王秋萍
  • 2篇陈志强
  • 1篇黄惠芬

传媒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中国针灸
  • 2篇北京医学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北京中医
  • 1篇国外医学情报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新疆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医学检验...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脑局部缺血再灌流后c-fos mRNA及c-Fos蛋白的表达被引量:13
2001年
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 ,于缺血 1h后分别再灌流 1h及 2h。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再灌流 1h及 2h ,缺血侧额叶及顶叶皮质、海马各区以及齿状回c fosmRNA及c Fos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诱导 ,于再灌流前电针“百会”及“风府”2穴 3 0min ,c fosmRNA和c Fos蛋白的诱导于再灌流 1h及 2h在缺血侧额叶、顶叶皮质 (P <0 .0 0 1 )及齿状回 (P <0 .0 1 )均显著增加 ;海马各区c Fos蛋白表达于再灌流 2h亦有显著增加(CA1与CA4:P <0 .0 5 ;CA2与CA3 :P <0 .0 1 )。该区c fosmRNA表达增加仅见于再灌流 1h的CA1及CA4区 (P <0 .0 5 )。HE染色示缺血区的神经元变性亦减轻。结果表明 :再灌流前给予电针处理使c fosmRNA及其产物c Fos蛋白表达增加 。
张学勤王利张勇卢志达
关键词:再灌流损伤C-FOSMRNAC-FOS
《脑卒中的医学科学策略》
2004年
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是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卒中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卒中及其后遗的病残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因而,卒中的预防与治疗一直是人们广为关注的问题。
张学勤
关键词:脑卒中神经科学书评
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病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脑白质病变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卒中危险因素,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等神经心理学测试,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运用与年龄相关的脑白质改变分级量表(age-related white matter changes rating scale,ARWMCRs)对脑白质病变半定量评分。根据ARWMC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轻、中、重三组间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与脑白质病变轻度组比较,中、重度组患者MoCA评分下降(P均<0.01 。相关性分析发现ARWMCRs评分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677,P<0.01)。结论脑白质病变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脑白质病变程度越重,认知功能下降就越为显著。
孙德锦张翼梁熙虹王征宇姜建东张学勤
关键词:脑梗死脑白质疏松年龄因素
电针对大鼠脑局部缺血再灌流后c-fos、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5
2000年
采用Wistar大鼠 ,线栓法制作脑局部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 ,以原位杂交技术及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方法 ,观察电针对缺血侧额叶、顶叶及海马各区内c fos、mRNA表达并神经元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 ,电针能显著增强脑局部缺血再灌流后病灶侧额、顶叶皮层及海马各区c fos、mRNA表达 ,并能减少缺血再灌流损伤后上述各脑区神经元的变性坏死。结果提示电针对脑局部缺血后受损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强了c fos。
王利张学勤张勇卢志达
关键词:C-FOS再灌注损伤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2008年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是一组由血管因素导致或与之伴随的认知功能损害^[1];是最为常见的认知障碍形式,以执行控制功能损害和记忆力下降为其主要表现。本文复习了VCI最近几年来病理生理学、神经影像学、分子标志物和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以及VCI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所取得的进展。
孙德锦张学勤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神经影像学神经心理学
SPECT评估脑梗死后远隔功能抑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大脑半球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不仅包括运动区、运动前区的重组,还和远隔区域的变化相关。本文旨在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观察到的亚急性期幕上脑梗死患者远隔区域低灌注程度与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单侧幕上脑梗死患者,于亚急性期(5~14天)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若发现存在远隔区功能抑制,对远隔区的放射性计数进行半定量分析,按如下公式计算远隔区域脑血流的不对称指数(AI):[(正常区域放射性计数-远隔区域放射性计数)/正常区域放射性计数]×100。入组患者根据不对称指数分为轻度(AI≤5)、中度(510)组。发病60天后使用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卒中量表(SNSS)、恢复指数(RI)和Barthel指数(BI)对各组患者进行临床预后评估。结果:共收集首发单侧幕上脑梗死后发生远隔功能抑制现象的病例66例,其中轻度组23例,中度组27例,重度组16例。三组之间的恢复指数、Barthel指数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恢复指数与反映远隔区域脑血流的不对称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r=-0.564,P<0.01),Barthel指数与不对称指数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552,P<0.01)。结论:幕上脑梗死患者亚急性期远隔区域低灌注程度在神经功能恢复中具有重要意义。SPECT可作为临床上低灌注程度测定的可靠方法。
张翼孙德锦张学勤戴浩杰李眉罗莎任凌刘喷飓
关键词:SPECT脑血流
Bcl-2基因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被引量:7
2003年
孙林张学勤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BCL-2基因细胞凋亡
电针对大鼠脑局部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2
1998年
再灌流前电针“环跳”穴30min,观察对左大脑中动脉(MCA)缺血再灌流模型大鼠早期运动功能、自由基代谢、脑水肿及神经电生理活动的影响。结果:缺血再灌+针刺组大鼠再灌流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有较明显的改善,病灶侧脑组织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恢复到接近假手术对照组的水平。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测量表明缺血侧P1潜伏期及P1N1波幅亦有显著性改善。
张学勤左大鹏王秋萍赵毅高玉红耿稚萍陈志强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电针疗法
SPECT观察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变化的研究现状被引量:3
2009年
张翼张学勤
关键词:SPECT脑梗死局部脑血流
脑梗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234例分析被引量:1
1998年
脑梗塞时血栓的形成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密切关系。以往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多于凝血与纤溶机制已发生较严重的紊乱后才出现,为协助临床早期发现凝血与纤溶系统的改变,防止血栓继续扩延,减轻脑损伤,我们选择D二聚体(DD)为指标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检测。1材料与方...
姚爱荣张学勤
关键词:脑梗塞D-二聚体血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