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娟

作品数:13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多普勒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肌梗死患者
  • 3篇心室
  • 3篇心室功能
  • 3篇组织多普勒
  • 3篇左心
  • 3篇左心室
  • 3篇左心室功能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梗死
  • 2篇脱垂
  • 2篇器质性
  • 2篇主动脉
  • 2篇细胞
  • 2篇内皮
  • 2篇骨髓

机构

  • 13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3篇张娟
  • 8篇陈绍良
  • 4篇刘志忠
  • 4篇朱琳琳
  • 3篇单守杰
  • 3篇张俊杰
  • 3篇田乃亮
  • 3篇葛震
  • 2篇肖平喜
  • 2篇赵卫红
  • 2篇陈亮
  • 2篇谢向荣
  • 2篇魏璐
  • 2篇柏云
  • 2篇朱中生
  • 2篇张宇
  • 1篇马虹
  • 1篇丁海霞
  • 1篇马玉玲
  • 1篇张航

传媒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从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入住我院CCU并行IABP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例3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情况,观察使用IABP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变化,IABP相关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及时在IABP支持下成功完成急诊PCI手术,患者应用IABP治疗后心率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仅9例,严重并发症0例,无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死亡3例,其中合并心源性休克死亡2例。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有效,显著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期间死亡率。
张瑶俊陈绍良田乃亮张娟葛震王海燕谢渡江肖平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对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对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离心法获得的SD雄性大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于明胶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0.1μg/mL,1μg/mL和5μg/mL)及紫杉醇(0.1μg/mL,1μg/mL和5μg/mL)培养24 h。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和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单叶豆凝集素1(FITC-BS-1 Lectin)双染色阳性的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对其进行计数。然后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法和黏附能力检测实验来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黏附能力。结果:EPCs数量随着雷帕霉素及紫杉醇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其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黏附能力亦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各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对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可降低EPCs的数量及其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且两种药物对EPCs的效应呈浓度依赖性。
朱琳琳陈绍良张娟刘志忠
关键词:雷帕霉素紫杉醇内皮祖细胞细胞培养
严重器质性二尖瓣反流患者肺动脉压的预测因素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严重器质性二尖瓣反流患者肺动脉收缩压(PASA)升高的预测因素及与左右心室收缩、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二尖瓣脱垂或连枷样引起的中一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694例,男361例,女333例,年龄17—57岁,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行组织多普勒(TDI)分析,根据三尖瓣反流速度测算PASP;合并EF%〈55%及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予以排除。根据PASA数值由低至高分成四组,作相关因素分析比较。结果PASP平均为(40±15)mmHg,与年龄(r=0.36,P〈0.01)、MR(r=0.30,P〈0.01)、二尖瓣瓣环E/E'(侧壁,r=0.40,P〈0.01;室间隔,r=0.41,P〈0.01)、左心房内径指数(r=0.50,P〈0.01)、右心室内经指数(r=0.30,P〈0.01)、左心室及右心室舒张功能参数均有很好的相关性,这些变量随PASP的增加而增加;PASP与二尖瓣瓣环TDI收缩期速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的相关性则较差。多变量分析结果提示,年龄、MR、左心房大小,以及左心室充盈压指标E/E'(侧壁、室间隔)是PASP升高的独立性预测因子。结论二尖瓣脱垂或连枷样二尖瓣引起中-重度器质性二尖瓣反流且左心室收缩功能尚正常的患者,年龄、MR、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充盈压及左、右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对PASP有预测作用。
张娟谢向荣单守杰朱琳琳陈绍良
关键词:二尖瓣脱垂二尖瓣反流肺动脉收缩压组织多普勒
基于全病历数据的DRG智能质控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一种基于全病历数据的DRG智能质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医疗机构中病患诊疗全过程的电子医疗信息数据;S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建立质控规则知识库;S3,在质控规则知识库中标识出病患入组DRG系统的分组关键因素和...
丁海霞濮洋孔练花万彬宋宁宏黄亚新张娟刘文曹楠周怡彤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随访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冠脉内注射治疗的安全性以及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抽取骨髓分离、培养、扩增后12~14d行冠脉内注射,另选取20例PCI术后拒绝行细胞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PCI术后1周及1年进行临床随访、超声心动图及18氟-脱氧葡萄糖单光子心肌断层显像(18F-FDG-SPECT)。结果:治疗组未见与移植有关的体温升高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与对照组比较,1年后治疗组超声心动图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指标及SPECT代谢缺损指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冠脉内注射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远期预后;骨髓来源的心肌细胞生成及血管新生可能为其机制。
朱琳琳谢向荣张娟单守杰陈绍良
关键词:心肌梗塞骨髓移植自体
心脏康复治疗对CHF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浆NT-proBN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究心脏康复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于我院治疗的278例CHF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接受心脏康复治疗),两组均治疗1年。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278例CHF患者被分为Ⅱ级组(36例)、Ⅲ级组(185例)和Ⅳ级组(57例),观察比较三组血清NT-proBNP水平、LVEF及LVEDd,分析血清NT-proBNP水平与LVEF、LVEDd的相关性。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升高(62.6%比84.2%);治疗后血清NT-proBNP水平[(1774.3±759.5)pg/ml比(1418.5±787.2)pg/ml]显著下降,P均=0.001。与Ⅱ级组比较,Ⅲ级组和Ⅳ级组血清NT-proBNP水平[(1927.7±874.6)pg/ml比(2446.3±744.3)pg/ml比(2900.0±1075.9)pg/ml]、LVEDd[(55.0±6.0)mm比(62.8±6.9)mm比(64.2±10.4)mm]均显著升高,LVEF[(47.2±6.5)%比(41.6±6.5)%比(37.5±9.9)%]均显著降低,且Ⅳ级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Ⅲ级组,LVEF显著低于Ⅲ级组,P<0.05或<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水平与LVEDd呈显著正相关(r=0.440,P=0.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322,P=0.001)。结论:随CHF患者病情加重,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且血清NT-proBNP水平与LVEF、LVEDd呈显著正相关。心脏康复治疗能显著降低CHF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
王生陈亮张娟郑亚国林松
关键词:心力衰竭康复
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及梗死面积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腺苷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左心室功能、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将发病在12h内的STEMI患者按1: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1mL/min,n=31)、腺苷低剂量组(50μg·kg^-1·min^-1,n=32)和腺苷高剂量组(70μg·kg^-1·min,n-27)。生理盐水及腺苷经静脉持续滴注3h。记录术中无复流发生率。术后24h及6个月分别采用心脏超声多普勒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99mTc-SPECT)测定左心室功能及梗死面积。结果90例STEMI患者中,对照组术后即刻无复流发生率(11例,35.5%)显著高于腺苷低剂量组(2例,6.3%,P=0.008)和腺苷高剂量组(1例,3.7%,P=0.034)。与对照组比较,术后24h腺苷低剂量组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对提高5.8%(P=0.012),腺苷高剂量组相对提高10.9%(P=0.007),二种剂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6个月时腺苷低剂量组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对提高9.5%(P=0.001),腺苷高剂量组相对提高10.0%(P=0.001),二种剂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7)。6个月时腺苷高剂量组梗死面积相对缩小24.2%(P=0.008)。结论腺苷能够显著减少无复流发生率,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高剂量腺苷具有显著缩小梗死面积的作用。
张航陈绍良田乃亮张娟胡作英戴振林徐兢叶飞朱中生张俊杰刘志忠王峰张乐乐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腺苷心肌再灌注损伤左心室功能梗死面积
肾小球滤过率增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大样本量体检人群肾小球滤过率(eGFR)增龄变化,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成年患者,依据年龄分为7组(18~29、30~39、40~49、50~59、60~69、70~79、≥80岁)。使用基于血清肌酐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CKD-EPIScr)计算eGFR,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eGFR降低的影响因素,线性趋势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eGFR<60 ml·min^(-1)·1.73m^(-2)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33824例体检者纳入本研究,eGFR随增龄下降,平均年下降速度为0.83 ml·min^(-1)·1.73m^(-2),在30~39岁及70~79岁组eGFR的年平均下降速度显著增快(F=9.51、5.37,均P=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非老年组或老年组,年龄均为eGFR降低的最主要因素(β=-0.604、-0.534,均P=0.000),其次为血尿酸(BUA)(β=-0.270、-0.280,均P=0.000)及空腹血糖(FBG)(β=-0.064、-0.046,均P=0.000)、收缩压(SBP)(β=-0.015、-0.028,均P<0.05)和舒张压(DBP)(β=-0.010、-0.026,均P<0.05)。非老年组中eGFR与体质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呈负相关(β=-0.028、-0.047,均P=0.000);在老年组中eGFR与ALB呈正相关(β=0.022,P=0.031),但与BMI、TC、LDL-C无明显相关性。体检人群eGFR<60 ml·min^(-1)·1.73m^(-2)的发生率随增龄而增加,总发生率为1.55%(523/33824),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73.80%;各年龄组发生率自18~29岁组的0.22%(14/6453)升至≥80岁组的22.57%(214/948),上升趋势变化有统计学意义(χ^(2)=2433.71,P=0.000)。结论体检人群eGFR随增龄显著降低,老年人eGFR<60 ml·min^(-1)·1.73m^(-2)发生率高;除年龄外,BUA、FBG、SBP、DBP水平增高及ALB降低是老年人eGFR降低的影响因素。
张娟魏璐张宇裴小华柏云雍珍珠沈雪张群赵卫红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
构建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运用不同药物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模型并进行比较。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D-半乳糖(D-gal)、过氧化氢(H_(2)O_(2))、顺铂(CDDP)处理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析衰老相关基因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D-gal模型鼠和自然衰老鼠的肾小管及间质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p16表达水平。结果CCK8结果显示,体外给予3种药物处理后HK2活性均受到抑制,48 h IC50值分别为D-gal(365.8±9.7)mmol/L、H_(2)O_(2)(385.4±20.8)μmol/L、CDDP(8.4±1.6)μmol/L。光镜下可见3组HK2细胞生长均减慢,且SA-β-gal阳性率较对照组均增加(P<0.05)。400 mmol/L D-gal和400μmol/L H_(2)O_(2)处理后G0/G1期细胞较对照组分别增加(22.9±1.0)%和(13.0±4.4)%,而8μmol/L CDDP组G2/M期细胞增加(14.4±1.9)%(t=48.07、6.40、16.53,均P<0.05)。与对照组,400μmol/L H_(2)O_(2)和8μmol/L CDDP处理后HK2凋亡分别增加(50.3±1.0)%和(41.9±2.0)%,明显高于400 mmol/L D-gal组(7.7±0.4)%(t=77.47、33.73、28.35,均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提示3种药物达到一定浓度后,HK2细胞CCND1蛋白表达均下调。D-gal组p16表达上调(F=92.88,P<0.05),而H_(2)O_(2)和CDDP组p16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显示,D-gal模型鼠可见与自然衰老鼠相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数目减少、基底膜增厚、间质增宽,且肾小管上皮细胞p16表达增加。结论比较3种不同造模方式诱导的HK2衰老,D-gal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模型相对接近自然衰老。
张宇柏云魏璐张娟赵卫红
关键词:细胞衰老半乳糖过氧化氢顺铂
奥美沙坦对大鼠移植静脉内膜重构过程中整合素β-3/FAK信号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对大鼠移植静脉内膜重构过程中整合素β-3(integrinβ-3)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移植静脉桥模型,将36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奥美沙坦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2只。取移植静脉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血管壁内膜的厚度。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各组血管平滑肌细胞(SMC)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整合素β-3和FAK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奥美沙坦组内膜的厚度明显减轻(P<0.05);PCNA和FAK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内膜的厚度无明显减轻;PCNA和FAK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大鼠移植静脉内膜重构过程中,伴随整合素β-3/FAK信号蛋白的表达,奥美沙坦可抑制大鼠移植静脉内膜重构,此作用可能与下调FAK信号蛋白的表达有关。
肖平喜田乃亮葛震张娟裴兆辉王礼春马虹
关键词:黏着斑激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