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千益
- 作品数:14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丹东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曹中良罗欣温立新刘通岳光华张千益禹京勇马毅兵王福和
- 关键词:肺癌淋巴结肿瘤转移
- 周围型肺内孤立小结节的微创诊治被引量:1
- 2007年
- 温立新张千益禹京勇曹忠良
- 关键词:周围型肺内孤立小结节微创
- 354例肺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我们对我院1998年10月至2008年3月354例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本组根治性肺癌切除的患者354例,其中男258例,女96例。年龄33~82岁,平均62.8岁。中心性肺癌83例,
- 曹中良罗欣温立新刘通张千益岳光华禹京勇李勇马毅兵
-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肺癌患者中心性肺癌根治性
- 86例肺内单发小结节性病灶的诊治
- 2007年
- 肺内单发小结节性病灶的诊断和治疗,是困扰胸外科医生多年的一大难题。我们对1998年4月至2007年4月经过手术治疗的86例肺内单发小结节性病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曹中良罗欣温立新刘通张千益岳光华禹京勇刘宏革
- 关键词:单发肺内诊治手术治疗外科医生
- 肺隔离症8例
- 2007年
- 1临床资料
收集1991年2月至2007年1月,我科收治肺隔离症病人8例。
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1~68岁,平均49.6岁。1例曾有咯血及咯脓痰病史,1例曾有反复肺部感染史,6例无临床症状。X线胸片及胸部CT、胸部MRI检查:左肺下叶肿块影7例、右肺下叶肿块影1例,病灶与膈肌关系密切。左肺下叶圆形阴影,其内可见到囊柱样改变2例。
- 曹中良罗欣温立新刘通张千益岳光华禹京勇
- 关键词:肺隔离症胸部CT左肺下叶MRI检查X线胸片右肺下叶
- 肺隔离症八例被引量:2
- 2008年
- 曹中良罗欣温立新刘通张千益岳光华禹京勇
- 关键词:肺隔离症外科手术治疗平均年龄临床症状感染史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Ⅰ期心脏康复治疗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患者I期心脏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CABG患者44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I期心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康复治疗后PF、GH、MH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且康复治疗后PF、BP、GH水平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康复治疗后PF、BP、GH、MH水平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I期心脏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性康复疗法。
- 罗欣刘通张千益金鑫姜凯丽王霞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 2005年
- 目的 研究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探讨各病理类型、分期、部位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为合理施行淋巴结廓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1998年10月至2005年3月施行根治性肺癌切除的194例病人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在不同部位、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中淋巴结转移频度较高的是第10组36.6%(71/194例)、第11组22.7%(44/194例)和第7组14.4%(28/194例)。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中淋巴结转移情况;小细胞未分化癌76.9%(10/13例),腺癌59.3%(51/86例),鳞癌42.5%(37/87例)。T1期、T2期鳞癌和腺癌N0转移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肺上叶癌较下叶癌更容易发生跳跃式纵隔淋巴结转移。肺下叶癌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机率高于肺上叶。结论 各种肺癌根治术均应常规清除第10、11和7组淋巴结,T1期、T2期腺癌纵隔淋巴结清除的彻底性要高于鳞癌。肺上叶癌纵隔淋巴结清除要注意其跳跃式淋巴结转移的特点。肺下叶癌纵隔淋巴结清除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 曹中良罗欣温立新刘通岳光华张千益禹京勇马毅兵
- 关键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规律纵隔淋巴结转移小细胞未分化癌淋巴结廓清
- 胸腔镜单孔隐蔽切口治疗手汗症60例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胸腔镜单孔隐蔽切口治疗手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5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60例手汗症患者,给予胸腔镜单孔隐蔽切口,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最短的是20分钟,最长的是65分钟,平均手术时间40.2±4.8分钟;本组患者手汗症均基本消失,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术后住院时间2~4天;手术后有1例患者表现胸背部代偿性多汗,经过给予相关措施,症状得以明显缓解,其他患者未出现明显代偿性出汗症状。本组患者未并发感染、心律失常等疾病。本组患者进行5~18个月随访,本组患者双手多汗症状均消失,未出现病情复发病例。结论:胸腔镜单孔隐蔽切口治疗手汗症效果显著,具有切口隐蔽、安全可靠特点,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张千益曲艳赵颖
- 关键词:手汗症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对比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直径〉5em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对比。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月丹东市中心医院普胸外科收治已明确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且直径〉5em无手术禁忌证患者共70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将其均分2组,各35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长短、KPS评分、肺癌分期等一般资料进行时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观察组35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术后对2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镇痛次数以及创口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做对比。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最多者达115ml,最少者达72ml,平均出血量为97.4±25.7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最多者达200ml,最少者达96ml,平均出血量为143.4±43.1mL;2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5例患者中手术时间最长达200分钟,最短用时106分钟,平均手术耗时为135.1±30.1分钟;对照组35例患者中时间最长达280分钟,最短用时135分钟,平均手术耗时159.3±18.8分钟;2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镇痛次数最多为8次,最少2次,平均次数5.1±1.1次,对照组最多19次,最少6次,平均15.1±2.3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分别平均为8.7±2.1天、5.1±0.3天,对照组分别为12.1±1.6天、15.3±1.1天,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直径〉5cm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较传统开胸术式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引流镇痛次数更少,住院及恢复时间更短,具有抑制患者癌细胞的恶化,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等优势,值得推广。
- 张千益曲艳赵颖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开胸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