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亚男

作品数:11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电子电信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光纤
  • 7篇传感
  • 5篇感器
  • 5篇传感器
  • 3篇气体传感
  • 3篇光纤传感
  • 3篇光子
  • 3篇光子晶体
  • 2篇慢光
  • 2篇晶体
  • 2篇激光
  • 2篇光纤传感器
  • 1篇等离子体共振
  • 1篇新型光纤
  • 1篇信号
  • 1篇信息科学部
  • 1篇血红蛋白检测
  • 1篇医用光学
  • 1篇正交信号
  • 1篇生物体液

机构

  • 10篇东北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计量科学...
  • 1篇国家自然科学...
  • 1篇加野麦克斯仪...

作者

  • 11篇张亚男
  • 4篇赵勇
  • 2篇钱晓龙
  • 1篇何杰
  • 1篇张兆田
  • 1篇王琦
  • 1篇宋朝晖
  • 1篇吕江涛
  • 1篇曹鹏
  • 1篇李雪刚
  • 1篇胡海峰
  • 1篇周雪

传媒

  • 4篇东北大学学报...
  • 2篇光学学报
  • 1篇计量技术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控制与决策
  • 1篇中国测试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激光多普勒测速装置的散射粒子对热式风速仪计量性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该文针对激光多普勒测速装置的散射粒子对热式风速仪计量性能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证明激光多普勒测速装置的散射粒子附着在热式风速仪传感器的表面会导致热式风速仪示值偏小,并且散射粒子附着的影响程度与热式风速仪传感器的结构有关,传感器与流体接触面积越小,表面黏附性越小,热式风速仪的示值产生的变化越小。同时,通过实验证明热式风速仪因散射粒子附着示值产生的偏差会随着使用而发生变化,因此,按照散射粒子附着过程中测得的修正值对热式风速仪的示值进行修正,热式风速仪在使用时依然存在示值偏差。
韩博陈梅曹鹏邹红东李涛张亚男
关键词:计量学激光多普勒测速
基于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反射式气体传感器被引量:2
2017年
以光子晶体光纤(PCF)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气体测量灵敏度为研究目标,提出一种反射式的光纤气体传感技术.首先,利用宽谱光源谐波检测技术,并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设计了基于空芯PCF的反射式气体传感系统,并详细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然后,针对空芯PCF与单模光纤耦合困难、气体填充时间长的问题,设计了集密封、固定及连接于一体的机械耦合装置作为测量气室.最后,以乙炔气体为例,测试了该系统的传感特性,体积分数分辨力可达0.02%,最大相对误差为1.39%.该技术将进一步推动PCF在气体传感中的应用,并为其在实际气体浓度测量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钱晓龙张亚男彭慧杰吴奇鲁
关键词:气体传感空芯光子晶体光纤气室
基于回音壁模式的空芯光纤光流控DNA传感器
2024年
针对原位DNA传感的测量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空芯光纤回音壁模式(WGM)的光流控光纤传感器。从仿真和实验两个方面对提出的DNA传感器进行探究。通过仿真探究得到锥形光纤的尺寸、空芯光纤谐振腔的厚度以及锥形光纤和空芯光纤谐振腔的耦合间距对WGM的作用规律,在仿真规律的指导下设计和完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减小谐振腔的厚度可以提高传感器灵敏度,谐振腔厚度为2μm时的折射率灵敏度可达206 nm/RIU,是厚度为4.5μm谐振腔的灵敏度的1.4倍,满足由于DNA分子杂交而在光纤表面产生的局部折射率变化的检测灵敏度要求。通过将探针DNA固定在空芯光纤谐振腔的微流通道,可以实现互补DNA的浓度梯度检测。所提出的传感器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0~100 nmol/L,灵敏度为0.56 pm/(nmol/L),线性度为0.994。此外,所提出的基于WGM的DNA光纤传感器具有很好的特异性,为原位DNA检测在医学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提供基础。
张洪鑫李雪刚周雪张亚男赵勇
关键词:医用光学回音壁模式
面向人体健康防护的光纤生化传感技术
2023年
光纤生化传感器因具有不受电磁干扰、绝缘性好、安全防爆、损耗低和耐腐蚀等优点,在人体健康防护领域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及时且有效地监测污染物可为环境污染物的有效控制提供数据支撑,从源头上减少疾病的发生;准确且灵敏地检测疾病标志物可诊断人体疾病的情况,从而使得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成为可能.对应用于人体健康防护中的光纤生化传感器进行全方位地概述:首先,介绍其使用的光纤传感原理;然后,总结并分析应用于气体和水质污染物监测的光纤生化传感技术;接着,总结并分析应用于人体呼出气体和生物体液检测的光纤生化传感技术;最后,讨论光纤生化传感器在人体健康防护领域实际应用的一些限制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张亚男靳泼郑万禄赵勇
关键词:危险气体水质污染物生物体液
基于慢光技术的 M-Z干涉仪光频率检测技术
2015年
利用一维光子晶体波导慢光和正交信号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和宽测量范围的慢光马赫-曾德干涉仪光频率检测系统。理论分析表明,正交信号处理技术可以消除M-Z干涉仪测量灵敏度与测量范围间的矛盾。然后,通过有限时域差分法对一维光子晶体波导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在750GHz光频率范围内,获得了群折射率为10.7的慢光,使M-Z干涉仪的光频率测量灵敏度提高了10倍。最后,利用4×4耦合器搭建了实验系统,将测量范围提高到原干涉仪的6倍。
韩博孙达高奎贺贾永刚张亚男
关键词:MACH-ZEHNDER干涉仪慢光
光纤光微流激光血红蛋白传感器
2024年
提出一种光纤光微流激光(FOFL)生化传感器,基于罗丹明螺环衍生物的“开-闭”环机制测量血红蛋白(Hb)的浓度,将薄壁空心光纤(HOF)作为光学微腔,利用一种非荧光螺环酰肼,即罗丹明B酰肼(RBH)来实现荧光响应。Cu^(2+)可诱导RBH内部螺环打开,触发荧光“关-开”响应。由实验结果可知,具有类酶催化特性的血红蛋白能加速RBH的开环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增加荧光产物的浓度。以开环荧光产物作为增益介质,FOFL可放大由不同血红蛋白浓度引起的荧光产物浓度差异,以此建立起FOFL积分强度与血红蛋白浓度的关系,构建用于血红蛋白检测的FOFL传感器。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的检测限约为0.56 pmol/L,动态范围达到4个数量级。
张红蕊张亚男李莉柯赵勇
关键词:光纤传感器血红蛋白检测
用于硝酸根浓度测量的反射式光纤SPR传感器被引量:1
2019年
提出一种反射式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传感器用来测量硝酸根浓度.传感器采用反射式结构,并利用金膜来激发SPR.制备铜纳米粒子/碳纳米管(copper-nanoparticles/carbon-nanotube, Cu-NPs/CNT)膜作为硝酸根浓度测量的敏感膜.当溶液中硝酸根浓度发生变化时,吸附在CNT上的由铜催化产生的氨气的浓度也会随之改变,导致CNT折射率发生改变,从而使SPR谐振波谷发生移动,进而实现硝酸根浓度测量.实验结果显示该传感器在低浓度区间内的平均灵敏度达到了 14.14 nm/lg[ c /(mol · L^-1)].这种传感器易于封装,可以应用于远距离测量,将在生物化学参量测量方面有着潜在应用.
吕江涛王筱钧鄂思宇张亚男
关键词:光纤传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铜纳米颗粒
基于光子晶体微腔和光纤环形衰荡的微力传感器被引量:2
2018年
提出一种基于光子晶体微腔的高灵敏度的微力测量方法.首先,提出一种M型结构的梁作为传感探头,使系统在受到微力作用时,仅有光子晶体微腔的空气孔折射率发生变化而引起谐振波长的漂移,极大地提高了传感器的线性度和测量范围.然后,对微纳环结构的光子晶体微腔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获得了品质因子高达7 100的微腔.最后,选择合适的实验器件及其特性参数,搭建基于光纤环形衰荡的波长解调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波长解调灵敏度为90μs/nm,所设计的微力测量系统的灵敏度可达194.616μs/μN.
钱晓龙张亚男
关键词:光子晶体微腔微力传感器品质因子
基于光子晶体慢光波导的新型光纤气体传感技术研究
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近红外光谱吸收型光纤气体传感器的研究在国内外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现有的检测灵敏度受到吸收路径长度的限制,研究新型的光纤气体传感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光子晶体波导可以在室温下实现光速变慢,且结构...
张亚男
关键词:光子晶体慢光气体检测
文献传递
联合基金资助管理工作综述——以信息科学部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信息科学部联合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吸引和集聚全国优势科研力量,聚焦信息领域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培养科学技术人才与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随着新时期联合基金改革的推进,联合基金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比重及其重要性逐年提升。本文主要梳理阐述了信息科学部联合基金近十年(2011—2020年)资助管理工作概况,为进一步深化新时期联合基金改革提供参考。
文珺张亚男王斯佳宋朝晖何杰张兆田
关键词:信息科学部联合基金资助管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