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作品数:5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 杭州市上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哲学宗教 更多>>
上城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求询者特征及HIV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分析2016—2019年杭州市上城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求询者特征及HIV感染情况,为当地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9年上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求询者的人口学信息、求询原因和HIV抗体检测资料,分析不同人群求询原因及HIV感染情况。结果共纳入2205名求询者,男性1920人,占87.07%;<30岁1094人,占49.61%;单身1293人,占58.6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165人,占52.83%。求询原因主要有男男性行为史,887人占40.23%;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史,661人占29.98%;商业异性性行为史,308人占13.97%;配偶/固定性伴HIV阳性,123人占5.58%;无高危行为,47人占2.13%。求询者HIV抗体阳性率为2.95%;其中≥50岁、单身、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求询原因为配偶/固定性伴HIV阳性者较高,分别为6.15%、3.71%、6.04%和11.38%。结论上城区VCT门诊求询者以30岁以下、单身、高文化程度男性为主,主要求询原因是男男性行为史;HIV抗体阳性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50岁及以上、单身、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配偶/固定性伴HIV阳性的求询者相对较高。 张丽 姚英 胡锦峰 潘忠廉关键词:艾滋病 自愿咨询检测 HIV感染 上城区VCT门诊求询者梅毒与HIV感染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研究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求询者梅毒与HIV感染的关联,为HIV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艾滋病防治工作信息系统检测咨询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6—2019年杭州市上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求询者的人口学信息、求询原因、梅毒和HIV检测资料,分析求询者梅毒与HIV感染的关联。结果纳入求询者2205人,梅毒阳性率为1.82%,HIV阳性率为2.95%。求询原因不同者的梅毒阳性率和HIV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固定性伴HIV阳性的求询者较高,梅毒和HIV阳性率分别为4.07%和11.38%。梅毒与HIV检测结果的Pearson列联系数为0.212(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年龄、婚姻状况后,梅毒阳性者检出HIV阳性的风险高于梅毒阴性者(OR=17.267,95%CI:8.114~36.745)。结论梅毒与HIV检测结果存在正向关联,梅毒阳性对象可作为HIV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张丽 姚英 胡锦峰 潘忠廉 宋姝娟 黄春萍关键词:自愿咨询检测 性接触传播 梅毒螺旋体 艾滋病病毒 杭州市2016—2020年青少年学生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特征 2021年 目的通过分析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门诊青少年学生求询特征,为评估当地学校艾滋病防控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艾滋病检测咨询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杭州市上城区2016—2020年VCT门诊7~28岁学生咨询者1223例,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青少年学生求询者占全部求询者的25.21%(1223/4852),主要求询原因以无高危行为为主(28.29%,346例),其次是男男性行为(26.41%,323例)和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25.92%,317例)。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商业异性性行为求询比例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值分别为-6.04,-3.59,P值均<0.01)。HIV平均阳性检出率3.03%(37例),且随时间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2.45,P<0.01)。结论中小学校开展规范系统的性教育和艾滋病宣教十分必要,杭州市在男男性行为干预方面还需探索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张丽 姚英 潘忠廉 胡锦峰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患病率 Bax蛋白在肝胆湿热证患者胆囊壁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肝胆湿热证的现代医学病理和分子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诱导型Bax蛋白在56例被辨证为肝胆湿热证的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和胆囊腺肌瘤增生患者胆囊壁的表达。结果:肝胆湿热证的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和胆囊腺肌瘤增生患者胆囊壁HE染色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免疫组化发现有Bax蛋白的高表达,慢性胆囊炎伴腺肌瘤增生Bax蛋白的表达更高。结论: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和胆囊腺肌瘤增生与肝胆湿热证病、证相符。慢性胆囊炎伴胆囊腺肌瘤增生肝胆湿热证患者Bax蛋白表达增高,是避免良性增生的细胞发生恶变的保护性机制。 张丽关键词:肝胆湿热证 慢性胆囊炎 BAX蛋白 免疫组化 杭州市大学生静态行为及相关知识信念分析 2023年 目的 分析大学生静态行为及相关知识信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大学生静态行为、维护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市6所高校的1 261名学生进行静态行为及相关知识信念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比较静态行为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静态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大学生知识得分和信念得分的及格率分别为33.2%和55.5%,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平均静态行为时间分别是(6.73±3.03)(6.22±3.41)h/d。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静态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级、专业、运动达标情况和信念及格情况(P值均<0.01),其中女生出现不健康静态行为的可能性是男性的2.18倍(95%CI=1.58~3.01);大四及以上的学生比大一学生更不容易出现不健康静态行为(OR=0.38, 95%CI=0.23~0.61);体育类专业比医学类专业更不容易出现不健康静态行为(OR=0.10, 95%CI=0.03~0.34);运动达标更不容易出现不健康静态行为(OR=0.63, 95%CI=0.48~0.83);信念得分及格的学生更不容易出现不健康静态行为(OR=0.67, 95%CI=0.52~0.87)。结论 大学生的不健康静态行为较普遍,高校应重视大学生静态行为知识信念水平的提高,促进大学生健康运动习惯养成、减少静态行为时间。 张丽 胡锦峰 王大辉关键词:知识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