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柳华 作品数:17 被引量:58 H指数:5 供职机构: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 2021年 1病例资料患儿,男,4岁9月,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个月,双下肢乏力4天”于2020-07-14入院。按华南地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16方案规律化疗,已完成诱导、巩固及再诱导方案化疗,于2020-04-29开始进入维持阶段化疗[巯嘌呤(qn)、甲氨蝶呤(qw)、长春新碱(每8周1次)、地塞米松(每8周口服5天)]。起病前最后一次使用长春新碱是2020-06-23,长春新碱的累计剂量是6.8mg(11.2mg/m^(2))。患儿1个月前曾有发热,低热为主,无咳嗽、流涕及咽痛,无腹泻、呕吐,在家口服药物治疗,第2天热退。入院查体: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存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存在,感觉存在,四肢肌力Ⅲ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王萍 廖柳华 刘日阳关键词:病理反射 腹壁反射 跟腱反射 口服药物治疗 膝反射 肱三头肌 抽动障碍与微量元素锌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对抽动障碍与微量元素锌间的相关性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抽动障碍儿童为观察组,随机抽选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4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锌含量。结果:观察组微量元素锌检测结果异常的患者占55.00%,对照组患者中占30.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微量元素锌检测结果是11.70±1.72 mg/L,对照组是14.43±1.19 mg/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经补锌治疗后,2组锌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抽动障碍与微量元素锌间存在相关性,锌缺乏会影响人体乙酰胆碱的活动性,其活动异常会导致神经生化的发病,且抽动障碍患者普遍存在多种共病,例如强迫症、学习障碍、缺陷多动障碍、品行障碍等,还需进一步进行探究。 黄永生 廖柳华关键词:抽动障碍 微量元素锌 儿童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期加一剂蒽环类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SCCLG/SCCCG-APL协作组 2024年 目的成人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HR-APL)的去化疗诱导治疗,其疗效和安全性在儿童患者中尚未得到验证,需开展儿童的研究。方法数据来自华南儿童APL协作组的前瞻性研究资料,≤16岁、完成诱导治疗的NHR-APL患儿纳入分析。在砷剂+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治疗的基础上,比较加或不加1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米托蒽醌10mg/m^(2)(化疗或无化疗组)的缓解情况和不良事件率。结果化疗组139例,无化疗组27例,两组的诱导治疗结果比较:达血液学完全缓解的中位天数分别为26.0(22.0,31.5)d和31.0(27.5,35.0)d(P=0.002);分子学完全缓解分别有29.5%和3.7%(P=0.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分别有43.2%和74.1%(P=0.003);最高白细胞中位数分别为8.6(IQR 4.9,18.4)×10^(9)/L和22.7(IQR 16.0,41.7)×10^(9)/L(P<0.001);确诊分化综合征分别有5.8%和33.3%(P<0.001);出凝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4.4%和51.9%(P<0.001)。感染、颅内高压、心和肝功能异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相似(均P>0.1)。结论儿童NHR-APL可能有别于成人患者,与无化疗比较,诱导治疗加1剂量蒽环类疗效更好,并发症的风险更低。 樊重 杨良春 陈以乔 万伍卿 麦惠容 杨丽华 兰和魁 周敦华 李婉丽 郭碧赟 何飞 廖柳华 陈惠芹 甄子俊 贺湘玲 冯晓勤 陈国华 吉训琦 陈沫 黎巧茹 龙兴江 田川 符莹 罗杰思 黄丹萍 张晓莉 唐燕来 王丽娜 李毓 李彬 黄礼彬 罗学群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儿童 新生儿低血糖性脑病患儿神经系统发育状况评价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性脑病患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120例新生儿低血糖性脑病患儿作为低血糖性脑病组,同期100例正常分娩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并采用阿米尔-梯桑(Amiel-Tison)法对患儿神经系统发育进行监测。比较两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及S100B蛋白水平。结果低血糖性脑病组三个测查时间(3~7、12~14、24~26 d)的NBN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性脑病组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及S100B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29、14.081、14.933、17.291,P<0.05)。结论新生儿低血糖性脑病患儿存在明显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白细胞介素也与新生儿低血糖性脑病患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相关。 唐尚鸿 严文康 廖柳华 饶红萍 郑欣关键词:新生儿 低血糖性脑病 神经系统发育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儿童过敏性紫癜1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1)过敏性紫癜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季节以秋冬季为主,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诱因;(2)临床表现以皮疹为主,消化道症状55.4%,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的过敏性紫癜临床需与急腹症相鉴别,关节症状32.5%,常表现为关节肿痛,部分存在活动受限,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44.1%,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病程易迁延。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病,需重视过敏性紫癜发病诱因的多样性及临床多系统损害。 廖柳华关键词:过敏性紫癜 儿童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9例PNS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49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并按照病情状况将研究组患儿分为难治组(频繁复发、有激素依赖性或激素耐药,共20例)、激素敏感组(共29例)。分别检测两组儿童入院时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治疗3个月后免疫球蛋白水平。首先,对比对照组、研究组儿童入院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然后对比难治组、激素敏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综合分析儿童PNS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特点。结果研究组患儿免疫球蛋白M (IgM)、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E (Ig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G (Ig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缓解期IgM、IgG、IgA、IgE水平均较活动期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缓解期难治组和激素敏感组的IgM、IgA、IgE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活动期、缓解期难治组IgG均低于激素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S患儿有明显IgG降低和IgM、IgA、IgE升高表现,活动期表现更为明显,缓解期会有所改善,而难治性PNS患儿的IgG降低表现更明显,即使经过治疗仍然很低。临床当中应加强对PNS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监测,以此评估预后、判断疾病类型,针对性制定优化治疗方案。 罗百文 邓新强 温东辉 梁罕超 张育超 廖柳华关键词:儿童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血清免疫球蛋白 抗磷脂抗体、抗蛋白酶3抗体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在儿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抗蛋白酶3(PR3)抗体、抗磷脂(APL)抗体、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儿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入院的40例AIHA患儿为观察对象,将其设为研究组,并参考疾病类型分为原发性组(n=18)与继发性组(n=22);同时,以同期的4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观察对象,设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不同组别儿童的PR3抗体、APL抗体、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R3抗体、APL抗体、PDW在儿童AIH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同时,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AIHA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原发性组PR3抗体、APL抗体、PDW水平分别为(31.65±4.08) RU/mL、(43.53±5.66) RU/mL、(20.68±2.42)%,继发性组为(38.52±5.27) RU/mL、(39.03±3.05) RU/mL、(22.39±2.28)%,对照组为(8.17±2.39) RU/mL、(13.58±2.47) RU/mL、(15.08±1.56)%。原发性组、继发性组患儿较对照组的PR3抗体、APL抗体、PDW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间MPV、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PR3抗体、APL抗体、PDW水平为(14.48±1.85)RU/mL、(27.74±1.89)RU/mL、(17.13±1.66)%,较治疗前[(35.37±3.02)RU/mL、(42.06±5.25)RU/mL、(21.97±2.08)%]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MPV、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R3抗体、APL抗体、PDW联合诊断AIHI的曲线下面积为0.923(95%CI:0.867~0.978,P<0.001),敏感度为85.53%,特异度为98.6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AIHA的发生与高PR3抗体、APL抗体水平密切相关,且高PR3抗体、APL抗体水平是儿童AIH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AIHA诊断中PR3抗体、APL抗体、PDW可能成为潜在标志物,可为儿童AIHA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及路径。 张惠琴 洪美婷 王萍 廖柳华关键词:儿童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抗磷脂抗体 血小板分布宽度 急性喉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体检儿童之间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急性喉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体检儿童之间差异性,探讨小儿急性喉炎发病初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无其他免疫系统疾病且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喉炎患儿87例,年龄0.3~14岁;另选取同期体检结果正常的健康儿童66例,年龄0.5~13岁。采集患儿血液样本,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其检测值与健康儿童的体检结果。结果急性喉炎患儿CD8^+T淋巴细胞、CRP及WBC含量分别为52.66%、84.79 mg/L及80.44×109/L,健康儿童分别为73.48%、52.47 mg/L及58.23×109/L,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喉炎患儿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分别为54.36%、66.18,健康儿童分别为69.23%、58.13,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喉炎可引起T淋巴细胞亚群CD8^+升高,CRP、WBC检测值降低,其检测结果可指导临床正确应用免疫调节剂以及抗生素,改善患儿预后。 廖柳华 刘日阳 黄心茹关键词:小儿急性喉炎 T淋巴细胞亚群 C-反应蛋白 琥珀酸氢化可的松联合低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观察琥珀酸氢化可的松联合低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每组各40例。针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针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与低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4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4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在紫癜改善时间、关节肿痛改善时间及腹痛改善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所有数据均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上所述,使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联合低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能明显的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林俊荣 廖柳华 林彦勋关键词:丙种球蛋白 儿童过敏性紫癜 SCCLG-ALL-2016方案治疗伴CD20阳性儿童B细胞起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通过分析华南地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协作组2016治疗方案(2016 program of the South China children′s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treatment cooperation group,SCCLG-ALL-2016)治疗B细胞起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CD20表达对儿童B-ALL预后的影响,为B-ALL临床个性化和精准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华南地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协作组6个中心2016年10月—2023年5月期间接受SCCLG-ALL-2016治疗的273例初诊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染色体核型、融合基因、临床危险度分层、早期和远期疗效,并通过绘制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73例初诊B-ALL患儿CD20阳性表达率26.9%,与CD20阴性组比较在白血病基因融合及突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诊年龄、性别、初诊白细胞计数、肝脾情况、染色体核型、诱导第15天和第33天骨髓白血病残留以及复发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20阳性组总生存率为(71.9±10.1)%,低于CD20阴性组(86.8±4.0)%,3年无病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为(81.2±5.6)%,低于CD20阴性组(89.5±2.2)%,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20合并与不合并IKZF1基因片段缺失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3年E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EFS、OS相关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与3年EFS相关的单因素为脾脏情况、危险度分层;多因素分析显示脾脏情况及危险度分层是影响3年EFS的预后独立因素。与OS相关的单因素为脾脏情况、第15天骨髓情况、危险度分层及复发情况,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情况是影响OS的预后独立因素。结论儿童B-ALL的CD20表达与基因融合及突变表达相关,但CD20不是预后影响因素。 丘家鹏 田川 廖柳华 黎巧茹 林丹娜 孔宪玲 符莹 叶中绿关键词: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CD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