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春利

作品数:177 被引量:774H指数:13
供职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50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8篇医药卫生
  • 9篇化学工程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主题

  • 30篇色谱
  • 20篇色谱法
  • 20篇相色谱
  • 19篇液相色谱
  • 19篇中药
  • 19篇高效液相
  • 19篇高效液相色谱
  • 17篇皂苷
  • 16篇液相色谱法
  • 16篇高效液相色谱...
  • 15篇大枣
  • 12篇薄层
  • 11篇挥发油
  • 11篇HPLC法
  • 10篇提取物
  • 10篇HPLC法测...
  • 9篇响应面
  • 9篇胶囊
  • 7篇学成
  • 7篇茱萸

机构

  • 177篇陕西中医药大...
  • 24篇陕西中医药大...
  • 5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东南大学
  • 3篇山西中医学院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青海省药品检...
  • 2篇宝鸡市中医医...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怀化学院
  • 1篇柳州市中医院
  • 1篇西安植物园
  • 1篇西安高新医院
  • 1篇陕西国际商贸...
  • 1篇西安市第一医...
  • 1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177篇崔春利
  • 79篇唐志书
  • 65篇郭东艳
  • 54篇史亚军
  • 41篇张小飞
  • 38篇刘红波
  • 36篇刘世军
  • 33篇邹俊波
  • 27篇梁艳妮
  • 26篇张娱
  • 24篇王媚
  • 20篇宋忠兴
  • 20篇宋逍
  • 20篇程江雪
  • 19篇王梅
  • 18篇孙静
  • 16篇王晶
  • 15篇王敏
  • 13篇王昌利
  • 10篇果秋婷

传媒

  • 14篇现代中医药
  • 1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0篇陕西中医学院...
  • 8篇陕西中医
  • 7篇中药材
  • 6篇西部中医药
  • 5篇中国实验方剂...
  • 4篇华西药学杂志
  • 3篇陕西农业科学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3篇陕西中医药大...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河南中医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成药
  • 2篇中草药
  • 2篇中国药师
  • 2篇山西中医学院...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食品添加...

年份

  • 3篇2025
  • 5篇2024
  • 3篇2023
  • 6篇2022
  • 10篇2021
  • 10篇2020
  • 17篇2019
  • 14篇2018
  • 19篇2017
  • 15篇2016
  • 8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12篇2012
  • 5篇2011
  • 9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1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枣叶中甜味抑制剂的提取与纯化工艺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优化大枣叶中甜味抑制剂的提取及纯化工艺。方法采用L_9(3~4)正交设计法安排实验,以浸膏得率,甜味抑制剂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佳提取方法,再用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大枣叶中的甜味抑制剂。结果优选出最佳水提工艺为加入8倍量的水,浸泡30min,提取3次,每次1小时。最佳纯化工艺为用HPD-600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70%乙醇洗脱,纯度最高。结论优选的提取及纯化方法稳定、合理,可为大生产提供依据。
刘世军王欢欢唐志书崔春利刘红波梁艳妮张娱
关键词:正交试验大孔吸附树脂甜味抑制剂纯化
响应面法优化沙棘果粉喷雾干燥工艺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优化沙棘果粉喷雾干燥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进风温度、进料流量和辅料含量3个因素对沙棘果粉的营养特性的影响;随后以进风温度、进料流量、辅料含量3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以出粉率、总黄酮含量进行综合评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应用Design-Expert.V12.0程序分析所得实验数据,确定最佳干燥工艺条件,改良沙棘果粉的生产过程。结果 优选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为130℃、进料流量为15 mL·min^(-1)和辅料含量100%时,得到的出粉率和总黄酮含量均为最高。结论 优选的沙棘果粉喷雾干燥工艺稳定可行。
刘文豪刘刁谢龙龙梁甜津蒋云溪崔春利刘红波
关键词:喷雾干燥响应面分析法
一种中药提纯溶剂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药提纯溶剂回收系统,包括挥发单元,冷凝单元、溶剂回收单元;挥发单元包括蒸发器,蒸发器与加热器连接;冷凝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三个冷凝箱,三个冷凝箱内设有直径不同的冷凝管,第一冷凝箱与蒸发器连接;溶剂回收...
晏菲史亚军邹俊波张小飞王媚崔春利郭东艳
文献传递
红草止鼾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2013年
目的建立红草止鼾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红景天、甘草、土木香分别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RP-HPLC法分别测定了本品中牛蒡子苷及盐酸麻黄碱的含量。结果 TLC法可检出红景天、甘草、土木香;牛蒡子苷在0.336~2.01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7%,RSD为1.49%;盐酸麻黄碱在0.129~0.86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5%,RSD为0.90%。结论该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良好,可用于红草止鼾胶囊的质量控制。
史志辉史萌吴锦妮宋忠兴崔春利
关键词:牛蒡子苷盐酸麻黄碱
大黄炒炭前后化学成分变化及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研究大黄炒炭前后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变化及炒炭前后对止血作用影响。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其成分种类和含量变化。采用毛细玻管法和剪尾法测定对小鼠止血作用的影响。结果通过薄层色谱鉴别,生大黄炮制后化学成分种类没有变化;大黄炒炭后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均有所下降;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结论临床上应用大黄止血时,以大黄炭为好。
郭东艳王梅唐志书崔春利
关键词:大黄炭化学成分止血
一种新的强力定眩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强力定眩胶囊原料药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取配方量40~50%天麻,粉碎,加乙醇溶液提取两次,提取液过滤,浓缩,得稠膏I;2)将步骤1)所得天麻药渣与杜仲和杜仲叶混合,加水煎煮三次,得煎液I;...
王媚史亚军邹俊波崔春利张小飞李婧琳郭东艳孙静
UPLC-ESI-MS/MS法同时测定强力定眩胶囊中的7个指标成分被引量:7
2020年
建立了同时测定强力定眩胶囊中天麻素、绿原酸、阿魏酸、蒙花苷、对羟基苯甲醇、松脂醇单葡萄糖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PLC-ESI-MS/MS)。采用Thermo Syncronis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35℃;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天麻素、绿原酸、阿魏酸、蒙花苷、对羟基苯甲醇、松脂醇单葡萄糖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分别在0.0838~20.9673μg·mL^-1、0.2848~71.2174μg·mL^-1、0.0286~7.1615μg·mL^-1、0.2112~52.8701μg·mL^-1、0.0672~16.8124μg·mL^-1、0.0784~19.6124μg·mL^-1、0.0768~19.2342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800,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8.99%~101.92%之间。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强力定眩胶囊指标成分的测定。
王媚边敏琦邹俊波崔春利张小飞史亚军郭东艳乔安平贾小刚
关键词:天麻素绿原酸阿魏酸蒙花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延胡索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优选延胡索配方颗粒中延胡索总生物碱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延胡索总生物碱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实验,考察提取时间、水料比和提取次数3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根据回归方程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00min;水料比12.5∶1(mL·g-1);提取次数3次。结论采用该工艺条件,延胡索总生物碱的提取率为1.94%,与理论值预测值接近,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白璐贺文娟崔春利王梅郭东艳宋忠兴唐志书
关键词:总生物碱
一种用于止痒的外用组合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用止痒乳膏,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长药八宝3~5份,乳化剂6~13份,保湿剂17~23份,增溶剂7~9份,润滑剂13~17份,水43~47份。本发明以长药八宝的新鲜叶片为主要原料,通过特定乳...
崔春利史亚军邹俊波郭东艳张小飞刘世军刘红波
基于衰老视角的3种常见慢病共有机制与中药发现
2025年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机器学习算法和分子对接等方法和技术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2型糖尿病(T2DM)和动脉粥样硬化(AS)3种常见慢病和衰老基因相关的共有机制和潜在治疗药物。方法 从AgingAtlas、CellAge、GenAge和MSigDB等数据库中收集和整理与衰老相关的基因。将从CTD、DisGeNET、GeneCards、OMIM、PharmGKB和TTD等数据库中获得与NAFLD、T2DM、AS相关的基因和基于GEO差异基因分析得到的基因集取交集后,得到这3种常见慢性疾病的相关疾病基因集。利用clusterProfiler包对衰老基因集、3种疾病相关基因集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取交集。将筛选得到的KEGG通路上的富集基因合并后,导入STRING数据库并构建PPI网络,利用MCODE工具分析得到PPI网络中的核心子模块,计算其中每个节点、模块的重要值Nim和Cim。同时,采用Lasso回归模型、Boruta算法以及随机森林模型等3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特征基因筛选。利用HIT2.0数据库查找关键特征基因相关的靶向中药小分子。利用SwissADME和ADMETlab 3.0在线系统对小分子进行ADMET评价和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方法对关键作用靶点和筛选到的小分子进行对接。结果 总共获得1 325、616、78、597个与衰老、NAFLD、T2DM、AS相关的基因。衰老和3种疾病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取交集后得到2条共有交集通路,共包含243个基因。构建PPI网络,3个核心子模块中Cluster 2的Cim值最高。根据特征基因筛选结果,结合PPI网络模块分析结果,找到4个与衰老相关的特征基因:CDK6、CDKN1A、MYC、PTEN。这4个靶点具有94个潜在中药小分子候选药物,其中,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SV)是这4个靶点共有的中药小分子。ADMET评价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成药性。PTEN靶点具有较高的Nim值,RSV与PTEN进行分子对接,显示有较好的结合稳定性。结论 从衰老的角度来看,发现了一种潜在的中药小分子RSV,它可能�
崔春利闫浩晨王敏王川孙继佳
关键词:衰老相关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老年慢性疾病机器学习算法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