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华
-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徐州市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干扰素-α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晚期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采用干扰素-α(INF-α)辅助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性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肝癌晚期患者192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6例,对照组单用TACE治疗,试验组患者在TACE的基础上加用IFN-α,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1个月、2个月的甲胎蛋白(AFP)水平及CT显示新肿瘤转移率等数据,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个月、2个月2组AFP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64%,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FN-α辅助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强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屹然宋苏华
- 关键词:干扰素-Α
- 尼龙绳联合钛夹辅助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临床观察尼龙绳联合钛夹辅助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大肠巨大息肉患者共4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尼龙绳联合钛夹辅助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切除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42例患者经尼龙绳联合钛夹辅助高频电凝切除术后大肠巨大息肉均一次性切除,成功率为100.0%,无一例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切除物均送病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绒毛状腺瘤13枚(30.95%)、管状腺瘤10枚(23.81%)、混合性息肉18枚(42.86%),绒毛状腺瘤局部癌变1枚(2.38%),已在内镜下完整切除,未行第二次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结肠镜复查,所有患者病灶部位未发现息肉,愈面愈合较好,未发现异常。结论尼龙绳联合钛夹辅助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疗效确切,可有效防止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且手术较安全,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 陈启龙刘彬师艾丽宋苏华
- 关键词:大肠巨大息肉尼龙绳钛夹高频电凝切除术
- 胃息肉中TGF-β_1、Smad 3的表达及其与胃息肉癌变之间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TGF-β_1及其信号通路在胃息肉中的表达及与胃息肉癌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徐州市肿瘤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1月间接受胃镜检查发现为胃息肉及胃癌的住院患者为试验对象,其中胃息肉30例,胃癌30例,慢性胃炎20例,进行胃镜下活检,胃息肉均行EMR治疗,胃癌患者行常规胃大部切除术,术前未行常规放化疗,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病变中的TGF-β_1、Smad 3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对检查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Smad 3在胃癌组的表达最低,与正常胃组织组及胃息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_1在胃癌组的表达高于正常胃组织组及胃息肉组(P<0.05),TGF-β_1的高表达多见于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的胃癌组中。Smad 3胃息肉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胃组织组(P<0.05),TGF-β_1在胃息肉组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胃组织组(P<0.05)。TGF-β_1与Smad 3之间的表达呈负相关性。TGF-β_1、Smad 3在胃癌中的表达和年龄及性别无关。结论不同类型胃息肉中的TGF-β_1、Smad 3蛋白的表达水平不同,TGF-β_1、Smad 3蛋白的表达可作为胃息肉癌变风险预测的临床诊断指标。
- 师艾丽李菲陈启龙安俊平宋苏华
- 关键词:胃息肉胃癌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
- 结肠镜检查单双人操作法比较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讨单人操作与双人操作在结肠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接受结肠镜检查的受检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双人操作法;研究组采用单人操作法。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进镜深度、进镜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结肠息肉漏诊率、重度疼痛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受检者在检查中的心率及血压波动幅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人操作法能够有效提高结肠息肉检出率,缩短检查时间,降低受检者的疼痛程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 王屹然王军生李祥佩许琳蒋菁蕊宋苏华
- 关键词:结肠镜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EMR)术与高频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病理检查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来我院进行电子肠镜检查且确诊为结肠息肉、需要住院治疗的230例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80例,高频电切术)和B组(150例,EMR术)。分析结肠息肉的内镜下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并比较EMR术与高频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对患者并发症、复发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230例患者的412枚息肉全部被切除,切除率为100.00%。B组的残留率、复发率均低于A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排便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0例结肠息肉患者中,多发息肉、山田分型Ⅰ、Ⅱ型最多,且多发于乙状结肠与直肠,病理分型中腺瘤性息肉最多。结论经内镜诊断结肠息肉患者,可清晰观察到息肉的内镜表现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高频电切术相比,EMR术具有临床效果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息肉残留率及复发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许琳安俊平王军生蒋菁蕊宋苏华陈启龙
-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结肠息肉高频电切术
- 安装透明帽及使用山莨菪碱对结肠镜检查进镜速度及结肠息肉检出率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安装透明帽和使用山莨菪碱对结肠镜检查进镜速度及结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徐州市肿瘤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3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各120例。A组接受普通结肠镜检查,不加干预;B组接受山莨菪碱解痉,但不用透明帽;C组接受山莨菪碱解痉,同时加用透明帽。比较3组患者的进镜时间、盲肠到达率、结肠息肉检出率、微小结肠息肉检出率,以及疼痛程度与肠痉挛程度。结果3组患者的盲肠到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进镜时间显著短于A组、B组,B组进镜时间短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结肠息肉检出率、微小结肠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A组、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轻度疼痛患者比例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C组中、重度疼痛患者比例低于A、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无痉挛患者比例显著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C组轻度及严重痉挛患者比例均为0,显著低于A、B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装透明帽并联合使用山莨菪碱,有利于提高结肠镜检查的进镜速度,缩短进镜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肠痉挛程度,提高结肠息肉检出率,尤其能够检出微小结肠息肉。
- 王屹然蒋菁蕊许琳王军生李祥佩宋苏华
-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透明帽山莨菪碱
- 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在难取性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
- 2016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 ERBD)在难取性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内镜下取石困难的患者行ERBD,术后3个月再次行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取石,观察术后结石减小率及再次取石成功率。结果结石基本消失3例,结石碎裂2例,明显减小27例,结石总体减小率为61.5%(32/52)。对结石碎裂和结石直径减小的29例患者行再次取石,21例取石成功,再次取石成功率72.4%(21/29)。 ERBD术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结论 ERBD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具有溶石、碎石作用,可作为胆总管结石取石的补充方法。
- 陈启龙刘彬师艾丽宋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