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眩晕
  • 12篇听性
  • 12篇听性脑干
  • 12篇听性脑干反应
  • 12篇缺血
  • 12篇椎基底
  • 12篇椎基底动脉
  • 12篇脑干
  • 12篇脑干反应
  • 12篇基底
  • 12篇基底动脉
  • 11篇血性
  • 11篇缺血性眩晕
  • 8篇短暂缺血
  • 8篇椎基底动脉短...
  • 3篇椎基底动脉缺...
  • 3篇椎基底动脉缺...
  • 3篇发病
  • 3篇发病时间
  • 2篇电子耳蜗

机构

  • 11篇河南医科大学...
  • 5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石河子医学院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17篇宋江顺
  • 7篇董明敏
  • 7篇钟乃川
  • 3篇董民声
  • 2篇杨军
  • 2篇海燕
  • 2篇白险峰
  • 1篇张友梅
  • 1篇赵玉林
  • 1篇朱洪海
  • 1篇段家德
  • 1篇杨杰
  • 1篇王多祥
  • 1篇刘锡国
  • 1篇金晶
  • 1篇赵维仁
  • 1篇李福全

传媒

  • 5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国外医学(耳...
  • 1篇河南肿瘤学杂...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耳鼻咽喉(头...
  • 1篇航空军医
  • 1篇农垦医学
  • 1篇石河子医学院...

年份

  • 3篇1996
  • 9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9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子耳蜗植入治疗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研究
1995年
董明敏宋江顺董民声
关键词:神经性耳聋耳聋人工耳蜗
扭颈后脑血流图诊断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可靠性研究
1995年
应用扭颈后脑血流图和高刺激率(51次/s)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67例椎基底动 脉缺血性眩晕(VBTIV)患者。结果显示:扭颈后脑血流图检查结果与高刺激率ABR 51次/s- 11次/s、Ⅴ波、Ⅰ~Ⅴ间期的异常率是一致的(分别为46.27%:61.19%;46.27%:44.78%,P> 0.05);两种诊断方法合用的阳性率明显提高(77.61%)。提示:扭颈后脑血流图检查对VBTIV的 诊断是有意义的,其可靠性肯定,在眩晕门诊中可作为一种辅助检查方法与筛选指标。
宋江顺董明敏董民声
关键词:眩晕椎基底动脉听性脑干反应脑血流图
高刺激率ABR测试对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性眩晕的研究被引量:11
1994年
本研究采用本室所建立的高刺激率(51次/秒)ABR测试诊断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性眩晕(VBTIV)的方法,分别测试31例VBTIV病人及31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正常中老年人,以探讨年龄及性别对测试结果是否有影响。结果显示:VBTIV组高刺激率ABR测试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比其性别及年龄匹配的正常中老年组明显延长(P<0.01),异常率明显增高(P<0.01);正常中老年组的高刺激率ABR异常率与本室所报告的非VBTIV组相近。表明:高刺激率ABR测试是诊断VBTIV之可靠而敏感的方法之一,也可为中老年眩晕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宋江顺钟乃川
关键词:眩晕听性脑干反应
高刺激率ABR测试对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评估被引量:2
1995年
高刺激率ABR测试对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评估宋江顺,钟乃川在眩晕门诊中,我们给33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ertebrobasilartransientischimicvertigo,VBTIV)的病人口服西比灵一...
宋江顺钟乃川
关键词:听性脑干反应西比灵短暂性眩晕
扭颈下脑血流图检查对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的诊断意义
1995年
给67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病人分别行扭颈下脑血流图检查和高刺激率(51 次/秒)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显示:扭颈下脑血流图检查结果与高刺激率ABR测试51~11 次/秒V波、I~V间期等分析参数的异常出现率是一致的(x^2检验,P>0.05);两种诊断方法合用之阳性率明显提高.本研究表明:扭颈下脑血流图检查对VBTIV的诊断意义当可肯定,在眩晕门诊中可作为一种辅助检查方法与筛选指标.
宋江顺杨军张友梅刘锡国
关键词:眩晕听性脑干反应
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诊断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最佳测试时间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本研究对67例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患者按不同发病时间分组(1~7、8~15、>15天)行高刺激率(51次/秒)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显示:VBTIV发病后1~7天组的高刺激率ABR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比8~15天组及>15天组明显延长,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且异常率亦明显增高,1~7、8~15、>15天组异常率分别为88.46%、76.19%及25.00%,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本研究表明:VBTIV末次发作后1~7天为高刺激率ABR测试的最佳时间,在此期间测试有效高的异常率,可为VBTIV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
宋江顺钟乃川
关键词:眩晕听性脑干反应
全文增补中
正常颈椎横突孔的CT扫描与骨骼标本测量结果研究
1993年
通过对20例正常人颈椎横突孔 CT 扫描片和20例骨骼标本颈椎横突孔内径的测量,发现二者有一致性。作者认为 CT 扫描颈椎横突孔是一种新的客观而准确的诊断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方法。
杨军宋江顺杨杰赵维仁
关键词:颈椎横突孔骨骼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BTIA)的诊断与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应用被引量:51
1994年
本文综述了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BTIA)的概念、分型与最新临床诊断标准。根据掌握的文献资料概括地介绍与分析了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客观诊断VBTIA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的相关领域之进展;总结了ABR测试诊断VBTIA的应用价值及前景。
宋江顺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
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发病时间与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潜伏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本研究采用高刺激率(51次/s)ABR测试67例不同发病时间(1~72天)的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病人,以ABR51-11次/s各波潜伏期与波间期差作为分析参数来探讨VBTIV发病后不同时间(天)与高刺激率ABR波潜伏期(ms)的相关性。结果显示:VBTIV发病后不同时间与高刺激率ABR51-11次/sⅤ波、Ⅰ—Ⅴ间期、Ⅲ—Ⅴ间期呈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51、—0.45,相关系数的t检验,P<0.01),其测试时间越早,脑缺血程度越重,波潜伏期延长越明显,证实高刺激率ABR测试可用于VBTIV的动态监测和提示预后。
宋江顺钟乃川
关键词:眩晕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听性脑干反应
鼻咽癌患者血清LSA动态监测及临床意义
1996年
对97例鼻咽癌、86例鼻咽部良性疾病和100例健康人进行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LSA)测定。结果显示:鼻咽癌组血清LSA含量明显高于鼻咽部良性疾病组及健康人组;不同病理类型的鼻咽癌血清LSA有所差异;随着鼻咽癌临床分期的发展,血清LSA含量逐渐增加,鼻咽癌复发或转移则血清LSA明显增高。结果表明:血清LSA测定有助于鼻咽癌的诊断、分型、分期及监测预后。
朱洪海李福全宋江顺董明敏
关键词:脂质结合唾液酸血清鼻咽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