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颅多普勒
  • 6篇经颅多普勒
  • 5篇颅脑
  • 5篇颅脑损伤
  • 5篇脑损伤
  • 5篇脑血
  • 4篇多普勒超声
  • 4篇血流
  • 4篇颅多普勒超声
  • 4篇脑血流
  • 4篇经颅多普勒超...
  • 4篇超声
  • 3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血浆
  • 3篇血浆内皮
  • 3篇血浆内皮素
  • 3篇皮素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素

机构

  • 11篇兰州医学院第...

作者

  • 11篇孟璇
  • 4篇王欣
  • 2篇康笃伦
  • 2篇石正洪
  • 2篇瞿学栋
  • 2篇袁耿彪
  • 2篇葛朝明
  • 2篇潘亚文
  • 1篇裴世澄
  • 1篇周俊林
  • 1篇张建生
  • 1篇李玲
  • 1篇任海军
  • 1篇关永琳
  • 1篇王正江
  • 1篇陈雪红
  • 1篇李西焕
  • 1篇王满侠

传媒

  • 3篇中国超声诊断...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兰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现代神经疾病...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缺血后毛细血管新生的作用
石正洪孟璇关永琳
如何促脑毛细血管新生,是当前脑缺血研究的的研究证实,电刺激小脑顶核能使脑血流量增加,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该课题重点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缺血后毛细血管新生的作用,为临床提供治疗的新途经。该课题以线栓法制...
关键词:
关键词:小脑顶核电刺激
脑外伤后血浆内皮素-1与TCD的相关性研究
2000年
潘亚文康笃伦孟璇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浆内皮素-1TCD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TCD表现与早期诊断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 TCD表现与早期诊断。方法 :对临床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5 2例患者应用 TCD结合束臂试验检测 VA、 BA、 PCA、 MCA、 SUBA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和频谱 ,并与DSA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TCD发现 4 3例有椎动脉血流反向 ,肢体束臂试验时反向血流增加。9例血流方向正常 ,束臂试验血流方向倒转或血流速度下降。DSA显示 5 0 %的患者有反向血流 ,椎动脉反向血流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有关。结论 :TCD为观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盗血途径及盗血程度的敏感方法。 VA、 BA、 PCA的血流反向是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主要依据。TCD对早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优于 DSA。
孟璇瞿学栋王欣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TCD表现
颅脑损伤后血浆内皮素-1与经颅超声多谱勒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血浆内皮素 1(ET 1)水平的变化与经颅超声多谱勒 (TCD)的关系。方法 动态测定 3 3例成年颅脑损伤病人血浆ET -1水平的变化 ,同时行TCD检查以判定脑血管痉挛。结果 ①伤后 6~ 8d ,13~ 15d血浆ET -1与血管痉挛呈明显正相关 (r =0 .5 3 3 ,P =0 .0 0 2 ;r =0 .42 3 ,P =0 .0 2 ) ,以伤后 6~ 8d为著 ,ET -1水平高的时间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时间一致。②伤后 6~ 8d ,发生血管痉挛者血浆ET -1水平明显高于无血管痉挛者(P <0 .0 5 ) ,重度血管痉挛者血浆ET -1水平也高于轻度血管痉挛者 ,但未达到明显水平 (P =0 .13 4)。③伤后 13~ 15d ,血管痉挛者血浆ET -1水平较无血管痉挛者已无显著差异(P =0 .5 89) ,而重度血管痉挛者血浆ET -1水平明显高于无血管痉挛者 (P =0 .0 0 6)。结论 血浆ET -1水平和血管痉挛的发生和程度相关 ,其和TCD均可以反映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抗ET治疗 。
潘亚文康笃伦孟璇
关键词:脑外伤内皮素-1脑血管痉挛
复发性脑出血36例临床分析
2002年
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高,预后不良,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7%~6.4%[1-3],高血压与淀粉样脑血管病为其主要危险因素.现对我院1993年1月~2001年10月收治的36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
瞿学栋孟璇
关键词:发病率再出血复发性脑出血
脑血流灌注SPECT与经颅多普勒、核磁血管减影术对脑动脉狭窄的评价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了解SPECT对脑动脉狭窄相对应区域的功能成像,判断放射性减低区域对脑血管狭窄区域的价值。方法:对162例脑血管病患者行脑血流灌注显像(SPECT)检查及核磁血管减影术(MRA)、经颅多普勒(TCD)。结果:162例脑血管病患者阳性率SPECT为72.72%,MRA为69.81%,TCD为48.83%。结论:脑SPECT对MCA狭窄区域的功能判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MRA、TCD能够指导临床治疗,预测疾病的预后。
袁耿彪孟璇李西焕陈雪红王正江
关键词:脑动脉疾病发射型计算机减影技术
全文增补中
经颅多普勒对重度颅脑损伤经高压氧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监测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经高压氧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方法:随机将重度颅脑损伤55例分为高压氧治疗组35例对照组20例,观察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及预后。结果:治疗组脑血管痉挛持续时间短,MCA血流速度与治疗前比较P<0.01,...
孟璇
关键词:经颅多谱勒重度颅脑损伤高压氧
文献传递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流灌注及磁共振血管造影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血流灌注(SPECT)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探讨对颈内动脉(ICA)狭窄或闭塞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42例ICA狭窄或闭塞患者经TCD、SPECT及MRA检查,与DS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CD、MRA对ICA狭窄或闭塞检测结果与DSA比较,符合率分别为90.8%、80.5%,对侧枝循环开放判断,符合率分别为92.2%、47.6%。TCD检测患侧和健侧MCA的Vs、PI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SPECT阳性区与MCA的Vm、PI相关系数分别为-0.672,-0.658,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TCD、SPECT及MRA检查联合应用,从不同角度为ICA狭窄或闭塞的早期诊断提供了较全面的客观依据,是可靠的综合性检查方法。
孟璇王欣袁耿彪石正洪周俊林
关键词: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流灌注磁共振血管造影颈内动脉狭窄MRA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重度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前后脑血流的监测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经高压氧(HBO)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方法:将重度颅脑损伤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2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 35例,常规治疗加高压氧治疗。HBO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中动脉收缩期流速,平均流速及搏动指数(MCAVs.Vm.PI)。结果:治疗组脑血管痉挛程度轻、持续时间短,MCAVm血流速度在6~8天,13~15天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分别低11.1cm/s,20.2cm/s (P<0.01),PI的下降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CD能及时提供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且HBO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临床恢复优于对照组。
孟璇王欣葛朝明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重度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脑血流
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临床、脑电地形图、血浆内皮素、经颅多普勒超声的研究被引量:27
1999年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EI)的疗效及机制。方法治疗组35例,对照组20例,观察HBO前后脑电地形图(BEAM)血浆内皮素(ET)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查大脑中动脉收缩期流速,平均流速及搏动指数(MCA-Vs,Vm,PI)等7项参数。结果治疗组的临床(GCS),BEAM,预后(GOS)均明显迅速改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HBO1疗程后的ET值从(91.24±12.18)ng/L降到(68.88±14.37)ng/L(P<0.01),与对照组相应时相比较,ET降至(83.12±12.22)ng/L,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应的TCD的MCA-Vm从(64.2±4.8)cm/s降至(51.6±4.2)cm/s(P<0.01),MCA-Vs,PI的下降同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BO能迅速改善重型颅脑损伤者的意识状态、BEAM异常率及生存质量。研究表明与急性期血浆ET下降和MCA血管痉挛缓解有关,表现在MCA血流速度和血管阻力的改善,从而减轻脑缺血缺氧,降低颅压,这是HBO改善预后的重要机制之一。
葛朝明任海军张建生李玲王满侠裴世澄孟璇
关键词: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脑电地形图内皮素TCD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