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维忆

作品数:10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3篇胸痛
  • 3篇肺癌
  • 2篇胸痛患者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急性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性别
  • 1篇性别分布

机构

  • 9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孙维忆
  • 3篇张英泽
  • 2篇卞晓华
  • 2篇秦延军
  • 2篇陈刚
  • 1篇张晴
  • 1篇王东昌
  • 1篇邢丹
  • 1篇董士民

传媒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 1篇实用休克杂志...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氧化酶-2抑制剂对非小细胞肺癌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肺癌目前位于全世界癌症死因的首位,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9%。每年约有超过100万人死于肺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研究显示环氧化酶-2(cycl00xygenase-2,COX-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且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远处转移有关。近年来COX-2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特异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塞来昔布、罗非昔布、NS398等)和非特异性COX-2抑制剂(吲哚美辛、布洛芬等)对非小细胞肺癌均有抗肿瘤作用,可增加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及放疗的敏感性。实验研究表明COX-2抑制剂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抑制肿瘤远处转移等。国外临床研究表明COX-2抑制剂可提高化疗药物的临床疗效,并减弱化疗不良反应。COX-2抑制剂显著的抗肿瘤作用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邢丹陈刚孙维忆王东昌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环氧化酶-2抑制剂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流行病学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102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根据住院28d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相关治疗情况,找出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独立危险因素的最佳临界值(cut-off)。结果最终102例患者纳入研究,存活组82例,死亡组20例。男73例,女29例,平均年龄49.01±15.83岁;以交通事故伤(60.8%)为主;24h内大量输血组ISS评分高于未大量输血组,死亡组ISS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所有患者均有合并伤,以颅脑损伤、胸部损伤及腹部脏器损伤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ISS评分、SOFA评分、肌酐(Cr)水平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年龄、ISS评分、SOFA评分、Cr水平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5、0.731、0.908、0.799;最佳cut-off值分别为:48.5岁、27.5分、11.5分、105.8 umol/L。结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多为中年男性,以交通事故伤为主,且大部分均有合并伤;年龄、ISS评分、SOFA评分及Cr水平升高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晴孙维忆董士民
关键词:骨盆骨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流行病学特征
急性胸痛患者临床特征及使用院前急救医疗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启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EMS)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4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性别、年龄、婚姻情况、烟酒史、既往病史是否为急性胸痛患者使用EMS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450例急性胸痛患者,男性296例,女性154例,胸痛高发年龄61~70岁;胸痛的高发季节为秋季,高发时间段为20∶01~24∶00;使用EMS184例,占40.9%。根据相关检查最后确诊,急性胸痛以急性心肌梗死占比最高(42.5%,191/450)。单身状态胸痛患者48例、既往吸烟患者227例、高血压病史329例、高脂血症病史120例,使用EMS比例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史、既往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是急性胸痛患者使用EM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为男性多于女性,61~70岁高发,秋季、20∶00~24∶00就诊病例最多,病因以急性心肌梗死占比最高。使用EMS占比约2/5,既往吸烟史、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的急性胸痛患者更倾向于使用EMS。
孙维忆邢欣卞晓华秦延军张英泽
关键词:胸痛
2010年至2019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特征的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10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年龄≥60岁的肱骨外科颈骨折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相关信息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病例按照入院年份划分为前5年组(A组,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和后5年组(B组,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间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共纳入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312例,占同期上肢骨折的1.2%(312/25764),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4%(312/88886)。男64例,女248例,男女比为0.26∶1;年龄为60~93岁。骨折高发年龄段为60~69岁,其中男性为60~69岁,女性为60~69岁;跌倒伤和室内活动损伤占比最高(71.2%,222/312);高发骨折类型为11-A2、11-A3型;体重指数评价为超重及肥胖患者总数占比最高(58.7%,183/312)。A、B组患者的男女比(0.37∶1、0.22∶1)和高发年龄段(60~69岁)所占构成比[42.7%(38/89)、55.2%(123/2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和体重指数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占同期上肢骨折的1.2%,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4%。临床特征的变化趋势为女性多于男性,跌倒和室内活动损伤为更常见致伤原因,复杂骨折、超重及肥胖患者比例增高。
孙维忆张宁周亚莉尚美双叶丹丹张英泽
关键词:肩骨折老年人性别分布肱骨外科颈骨折
吲哚美辛联合奥沙利铂对人肺癌裸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根据WHO统计,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球恶性肿瘤之首。在我国,肺癌的年发病率为35/10万人,其中80%-90%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早期肺癌往往缺乏...
孙维忆
关键词:肺癌非甾体抗炎药基质金属蛋白酶-2生存素
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13年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恶性肿瘤性疾病之一,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肺癌。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高,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总数的80%~85%。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成为新近研究的热点,是21世纪肺癌治疗最具希望的方法和策略,让人们看到了曙光。
孙维忆陈刚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
急性胸痛患者临床特征及致命性胸痛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探讨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致命性胸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019年4月至2022年3月急诊科以胸痛为主诉的431例患者资料,对其人口学特征、就诊时间、病因、生命体征等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急性胸痛患者431例,男292例,女139例。年龄中位数为65岁,高发就诊年龄段为55~74岁。胸痛患者高发就诊月份为3月(11.6%,50/431),高发就诊时间段为20∶01~24∶00(14.6%,63/431)。病因以急性冠脉综合征占比最高,为63.8%(275/431)。男性、吸烟史、高脂血症、糖尿病、低血压、心率减慢、指脉氧降低是致命性胸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致命性胸痛的危险因素为胸痛患者的进一步诊治,减少病死率和降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孙维忆胡卓思刘书娟张英泽
关键词:急性胸痛
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探讨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明确本地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特点,为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至2022年3月因胸痛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并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急性胸痛患者221例,男172例(77.8%),女49例(22.2%);患者年龄中位数为63岁,四分位数间距18岁;不同年龄段病例中,以>59~69岁人数所占比例最高(30.8%);在各年龄段中,男女患病例数的构成比不同,差异有显著性(χ^(2)=16.692,P<0.05);梗死部位以前壁梗死占比最高,达到38.9%;发病季节以冬季高发,以16:00-19:59就诊例数最多;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冬季高发,男性、老年患者占比最高,梗死部位以前壁占比最高,患者在16:00-19:59时间段为就诊高峰,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孙维忆邢欣卞晓华秦延军张英泽
关键词: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科
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特征的变化趋势:一项基于医院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分析10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特征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确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相关信息及影像学资料,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即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前5年组)和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后5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Evans分型、合并疾病、住院天数及是否手术治疗。结果:共纳入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 125例,男2 664例,女3461例;男、女比例为0.77∶1。高发年龄段男性为70~79岁,女性为80~89岁。前5年组2 314例,男、女比为0.91∶1;后5年组3 811例,男、女比例为0.70∶1。两组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5.265, P<0.05)。前5年组高发年龄段为70~80岁(31.9%,739/2 314),后5年组高发年龄段为80~90岁(34.5%,1 313/3 811)。两组70~79岁年龄段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0.024, P<0.05)。6 125例患者有明确致伤原因,其中83.9%(5 140/6 125)为跌倒和室内活动损伤致骨折,前5年组跌倒和室内活动损伤致骨折的比例75.4%(1 745/2 314)较后5年组89.1%(3 395/3 811)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363, P<0.05)。共调取3 5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X线或CT检查,其中高发骨折类型为EvansⅡ、Ⅲ型。前5年组Ⅱ型骨折占比最高(38.1%,239/628),后5年组Ⅲ型骨折占比最高(39.5%,1 159/2 932);两组骨折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3.569, P<0.05)。6 125例骨折中,4 846例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占79.1%。前、后5年组合并内科疾病种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916, P<0.05)。手术治疗患者共5 184例,前5年组为1 925例,后5年组为3 259例;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4 d和12 d;四分位数间距均为8 d。两组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9.909, P<0.001)。 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特征的变化趋势为女性多于男性,跌�
孙维忆叶丹丹尚美双周亚莉张宁宇文培之张英泽
关键词:股骨骨折病例管理
2010年至2019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锁骨骨折住院患者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10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锁骨骨折临床特征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锁骨骨折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型,按照入院年份划分为前5年组(A组)、后5年组(B组)共2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10年期间锁骨骨折的临床特征的变化趋势。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锁骨骨折患者2 188例,占全身骨折的2.46%(2 188/88 886),男女比为2.05∶1。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其中男性高发为65~69岁,女性为60~64岁。A组男女比2.23∶1;B组男女比1.96:1,两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男性41~50岁占比最高,为23.2%(124/534),女性为51~60岁占比最高,为15.8%(38/240)。B组男性41~50岁占比最高,为19.9%(186/936),女性为61~70岁占比最高,为17.8%(85/478)。两组中71~80岁及大于80岁以上年龄段性别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t=5.449,P<0.05),其余各年龄段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伤原因中以跌倒和室内活动损伤占比最高(57.9%,1 266/2 188),其次为交通事故(28.2%,617/2 188)。两组致伤原因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38,P<0.001)。高发骨折类型为Allman ⅠB和ⅠA型。A组ⅠB型骨折占比最高(56.7%,439/774),其次为ⅡB型(17.1%,132/774);B组ⅠB型占比最高(59.4%,840/1 414),其次为ⅡA型(15.9%,225/1 414)。两组的骨折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08,P<0.001)。手术治疗患者共1 798例,A组为628例,B组为1 170例;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10.98±6.01)d和(10.48±4.86)d。两组手术治疗患者的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7,P<0.05)。结论 10年间锁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46%,与前5年相比,后五年的锁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构成比上升。临床特征的变化趋势为男性多于女性,跌倒和室内活动损伤为最常见致伤原因。Allman Ⅰ型高发,但ⅡA型骨折比例增高,住院天数有下降趋
孙维忆周亚莉尚美双叶丹丹张宁张英泽
关键词:锁骨骨折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