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玉敏

作品数:26 被引量:264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角膜
  • 13篇激光
  • 11篇近视
  • 11篇分子
  • 10篇准分子
  • 10篇准分子激光
  • 5篇角膜地形图
  • 5篇角膜切削
  • 4篇术后
  • 4篇切削术
  • 4篇屈光
  • 4篇准分子激光角...
  • 4篇角膜切削术
  • 3篇原位
  • 3篇手术
  • 3篇屈光性
  • 3篇屈光性角膜
  • 3篇准分子激光角...
  • 3篇磨镶术
  • 2篇地形图

机构

  • 19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2篇孙玉敏
  • 20篇金玉梅
  • 13篇庞国祥
  • 10篇李莹
  • 8篇李维业
  • 6篇王忠海
  • 4篇詹素华
  • 4篇李海燕
  • 3篇王造文
  • 3篇钟勇
  • 2篇郑蔚
  • 1篇李巾眉
  • 1篇施惠平
  • 1篇叶阿里
  • 1篇刘熙朴
  • 1篇李包罗
  • 1篇李岩
  • 1篇秦梅
  • 1篇秦梅
  • 1篇费佩芬

传媒

  • 5篇中华眼科杂志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眼科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食品与药品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2篇2008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1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随诊结果分析被引量:76
1995年
应用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对277例(422只眼)近视患者进行光学角膜切削术治疗,对随诊1年以上的患者进行观察。术前等值球镜屈光度为-1.00~-10.00D(-4.87±1.54D)。结果显示,术后1年时的残留屈光度为+0.25±0.39D;裸眼视力≥0.8者占97。6%,≥1.0者占91.4%;实际矫正度在预测矫正度±1.00D范围内者占97.4%;2.8%的术眼有轻度以下的角膜上皮下雾样混浊;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者占7.6%,2行者占0.5%;一过性眼压升高者占20.4%。术后6~12个月屈光度的变化≤0.50D者占92.8%。提示此手术治疗-10.00D以内的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稳定性好、预测性强的方法,强调术后应长期随诊。
王造文庞国祥郑蔚王蔚荃孙玉敏金玉梅李维业
关键词:近视激光角膜切削
成人近视不同验光方法的差异和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比较成人近视眼患者不同验光方法球镜屈光度、柱镜屈光度和散光轴位的差异及相关因素分析。 [方法]首先分别对成人近视眼患者100例(200
孙玉敏李莹金玉梅
关键词:电脑验光
文献传递
不同角膜瓣位置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知觉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和比较角膜瓣的旋切方式与平切方式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角膜知觉恢复的影响。方法观察2005年11月~2006年4月在我院行LASIK矫正手术且随诊数据完整者62例(120眼),将其按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的类型分为两组:Ⅰ组为角膜瓣平切方式,32例(60眼);Ⅱ组为角膜瓣旋切方式,30例(60眼),两组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0天、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角膜知觉的测定和比较。结果Ⅰ组和Ⅱ组术前、术后第10天、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角膜知觉均值分别为(54.91±3.25)mm、(54.75±3.49)mm,(16.33±4.59)mm、(13.92±5.05)mm,(33.58±8.78)mm、(24.16±5.38)mm,(45.75±7.41)mm、(36.08±4.79)mm,(53.58±6.95)mm、(46.00±5.43)mm。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Ⅰ组及Ⅱ组术后第10天、第1个月、第3个月、Ⅱ组术后第6个月角膜知觉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角膜知觉均在术后第10天时最低,1个月后开始恢复,Ⅰ组术后第6个月时基本正常,Ⅱ组接近正常则需要6个月以上。结论在LASIK手术中,采用角膜瓣的平切方式对角膜神经的损伤小,其术后角膜知觉的恢复早于角膜瓣的旋切方式。
金玉梅钟勇王忠海孙玉敏
关键词:角膜知觉角膜瓣角膜神经
局部视黄酸治疗干燥性角结膜炎被引量:9
1990年
应用0.01%视黄酸眼膏治疗干燥性角膜炎,包括药物性类天疱疮,Steven-Johnson综合征、Sjogren综合征和Behcet综合征。病人的症状和点状角膜病变减轻,视力增加,泪液分泌增多。视黄酸使结膜上皮细胞的鳞状化生逆转,杯状细胞增加。
庞国祥费佩芬孙玉敏
关键词:视黄酸鳞状化生杯状细胞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2年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远期疗效。方法对95只眼屈光度-1.00~-16.50D之LASIK术后2年的结果进行分析。将其按屈光度分为两组:组Ⅰ≤-6.00D(43只眼),组Ⅱ>-6.00D(52只眼),术后10d、1、3、6个月、1年、1年6个月、2年行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K)值的随诊观察。结果LASIK术后角膜曲率(K)值和6个月后屈光度趋于稳定。术后2年:组Ⅰ裸眼视力≥1.0者为40只眼(93.02%),≥0.8者43只眼(100%);组Ⅱ裸眼视力≥1.0者37只眼(71.15%),≥0.8者45只眼(86.54%),≥0.5者50只眼(96.15%),<0.5者2只眼(3.85%)。术前屈光度:组Ⅰ(-4.14±0.86)D,组Ⅱ(-9.00±1.64)D;术后2年屈光度:组Ⅰ(-0.04±0.14)D,组Ⅱ(-0.08±0.20)D。两组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角膜曲率(K)值:术前K值:组ⅠK1(44.31±0.78),K2(42.83±0.87),组ⅡK1(45.46±1.00),K2(43.97±1.00);术后2年K值:组ⅠK1(40.11±1.23),K2(38.86±1.29),组ⅡK1(38.01±1.73),K2(37.07±1.71)。两组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LASIK治疗低中度和高度近视均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金玉梅庞国祥孙玉敏王忠海
关键词:角膜原位磨镶术近视疗效
双眼角膜地形图对称性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比较不同屈光度、年龄、性别双眼角膜地形图对称性差异的特征。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拟行屈光性角膜手术的年龄18~47岁的近视眼患者500例(1000眼)。方法对受试者双眼行角膜地形图(TOMEY Version 3.30)检查。检查前停戴角膜接触镜1周以上,并排除干眼和其它眼病及全身系统疾病。主要指标角膜地形图对称性、对称比率。结果最大散光轴位和屈光度同侧一致3.4%,基本对称1.8%,近乎对称79.0%,不对称15.8%。不同屈光度对称比率<-6.0D占12.0%,-6.0~-7.9D占24.0%,-8.0~-9.9D占25.8%,≥10.0D占19.0%(P<0.05)。不同年龄对称比例<35岁占84.3%,≥35岁68.5%(P<0.05)。男性对称比率占86.4%,女性76.7%(P>0.05)。结论80%的近视患者双眼角膜地形图呈对称性分布。屈光度越高(-10.0D以内)对称性越高;随年龄增长对称性逐渐降低。(眼科,2008,17:40-43)
李莹金玉梅张潇孙玉敏李海燕
关键词:角膜角膜地形图近视
神经节苷脂贮积症的眼部表现
1994年
本文报道了4例经酶活性测定证实的小儿神经节苷脂贮积症(GLS)。眼底樱桃红斑、黄斑变性及视神经萎缩为其主要眼部改变。从酶缺陷引起的代谢障碍及眼部组织光镜、电镜观察结果讨论了眼部病变的病理学基础。
秦梅胡天圣费佩芬施惠平赵时敏张薇孙玉敏张为民郭玉凤
关键词:神经节眼部表现
双眼角膜地形图对称性分析
[目的]比较不同屈光度、年龄、性别双眼角膜地形图对称性差异的特征。 [方法]对近视眼患者500名(1000眼)进行双眼角膜地形图检查,详细记录图形特征、最大散光轴位、角膜曲率,并进行地形图对称性、对称比率以及不同屈光度、...
李莹金玉梅孙玉敏李海燕
关键词:眼角膜地形图对称性分析
文献传递
Epi-LASIK矫正近视的初步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 LASIK)矫治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3 月在我中心接受Epi—LASIK手术的27例(52只眼)近视患者进行观察。术前平均等效球镜为-9.74±...
王忠海钟勇孙玉敏金玉梅
关键词:EPI-LASIK上皮瓣
文献传递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性切削术后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表达及其对角膜创伤修复的作用。对比 10 g· L- 1 强地松龙和 1g· L- 1 双氯芬酸钠对 TNF- 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半定量反转录 -多聚酶链式反应 (semi- quantitative,RT- PCR)的方法探测 PRK后兔角膜细胞活性因子不同时间 m RNA表达的变化 ,并在相应时间点观察细胞学改变。结果  TNF-α在 PRK后 m RNA表达随时间变化 ,表达水平有改变 ,高峰出现在术后 2 4h。10 g· L- 1强地松龙完全抑制 TNF- α的表达 ,双氯芬酸钠无显著影响。结论 在高能量短暂作用的紫外光照射下角膜组织选择性地表达 TNF-α,提示这一细胞因子在PRK后角膜创伤修复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并证实 10 g· L- 1强地松龙能在转录水平抑制TNF-
李巾眉庞国祥叶阿里孙玉敏金玉梅秦梅李维业
关键词:角膜肿瘤坏死因子A动物模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