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晓萍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急性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症状
  • 1篇治疗急性脑梗...
  • 1篇中毒
  • 1篇中毒后
  • 1篇溶栓
  • 1篇溶栓治疗
  • 1篇神经病
  • 1篇神经传导
  • 1篇神经传导速度
  • 1篇神经精神
  • 1篇神经精神症状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患者

机构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孙晓萍
  • 2篇李金燕
  • 1篇刘莉

传媒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神经疾病...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2005年
孙晓萍李金燕
关键词:迟发性脑病急性痴呆中毒后神经精神症状间歇期
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客观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分别对200例DM患者,其中有周围神经损害临床表现组(DM-I)100例和无周围神经损害临床表现组(DM-Ⅱ)100例,与50例正常成人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患者所测的MCV、SCV、CMAP、SNA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而DM-I组与DM-II所测的MCV、SCW、CMAP、SNAP比较亦有显著差异,下肢神经的4个参数总异常率高于上肢。结论:(1)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2)DM并发周围神经损害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已有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3)下肢神经的总异常率高于上肢。
孙晓萍
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评价应用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院确诊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尿激酶25万U+生理盐水500ml于4h滴完,同时给与低分子肝素钙5000U脐周皮下注射,2次/d,共5d,后换用血塞通500mg静滴,共14d。对照组除不采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外,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治疗前后应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同时比较其对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观察其安全性。结果 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总有效率80%)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4%),且进展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治疗组与对照比较纤维蛋白原下降(P<0.05),血小板、PT较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孙晓萍刘莉李金燕
关键词:尿激酶低分子肝素脑梗死纤维蛋白原溶栓治疗凝血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