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宗元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寒武系
  • 1篇三叶虫
  • 1篇蜕壳
  • 1篇牛蹄塘组
  • 1篇清虚洞组
  • 1篇寒武系底部
  • 1篇虫类

机构

  • 2篇贵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作者

  • 2篇孙宗元
  • 2篇杨兴莲
  • 2篇赵元龙
  • 1篇朱雅杰
  • 1篇郑昊林

传媒

  • 1篇古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贵州寒武系底部牛蹄塘组的研究
在对贵州寒武纪早期不同相区的12条地层剖面系统研究后,清理和修订了该时期牛蹄塘组岩石地层单位,认为:1)牛蹄塘组指灯影组(或老堡组、戈仲伍组、桃子冲组)与明心寺组(或九门冲组)间的一套岩层,其底部为含磷硅质岩、硅质磷块岩...
杨兴莲赵元龙孙宗元
文献传递
贵州八郎寒武系清虚洞组三叶虫Protoryctoce phalus arcticus的蜕壳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研究标本均为Protoryctoce phalusarcticus Geyer and Peel,2011的蜕壳标本,保存于贵州剑河八郎村寒武纪第2世的清虚洞组中,头部、胸部、尾部都得以保存,且胸部与尾部未分离。该类三叶虫可能经历了3个时期的蜕壳过程:1)头部进行上下弯曲,水阻力造成两侧活动颊受到的压力明显大于头盖,这种压力可能导致面线出现裂缝,之后海水通过裂缝进入头部,新头部活动范围增大,并利用水压力降低旧头盖与新头盖的连接程度;2)虫体携带着旧胸尾及其他相连接的部分向前爬行,并在短距离内将旧头盖与虫体分开;3)虫体通过不同的爬行方式摆脱旧壳。本文还重点讨论三叶虫蜕壳过程中首断裂缝的产生、胸尾是否分离的原因、头部运动方向对旧壳保存的影响、以及水动力和水压力在蜕壳过程中的作用。该研究补充oryctocephalids三叶虫的蜕壳研究,为三叶虫的系统演化、个体发育的再研究提供一定的支撑。
孙宗元杨兴莲赵元龙郑昊林朱雅杰
关键词:蜕壳清虚洞组寒武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