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0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鞍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加升
作品数:
6
被引量:30
H指数:3
供职机构: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潘运龙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覃莉
暨南大学医学院
邱思远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蔡继业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李进义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4篇
期刊文章
1篇
学位论文
1篇
会议论文
领域
6篇
医药卫生
主题
4篇
血管
3篇
纳米
3篇
纳米金
2篇
血管内皮
2篇
血管生成
2篇
直肠
2篇
细胞
2篇
裸鼠
2篇
内皮
2篇
抗血管生成
2篇
肝癌
2篇
P53
1篇
蛋白
1篇
信号
1篇
信号传导
1篇
胸骨
1篇
胸骨后
1篇
胸腔
1篇
胸腔负压
1篇
血管内皮生长...
机构
5篇
暨南大学
5篇
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6篇
孙加升
5篇
潘运龙
4篇
邱思远
4篇
覃莉
3篇
蔡继业
1篇
李进义
传媒
1篇
中华医学杂志
1篇
中华实验外科...
1篇
实用医学杂志
1篇
中国肿瘤临床
1篇
第二届内分泌...
年份
5篇
2009
1篇
2008
共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纳米金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观察纳米金能否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以及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在96孔板内,无血清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24h,分别加入预先孵育过夜的纳米金(1000nmol/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10μg/L)、VEGF165各100μl,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纳米金对HUVEC增殖的影响。取3种浓度(250、500、1000nmol/L)纳米金各0.5m1,分别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0mg/L)0.5ml,4℃孵育24h;再加入过饱和浓度的肝素-琼脂糖凝胶,离心后用bFGF抗体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bFGF含量变化。无血清培养HUVEC5孔,每孔加入VEGF165(10M/L)100μl;再加入不同浓度纳米金(125、250、500nmol/L),100μl,作用5min,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磷酸化PLC-γ1蛋白。用AFM(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纳米金与VEGF165作用后粒径大小。结果纳米金+VEGF165组与VEGF165组的增殖倍数分别为1.75和4.25,表明纳米金抑制HUVEC的增殖(t=14.421,P〈0.01)。纳米金能够与具有肝素结合位点的bFGF结合。VEGF165浓度不变(10μg/L),随着纳米金溶液浓度的增加,从125、250到500nmol/L,纳米金抑制PLC-γ1磷酸化越来越明显。AFM观察到纳米金与VEGF165作用后,粒径普遍大于30nm。结论纳米金与具有肝素结合位点的VEGF165结合,抑制了VEGF165的信号传导,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潘运龙
覃莉
蔡继业
孙加升
邱思远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纳米金
胸骨后继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1例
胸骨后甲状腺结节是指结节的体积50%在胸骨入口以下,由于吞咽运动和胸腔负压的作用,当甲状腺结节没有受到阻力时,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向下生长,尤其结节在甲状腺下极时,一开始就完全生长在胸骨后。本文介绍了一例胸骨后继发性甲状腺...
孙加升
潘运龙
李进义
关键词:
胸腔负压
文献传递
纳米金阻断VEGF165信号传导并抑制裸鼠肝癌血管生成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纳米金如何阻断VEGF165的信号传导,抑制裸鼠移植肝癌血管生成。方法:无血清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再加入不同浓度纳米金,作用5min,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磷酸化PLC-γ1蛋白、6周龄Balb/c裸鼠20只,从裸鼠右腋皮下注入H22细胞。第5天,肿瘤形成约8mm大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从肿瘤周围及瘤内注入纳米金,每天1次,连续8天;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处死裸鼠时测量肿瘤体积及重量,免疫组化染色并计算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结果:VEGF165浓度不变(10μg,L),随着纳米金溶液浓度的增加(125、250、500nmol/L),纳米金抑制PLC-γ1磷酸化越来越明显。肝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分别为,实验组14.27±1.08,对照组23.52±1.36,说明纳米金明显抑制了肝癌血管生成(P〈0.01)。结论:纳米金阻断VEGF165的信号传导,明显抑制裸鼠肝癌血管生成。
潘运龙
邱思远
孙加升
覃莉
蔡继业
关键词:
纳米金
肝癌
抗血管生成
核转录因子κBp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p53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p53蛋白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原发直肠癌组织中的NF-κBp65、VEGF-A和p5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合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F-κBp65、VEGF-A和p53在直肠癌中高表达(分别为66%、54%、58%),三者相互间具相关性(P<0.05);NF-κBp65、VEGF-A和p53阳性表达与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具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高度表达NF-κBp65、VEGF-A和p53的直肠癌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它们可作为直肠癌浸润、转移的分子学指标。
孙加升
潘运龙
覃莉
邱思远
关键词:
直肠肿瘤
P53
淋巴结转移
纳米金抑制裸鼠肝癌血管生成及肝癌生长
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观察纳米金对裸鼠H22肝癌血管生成及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纳米金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作用前后大小变化。AFM表征纳米金作用前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表面超微结构变化。无血清培养HUVEC,加入VEGF165和不同浓度纳米金,作用5rain,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上的磷酸化磷脂酶C(PLC-γl)蛋白。6周龄Balb/c裸鼠20只,从裸鼠右腋皮下注入H22细胞,肿瘤形成约8mm大小,随机分2组,实验组从肿瘤周围及瘤内注入纳米金,每天1次,连续8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处死裸鼠时测量肿瘤体积及重量,免疫组化染色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AFM检测到纳米金与VEGF165作用后,粒径普遍〉30nm。AFM观察纳米金与VEGF165作用前后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这些变化与血管内皮细胞处于增殖或抑制状态相关。VEGF;65浓度不变(10μg/L),随着纳米金溶液浓度的增加,从125,250,到500nmoL/L,纳米金抑制PLC-11磷酸化越来越明显。肝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分别为,实验组14.27±1.08,对照组23.52±1.36,表明纳米金抑制了H22肝癌血管生成(P〈0.01)。实验组平均肿瘤重量为(1.39±0.08)g,平均瘤体积为(1.37±0.34)cm^3;而对照组平均肿瘤重量为(2.47±0.15)g,平均瘤体积为(2.49±0.78)cm^3;抑瘤率为43.72%,表明纳米金抑制了H22肝癌的生长(P〈0.05)。结论纳米金明显抑制裸鼠肝癌血管生成及肝癌生长,可能与纳米金阻断VEGF165的信号传导有关。
潘运龙
邱思远
覃莉
蔡继业
孙加升
关键词:
纳米金
抗血管生成
原子力显微镜
VEGF、p53、CD34和c-fos蛋白对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影响
目的:研究直肠癌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CD34和c-fos蛋白的表达、相互作用及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探讨VEGF、p53、CD34和c-fos蛋白在直肠癌侵袭浆膜及局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孙加升
关键词:
直肠癌
VEGF
P53
CD34
C-FOS
文献传递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