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娄莹

作品数:62 被引量:30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5篇华法林
  • 12篇原发性
  • 12篇基因
  • 11篇血压
  • 11篇醛固酮
  • 11篇高血压
  • 10篇原发性醛固酮...
  • 10篇增多症
  • 10篇醛固酮增多
  • 10篇醛固酮增多症
  • 9篇动脉
  • 9篇多态
  • 9篇多态性
  • 9篇基因多态性
  • 6篇汉族
  • 6篇胺碘酮
  • 5篇动脉炎
  • 5篇中国汉族
  • 5篇中国汉族人
  • 5篇中国汉族人群

机构

  • 3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3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市药品不...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中南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0篇娄莹
  • 29篇李一石
  • 21篇张慧敏
  • 18篇蔡军
  • 18篇马文君
  • 16篇刘红
  • 16篇宋雷
  • 15篇周宪梁
  • 15篇韩璐璐
  • 15篇吴海英
  • 11篇谢爽
  • 9篇赵青
  • 9篇刘玉清
  • 9篇田蕾
  • 8篇张晓星
  • 7篇许建屏
  • 7篇王巍
  • 6篇卞瑾
  • 5篇黄一玲
  • 5篇华潞

传媒

  • 13篇中国循环杂志
  • 5篇中国药物警戒
  • 4篇中国分子心脏...
  • 4篇中华高血压杂...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心脏大会...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3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法林的药物基因组学及其合理应用被引量:14
2011年
华法林为香豆素类抗凝血药,广泛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华法林治疗窗窄,剂量个体差异大,临床应用中易出现出血合并症。近年研究表明,华法林个体剂量差异与影响华法林代谢和作用的多个基因多态性如CYP2C9、VKORC等有关。本文回顾华法林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为临床合理应用华法林提供参考。
娄莹李一石
关键词: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
主动脉狭窄鉴别诊断的临床病例分析
赵青马文君娄莹蔡军吴海英宋雷周宪梁张慧敏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对冠脉造影和(或)介入治疗用药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介入治疗病例,其中42例患者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上消化道出血多数发生于冠脉介入治疗后48小时内,多为小量出血,多发生于三支及以上病变患者,且男性多于女性。结论冠脉介入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由多种原因共同引起,临床医师需加强冠脉造影/介入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
谢爽徐波杨跃进娄莹李一石
关键词:冠脉介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非离子型冠脉造影剂致急性严重过敏样反应的病例分析被引量:22
2010年
目的对非离子型冠脉造影剂引起的急性严重过敏样反应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回顾总结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介入治疗的24314例患者,对发生冠脉造影剂引起的急性严重过敏样反应的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9例患者在接受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血管内注射后1小时之内发生严重过敏样反应,发生率0.037%,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压突然降低,伴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及其他系统的伴随症状。给予吸氧、补液以及大剂量应用升压药物(尤其是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结论非离子型冠脉造影剂在临床应用中总的安全性良好,但在应用过程中应重视急性严重过敏样反应的识别与处理。
娄莹徐波杨跃进谢爽李一石
钠盐摄入对卡托普利抑制试验和盐水负荷试验一致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水平钠盐摄入对两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试验卡托普利抑制试验(CCT)和盐水负荷试验(SIT)结果一致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同时行CCT和SIT的2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试验前24 h尿钠排泄量由低到高三等分将患者分为低钠组(<93 mmol/24 h)、中钠组(93~144 mmol/24 h)、高钠组(>144 mmol/24 h);四等分将患者分为低钠组(<75 mmol/24 h)、中钠组A(75~116 mmol/24 h)、中钠组B(117~164 mmol/24 h)、高钠组(>164 mmol/24 h),通过比较不同组别中CCT和SIT结果一致性的差异来探讨钠盐摄入对两种不同确诊试验的影响。结果:共有145例(48.7%)患者两种确诊试验结果不同,其中103例(34.6%)呈CCT单阳性,42例(14.1%)呈SIT单阳性。三等分时高钠组中CCT单阳性比例较高(高钠组49.0%vs中钠组26.7%vs低钠组28.3%,P<0.001),四等分时结果相似(高钠组48.0%vs中钠组B 36.5%vs中钠组A 25.7%vs低钠组28.0%,P=0.0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尿钠排泄量是影响CCT单阳性患者比例的因素(P=0.006)。结论:高钠组患者CCT结果和SIT结果一致性低于中钠组。进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试验前应标准化钠盐摄入而非单纯不限制钠盐摄入。
包宁马文君娄莹刘小宁郝素芳张慧敏宋雷周宪梁吴海英蔡军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
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被引量:3
2006年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相对少见但有潜在致命危险的疾病,多年来缺乏有效治疗药物。最近,美国FDA批准西地那非口服制剂Revatio可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为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机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等作一综述。
娄莹康连鸣杨跃进
关键词:西地那非肺动脉高压
卡托普利抑制试验给药后不同时间测定的醛固酮水平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诊断的价值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抑制试验(CCT)中给药后不同时间测定的血浆醛固酮水平(PAC)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中心住院筛查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45例,其中男性18例(40%),女性27例(60%),平均年龄(50.60±10.33)岁。立位试验醛固酮/肾素值(ARR)≥2.4(ng/dl)/(μIU/ml),需进一步行CCT的患者共45例,根据2 h CCT法将患者分为PA组和非PA组。于给药前及给药后1 h、1.5 h及2 h抽血化验PAC、直接肾素浓度(DRC)、皮质醇(COR)水平。结果:PA组患者20例,非PA组患者25例。两组患者的PAC、ARR变化均在给药后随采血间隔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DRC在给药后随采血间隔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P均<0.001),这种差异主要由0-1 h的差异所产生(P均<0.05),而1-1.5 h、1.5-2 h之间的PAC、 DRC、ARR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C 1 h及PAC 1.5 h截断点均为9.95 ng/dl,灵敏度分别为90%、95%,特异度分别为92%、96%,AUC分别为0.945和0.970,Kappa值分别为0.820和0.910。结论:在进行CCT过程中,给药后1 h或1.5 h测定PAC≥9.95 ng/dl,可作为PAC 2 h的代替指标对PA患者进行确诊,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及区分度,进而简化CCT流程,减少患者抽血次数。
郭超卞瑾蒋萍郝素芳娄莹张慧敏周宪梁蔡军马文君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卡托普利
病例36:60岁男性,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肺水肿被引量:1
2004年
孙明胡大一何秉贤朱剑秋李俭春李建军娄莹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肺水肿利尿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二尖瓣返流EF
非标化状态下醛固酮/肾素值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临床应用初步探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并初步探讨非标化状态下醛固酮/肾素值(ARR)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住院怀疑PA的高血压患者60例(均参照美国2016年PA诊断指南及我国2016年PA诊断专家共识进行标准的PA诊断流程),其中PA组患者23例,原发性高血压(EH)组患者37例。测定并比较患者停用对醛固酮肾素检测有影响的降压药物(标化)前后的血浆醛固酮浓度(PAC)、肾素浓度(PRC)及ARR变化。结果(:1)与EH组比较,PA组患者标化前后的PAC水平[标化前(:209.4±114.2)pg/ml vs.(150.9±67.5)pg/ml,标化后:(245.1±100.2)pg/ml vs.(164.9±75.8)pg/ml]、ARR水平[单位:(pg/ml)/(μIU/ml),标化前:(122.2±128.9)vs.(9.3±10.3),标化后:(163.4±203.7)vs.(14.2±13.9)]均高于EH组患者,而标化前后的PRC水平均低于EH组[标化前:(3.6±3.1)μIU/ml vs.(91.0±154.8)μIU/ml,标化后:(3.6±4.0)μIU/ml vs.(32.9±82.7)μIU/ml],P均<0.05。(2)组内比较,EH组患者标化后较标化前PRC水平降低,ARR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A组患者标化前后PAC、PRC及AR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组患者有19例标化前ARR水平已经>37(pg/ml)/(μIU/ml),只有4例患者标化前ARR<37(pg/ml)/(μIU/ml)经标化后复查ARR并行确诊试验,最终均诊断PA。(3)非标化ARR≥21.6(pg/ml)/(μIU/ml)与标化ARR≥37(pg/ml)/(μIU/ml)对筛查PA的一致性为90%。结论:怀疑PA的患者非标化立位ARR≥21.6(pg/ml)/(μIU/ml)与标化立位ARR≥37(pg/ml)/(μIU/ml)对筛查PA有较高的一致性,这可能简化诊断流程,但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予以验证。
孔剑琼娄莹田小园金光临李楠衣晨邓茜匀吴志业苏荣琴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肾素
“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指导华法林个体化用药
背景:华法林的抗凝疗效与VKORC1及CYP2C9基因多态性相关,可以决定40%华法林剂量个体差异。目的:建立中国人华法林初始剂量与稳定剂量预测模型并验证。
谢爽娄莹王巍许建屏孙寒松常谦熊辉董超刘盛石丽胡盛寿韩璐璐田蕾刘红李一石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