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骨折
  • 8篇软组织
  • 8篇髓内
  • 8篇缺损
  • 8篇关节
  • 7篇髓内钉
  • 6篇皮瓣
  • 6篇内固定
  • 5篇软组织缺损
  • 5篇逆行
  • 5篇组织缺损
  • 5篇胫骨
  • 5篇股骨
  • 4篇动脉
  • 4篇手术
  • 4篇髓内钉治疗
  • 4篇外固定
  • 4篇外固定架
  • 4篇固定架
  • 4篇复位

机构

  • 12篇邯郸市峰峰矿...
  • 10篇冀中能源峰峰...
  • 9篇冀中能源峰峰...
  • 5篇峰峰矿务局总...
  • 1篇邯郸医学高等...
  • 1篇鹤壁煤业集团...

作者

  • 36篇娄宏亮
  • 15篇李治国
  • 13篇杨连根
  • 13篇马治国
  • 12篇连霄飞
  • 11篇索木森
  • 11篇韩守江
  • 11篇安小刚
  • 7篇葛海岩
  • 7篇索海军
  • 6篇陈少鹏
  • 5篇王晖
  • 4篇黄鑫
  • 4篇冯志伟
  • 4篇张增方
  • 3篇候志强
  • 3篇连宵飞
  • 3篇李晓东
  • 2篇付晓青
  • 2篇王辉

传媒

  • 6篇中国骨与关节...
  • 5篇中华创伤骨科...
  • 4篇实用骨科杂志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河北医药
  • 2篇骨与关节损伤...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后柱骨折的疗效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累及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至2014年9月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累及后柱骨折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23~52岁,平均32岁。按照Schatzker分型,Ⅰ型1例,Ⅱ型2例,Ⅳ型1例,Ⅴ型3例,Ⅵ型1例,2例单纯后柱骨折无法行Schatzker分型。回顾性分析了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及肢体功能评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10~18个月随访,其中10例已完全临床愈合。临床愈合时间6~10个月。术后3个月患侧膝关节自主屈曲100°~125°,自主伸0°~5°。所有患者术后10个月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为78~95分(平均84.2分)。结论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后柱骨折经临床应用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马治国娄宏亮黄鑫连霄飞陈少鹏刘世军索木森李治国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后柱骨折
以隐血管为蒂的逆行股骨内侧髁骨瓣骨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为治疗胫骨骨不连和骨缺损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 通过解剖学观察膝降动脉关节支及隐支的关系 ,并摹拟手术证实以隐血管为蒂的逆行股骨内侧髁骨瓣的切取可能。结果 尸体摹拟手术 4例 ,切取后关节支均有墨汁显示。临床应用 2例 ,切取骨瓣分别为 5 .0 cm× 2 .0 cm× 1.5 cm及 4.5 cm× 1.5 cm× 1.5 cm均有活跃渗血。随访 8~ 12周 ,骨折愈合良好。结论 应用以隐血管为蒂的逆行股骨内侧髁骨瓣骨皮瓣治疗胫骨骨不连和骨缺损具有手术方法简便 ,疗效可靠 ,易于推广等优点。
张增方杨连根韩守江安小刚娄宏亮董振岭张纯青
关键词:膝降动脉隐动脉骨瓣骨不连
局部双蒂指动脉皮瓣
2003年
目的:探讨一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局部双蒂指动脉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26例52指。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二点辨别觉5~8mm,感觉>S_4,效果满意。结论:该皮瓣血运丰富,切取 简单且成活率高,不损伤手指主要动脉,能有效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恢复指端皮肤精细感觉。
石光越宋善新娄宏亮
关键词:指端软组织缺损修复术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大、小腿深部软组织感染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大腿、小腿深部软组织感染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例大腿、小腿深部软组织感染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行数次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术后感染治愈,将伤口直接缝合或行邮票植皮+VSD辅料覆盖,术后伤口或创面愈合。所有患者随访8~14个月,无一例感染复发,患者对患肢运动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大腿、小腿深部软组织感染,能更好进行感染处引流,有效地控制感染,促进新鲜肉芽组织生长,促使伤口、创面的愈合。
马治国娄宏亮黄鑫连宵飞候志强李治国陈少鹏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软组织
微创置人ITST钉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微创技术置入ITST钉与普通PFN及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7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ITST组和普PFN组及Gamma钉组。其...
娄宏亮连霄飞李治国马治国侯志强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微创手术髓内固定术临床疗效
锁骨钩钢板加喙肩韧带移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总结锁骨钩钢板内固定联合喙肩韧带移位重建喙锁韧带修复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07年12月,应用锁骨钩钢板加喙肩韧带移位修复12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22~56岁,平均32岁。摔伤6例,砸伤4例,车祸伤2例。左侧5例,右侧7例。肩锁关节脱位参照王亦璁分型方法:Ⅲ型8例,Ⅳ型3例,Ⅴ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28d,平均6d。术后患肢悬吊保护,3~5d后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周后X线片示肩锁关节均完全复位。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无钢板螺钉松动、钩部折断及肩峰骨折发生。2例术后2个月患肩活动时稍感酸痛不适,取出钢板后症状消失。术后6~10个月取出钢板后均未发生再次脱位。术后1年根据Karlsson等疗效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优11例,良1例。结论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联合喙肩韧带移位术修复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对肩关节生理影响小、肩关节稳定性恢复确切等优点。
李晓东杨连根娄宏亮王春宇武继伟李昭姚毅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喙肩韧带
逆行隐血管蒂股骨内侧髁骨瓣、骨膜瓣加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缺损、骨不连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探讨胫骨缺损、骨不连新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自2000年3月~2002年6月以逆行隐血管蒂股骨内侧髁骨瓣、骨膜瓣加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缺损、骨不连9例。结果随访6个月~1年7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采用Johner-Wruh评分标准,治疗结果:优8例,良1例。结论该方法具有固定可靠,加快骨折愈合进程,早期活动关节,疗效可靠,易于推广等优点,是治疗胫骨骨不连的较好方法。
娄宏亮杨连根安小刚张增方韩守江琚童军苗洁李晓东
关键词:骨膜瓣交锁髓内钉胫骨骨缺损骨不连
关节镜辅助下克氏针撬拨复位联合锁定钢板有限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克氏针撬拨复位联合锁定钢板有限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骨三科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手术方法,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方法,9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疼痛评分以及功能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各腕关节主动活动指标评分以及临床总优良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克氏针撬拨复位联合锁定钢板有限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其临床疗效显著,愈合快,疼痛低,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索木森娄宏亮李治国刘世军马治国索海军
关键词:关节镜撬拨复位桡骨远端C型骨折
高频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1
2020年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不同损伤类型分层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02诊治的80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以MRI检查与术中所见结果为标准,观察高频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类型准确性和敏感性。结果 MRI检查与术中结果一致,证实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未断裂16例(Ⅰ型),部分断裂39例(Ⅱ型),完全断裂25例(Ⅲ型)。高频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结果:Ⅰ型16例,Ⅱ型40例,Ⅲ型24例。以术中确定或MRI检查结果为标准,高频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正确率为88.75%,且一致性较高(Kappa=0.702,P <0.001)。ROC分析结果显示,高频超声鉴别Ⅰ型与Ⅱ、Ⅲ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951(95%CI为0.895~1.000,P <0.001),灵敏度为96.0%,特异度为98.18%。结论高频超声分层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类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
索海军王娜邱海滨陈少鹏索木森梁振兴娄宏亮
关键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高频超声核磁共振成像ROC分析
超长指背动脉蒂逆行掌背皮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2年
娄宏亮杨连根安小刚韩守江葛海岩王晖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