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海仙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唐山工人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瘤样
  • 2篇上皮
  • 2篇上皮内
  • 2篇上皮内瘤
  • 2篇上皮内瘤样病...
  • 2篇皮内
  • 2篇瘤样病变
  • 2篇内瘤
  • 2篇宫颈
  • 2篇宫颈上皮
  • 2篇宫颈上皮内
  • 2篇宫颈上皮内瘤
  • 2篇宫颈上皮内瘤...
  • 2篇光动力
  • 2篇病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密度
  • 1篇样癌
  • 1篇预后
  • 1篇直肠

机构

  • 4篇唐山工人医院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唐山市卫生监...
  • 1篇唐山市丰南区...

作者

  • 6篇姜海仙
  • 3篇张志勇
  • 2篇刘智慧
  • 2篇齐娜
  • 1篇张志栋
  • 1篇柴红
  • 1篇冯俊伟
  • 1篇杨琳
  • 1篇焦志凯
  • 1篇张勇
  • 1篇赵雪峰
  • 1篇李勇
  • 1篇范立侨
  • 1篇赵群
  • 1篇倪国颖
  • 1篇郭宝文
  • 1篇高艳敏
  • 1篇宋旭东
  • 1篇张勇
  • 1篇柴红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EphB-2受体及HER-2与EGF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EphB-2受体、HER-2、EGFR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86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EphB-2受体、HER-2、EGFR的表达水平,以结直肠腺瘤组织标本47例作为对照。结果在癌旁无瘤黏膜、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3组中,EphB-2受体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86/86)、95.7%(45/47)和83.7%(72/86);HER-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4.9%(30/86)、42.6%%(20/47)和74.4%(64/86);EGF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9.5%(34/86)、46.8%(22/47)和65.1%(56/86),癌旁无瘤黏膜、结直肠腺瘤与结直肠癌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中EphB-2受体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而HER-2、EGFR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EphB-2受体、HER-2、EGFR对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有明显影响,可作为临床判断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王明复冯俊伟高艳敏姜海仙张志勇
关键词:结直肠癌HER-2EGFR预后
MMP-7,MVD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2006年
杨琳宋旭东郭宝文吴瑜姜海仙倪国颖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化基质溶解素微血管密度
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与Warthin瘤伴鳞状与黏液上皮化生的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和Warthin瘤伴鳞状与黏液上皮化生的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例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和1例Warthin瘤伴鳞状与黏液上皮化生病例,行免疫组化和MAML2基因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镜下观察囊内衬覆鳞状上皮和黏液柱状上皮,未发现Warthin瘤特征性的上皮细胞,伴MAML2基因重排;Warthin瘤伴鳞状与黏液上皮化生镜下可见Warthin瘤特征性的嗜酸性双层上皮,多灶衬覆鳞状上皮和黏液柱状上皮,未检测到MAML2基因重排。结论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和Warthin瘤伴鳞状与黏液上皮化生组织学形态虽相似,但两者肿瘤性质、治疗、预后截然不同,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鄢丽敏董郁红张志勇姜海仙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CIN Ⅰ级149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级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CIN Ⅰ级患者149例,分为四组,ALA-PDT治疗38例(ALA组)、微波治疗40例(微波组)、激光治疗35例(激光组)和冷冻治疗36例(冷冻组)。四组治疗后进行疗效、不良反应评估。结果治疗后3个月,ALA 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78.9%(30/38),显著高于微波组27.5%(11/40)、激光组28.6%(10/35)、冷冻组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P< 0.05)。治疗后12个月时,ALA组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负荷量明显低于其余三组(t=10.17,P< 0.05),而 HPV转阴率明显高于其余三组(χ^2=9.16,P< 0.05);ALA组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的例数明显少于其余三组,ALA 组 CIN Ⅰ级逆转率明显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LA 组患者发生明显溃疡、感染及表浅瘢痕的病例明显少于其余三组,且疼痛评分也明显小于其余三组(P < 0.05)。结论 ALA-PDT 治疗宫颈 CINⅠ级,疗效确切,治疗后复发率较低,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刘智慧齐娜柴红姜海仙张勇
关键词:光化学疗法
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I级的临床研究
刘智慧齐娜姜海仙张勇柴红
光动力疗法是以激光、光敏剂和氧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一种非侵袭性的新技术。该课题选取CINI患者149例,经ALA-光动力治疗4次,治疗后3、6和9个月时各随访1次, 观察ALA-光动力治疗后患者疼痛程度、阴道出血量、分泌物...
关键词: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光动力治疗
大肠癌中VEGF-D、VEGFR-3表达及淋巴管生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VEGF-D、VEGFR-3的表达、D2-40阳性淋巴管特点以及淋巴管生成,分析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8例大肠癌VEGF-D、VEGFR-3表达及淋巴管密度(LVD)。结果大肠癌中VEGF-D、VEGFR-3在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79%、52%)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1%、34%),复发转移组阳性率(82%、52%)高于无复发转移组(59%、34%),生存期≤3年组阳性率(81%、62%)高于生存期>3年组(59%、35%)(均P<0.05);VEGF-D在淋巴管受累组阳性率(85%)高于无淋巴管受累组(60%)(P<0.05);LVD值在溃疡型和浸润型组中高于肿块型组,Dukes'C、D期高于DukesA、B期,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管受累组高于无淋巴管受累组,复发转移组高于无复发转移组,生存期≤3年组高于生存期>3年组(均P<0.05)。结论大肠癌中VEGF-D、VEGFR-3表达升高与促进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复发转移和预后不良有关。
张志勇姜丽高艳敏黎洁姜海仙李勇范立侨赵群焦志凯张志栋赵雪峰
关键词:大肠肿瘤VEGF-DVEGFR-3淋巴管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