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刚毅

作品数:24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瑞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韧带
  • 12篇膝关节
  • 12篇关节
  • 11篇前交叉韧带
  • 11篇交叉韧带
  • 11篇股骨
  • 9篇骨隧道
  • 9篇股骨隧道
  • 7篇术后
  • 6篇止点
  • 4篇隧道
  • 4篇X线
  • 3篇术后排尿
  • 3篇排尿
  • 3篇盆底
  • 3篇外口
  • 3篇后排
  • 3篇后外侧
  • 3篇脊髓
  • 3篇脊柱

机构

  • 16篇温州医学院附...
  • 8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姜刚毅
  • 20篇董伊隆
  • 18篇杨国敬
  • 17篇蔡春元
  • 11篇姜文辉
  • 6篇赵章伟
  • 6篇钱约男
  • 5篇汤呈宣
  • 4篇刘良乐
  • 4篇戴鸣海
  • 3篇蔡文辉
  • 3篇陈文良
  • 3篇黄益奖
  • 3篇姜文辉
  • 3篇张雷
  • 2篇张力成
  • 2篇刘美芬
  • 2篇唐小君
  • 1篇刘敏
  • 1篇潘展鹏

传媒

  • 5篇中国骨伤
  • 3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医正骨
  • 2篇温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2013中国...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解剖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下胫腓联合韧带对维持踝关节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但临床医生常忽视下胫腓联合韧带的损伤。近年来,随着运动医学的发展及对踝部损伤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对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也越来越重视。本文从下胫腓联合韧带的解剖、生物力学、损伤机制、诊断及治疗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姜文辉董伊隆姜刚毅张力成
关键词:踝损伤
PLC止点与ACL股骨隧道外口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后外侧角(PLC)股骨止点和前交叉韧带(ACL)解剖重建股骨隧道外口的位置,以获得详细的放射学资料,并为ACL和PLC一期解剖重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0例成人尸体膝部标本。克氏针标记ACL股骨隧道,克氏针标记LCL、PT止点和股骨外上髁。在侧位X线片上建立以Blumensaat线为基准的矩形,用比率的方式测量ACL隧道外口、LCL和PT止点的位置。并以外上髁为原点建立坐标轴,测量各点的坐标及3点之间的距离。结果 ACL隧道外口均位于矩形外,LCL和PT止点中心均位于矩形内。LCL止点中心在股骨外上髁近端(1.27±3.35)mm、后方(2.99±1.29)mm。PT止点中心在股骨外上髁远端(8.85±3.38)mm、后方(3.83±1.95)mm。ACL股骨隧道外口在股骨外上髁近端(16.12±5.34)mm、前方(6.84±4.17)mm。LCL与PT止点中心相距(9.67±3.92)mm,ACL股骨隧道外口与LCL止点中心相距(13.07±4.93)mm,ACL股骨隧道外口与PT止点中心相距(23.37±6.16)mm。结论揭示了LCL、PT的股骨解剖中心点和ACL股骨隧道外口位置的解剖影像学特点,为临床一期联合解剖重建提供了影像学基础。
董伊隆蔡春元钱约男赵章伟姜刚毅姜文辉杨国敬
关键词:外侧副韧带
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股骨隧道的X线测量与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解剖重建股骨隧道的位置,为临床中ACL解剖重建时隧道角度选择及术后股骨隧道的评估提供放射学数据.方法:采用30例成人尸体膝部标本,保留膝关节上下至少20 cm,排除关节明显退变、畸形及关节损伤的标本.男13例,女17例,其中左侧11例,右侧19例,年龄24 - 65岁,平均(37.3±5.2)岁.屈膝120°,关节镜下经前内辅助入路(AMP)解剖重建ACL股骨隧道,并用克氏针标记.拍摄X线侧位片,描述股骨隧道外口的位置;分别拍摄X线正侧位片,测量股骨隧道中心线与膝关节线夹角和股骨隧道中心线与股骨干长轴的夹角.结果:在股骨侧位片上,股骨隧道外口均落在所画的矩形外,股骨隧道外口位于股骨外上髁近端(3.16±2.51)mm,前方(4.25±2.16)mm.在股骨正位片上,α角为(49.5±4.6)°,在股骨侧位片上β角为(31.3±3.1)°.结论:ACL解剖重建股骨隧道外口并不干扰膝关节后外侧角的重建;屈膝120°,经AMP入路ACL解剖重建,能钻取在矢状面、冠状面上令人满意的角度.
钱约男董伊隆姜刚毅姜文辉赵章伟蔡春元杨国敬
关键词:膝关节股骨隧道X线
前交叉韧带股骨侧移植物的止点和角度对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止点定位和隧道角度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行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的47例患者,男32例,女15例;年龄19~51岁,平均35.3岁。在末次随访时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并记录以下指标:移植物在股骨止点上的位置,股骨隧道在冠状面与内、外髁连线及矢状面与股骨干轴线的夹角。根据IKDC评分,38例>90分,9例<90分。通过对两组的比较,分析各项指标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结果:IKDC评分>90分的38例股骨止点位于Blumensaat线后16.21%~53.82%,平均(29.73±4.31)%;<90分的9例股骨止点位于Blumensaat线后27.18%~72.34%,平均(46.61±3.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分的38例股骨隧道中心线与膝关节线夹角33°~67°,平均(49.5±4.72)°;<90分的9例41°~81°,平均(67.6±3.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分的患者股骨隧道中心线与股骨干长轴的夹角11°~45°,平均(31.3±5.12)°;<90分的9例为23°~56°,平均(41.2±5.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止点定位和隧道角度与术后膝关节功能关系密切,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时应尽量选择前内侧入路解剖重建。
董伊隆蔡春元姜刚毅蔡文辉陈文良黄益奖杨国敬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膝关节股骨
前交叉韧带股骨侧移植物的止点和角度对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止点定位和隧道角度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行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的47例患者,男32例,女15例;年龄19~51岁,平均25.3岁.在末次随访时摄膝关节...
董伊隆蔡春元姜刚毅蔡文辉陈文良黄益奖杨国敬
文献传递
重建钉加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治疗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重建钉加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治疗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至2009年5月,采用重建钉加拉力钉内固定治疗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3~45岁,中位数34岁。左侧6例,右侧7例。股骨干骨折按Winquist-Hansen分型:Ⅰ型2例,Ⅱ型6例,Ⅲ型3例,Ⅳ型2例;按骨折部位:中上1/3段骨折3例,中段骨折8例,中下1/3段骨折2例。股骨颈骨折按Garden分型:Ⅰ型4例,Ⅱ型6例,Ⅲ型2例,Ⅳ型1例;按骨折解剖部位分:头下型1例,经颈型7例,基底型5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5个月,中位数20.5个月。手术时间1.2~5.5 h,中位数3.3 h。住院时间6~14 d,中位数8.5 d。均未见创口感染、脂肪栓塞综合征、畸形愈合、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股骨干骨折愈合时间16~26周,中位数20周;股骨颈骨折愈合时间12~24周,中位数18周。1例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行全髋置换术后可下地活动;1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按照Friedman-Wyman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良10例,一般2例,差1例。结论:采用重建钉加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治疗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失血少、固定可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蔡春元董伊隆姜刚毅姜文辉杨国敬
关键词:股骨骨折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器
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 观察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法治疗脊髓损伤(SCI)术后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脊髓损伤术后排尿功能患者82例,按系统抽样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40)与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导尿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1~2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拔除尿管试验,并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膀胱B超检查和尿动力学测定,最后于随访结束时对2组患者进行满意度指数(PSI)评定.结果 治疗2~4周后,治疗组拔除尿管成功率为87.5%,对照组仅为42.8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有膀胱巨大结石,有25例有不同程度尿路感染;治疗组患者中未见膀胱结石和尿路感染.治疗后,2组患者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对照组患者满意1 5例(35.7%),治疗组患者满意27例(6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法可显著改善SCI术后患者的排尿功能.
刘良乐董伊隆戴鸣海汤呈宣姜刚毅刘美芬
关键词:生物反馈脊髓损伤尿流动力学
后外侧角股骨止点与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股骨隧道外口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目的测量后外侧角(PLC)股骨止点和前交叉韧带(ACL)解剖重建股骨隧道外口的位置,以获得详细的解剖学资料,并以此为ACL和PLC一期解剖重建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采用30例成人尸体膝部标本。屈膝120°关节镜下经前内辅助入...
董伊隆蔡春元姜文辉姜刚毅赵章伟杨国敬
文献传递
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1月,对17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进行保留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8~62岁,平均39.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9例,日常生活摔倒受伤6例,运动创伤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8.5d(2~14d)。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分级及Lysholm评分等评估患者手术疗效。结果:17例均获随访,时间24~39个月,平均29.5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现腘窝动脉、胫神经或腓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2例膝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1例出现关节僵硬,术后6个月予以关节镜下松解,术后积极功能锻炼,术后膝关节屈曲20°缺失,伸直正常;3例有屈曲5°~10°缺失;1例有5°过伸受限。17例后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均阴性。17例IKDC评分均达到或接近正常。IKDC总评分16例正常,1例接近正常。末次随访时IKDC主观评分为94.3±5.1,Lysholm评分为94.7±3.1。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董伊隆蔡春元姜刚毅张雷姜文辉杨国敬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关节镜
多模式电生理监测在脊柱手术中的意义及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脊柱外科的手术涉及面广,脊髓、神经根及其主要血管受损伤风险较高。过去常采用局麻手术或全麻术中唤醒方法来避免术中损伤脊髓和神经,但这样增加了手术风险和患者的痛苦,并且不适用于儿童患者。术中神经电生理的监测为脊柱手术提供了一个保护术中神经功能完整性的作用。
姜刚毅董伊隆杨国敬汤呈宣
关键词:多模式电生理监测脊柱手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