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娜

作品数:43 被引量:29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萌发
  • 7篇基因
  • 6篇种子
  • 6篇共生萌发
  • 5篇种子萌发
  • 5篇林业
  • 5篇兰科
  • 4篇新型肥料
  • 4篇植物
  • 4篇植株
  • 4篇肥料
  • 3篇愈伤
  • 3篇愈伤组织
  • 3篇育种
  • 3篇转基因
  • 3篇毛白杨
  • 3篇菌根
  • 3篇菌根真菌
  • 3篇菌株
  • 3篇抗性

机构

  • 28篇中国林业科学...
  • 17篇北京林业大学
  • 6篇北京农学院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河北大学
  • 3篇国际竹藤中心
  • 2篇长江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赤峰市农牧科...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湖南省林业科...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邯郸市环境监...

作者

  • 43篇姚娜
  • 17篇李潞滨
  • 8篇曹晓璐
  • 7篇马履一
  • 5篇贾忠奎
  • 5篇段劼
  • 5篇杨凯
  • 3篇韩烈保
  • 3篇贾黎明
  • 3篇孙磊
  • 3篇胡陶
  • 3篇岳晋军
  • 3篇郭晓军
  • 3篇顾小平
  • 2篇安新民
  • 2篇张瑞英
  • 2篇杨学文
  • 2篇刘蕾
  • 2篇杨军
  • 2篇曾会明

传媒

  • 3篇核农学报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园艺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湖南林业科技
  • 1篇草地学报
  • 1篇林业实用技术
  • 1篇湿地科学
  • 1篇Agricu...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草坪草转基因育种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转基因技术在草坪草育种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转基因育种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概述了转基因常用的方法,转基因目标,转基因植株的检测主要方法和步骤,以及现在草坪草转基因面临的主要问题。
姚娜韩烈保曾会明徐冰
关键词:草坪草抗性育种
文献传递
百合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克隆及其转化烟草的花色表达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以‘西伯利亚’百合为试材,利用PCR技术克隆了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构建了CHS基因的正义和反义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叶盘,获得了转正义CHS基因的本明烟草18株,转反义CHS基因的普通烟草21株,总转化率为26.0%。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结果显示,正义CHS转基因的本明烟草类黄酮含量升高14.0%~59.7%,反义CHS转基因的普通烟草类黄酮含量降低44.5%~76.4%。花色观察结果显示,正义转基因烟草的花瓣颜色未见变化,反义转基因烟草部分植株的花瓣颜色变浅。研究表明,CHS基因遗传转化是进行花色调控的有效手段之一。
陈洁安利清王涛姚娜李潞滨杨凯
关键词:烟草转化类黄酮
毛白杨叶片离体再生培养的基因型效应被引量:6
2007年
以5个毛白杨基因型(TC121、TC152T、C332、TC510和TC970)叶片为外植体,研究毛白杨不同基因型叶片再生能力的差异,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设计,建立并优化毛白杨叶片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毛白杨叶片离体再生能力受基因型的影响,基因型间的叶片再生率差异显著.其中基因型TC152再生率最高,在MS+6-BA 1.0 mg/L+NAA0.05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培养基上可达到97.0%;基因型TC970在MS+6-BA 0.5 mg/L+NAA 0.05mg/L+蔗糖30 g/L+琼脂6 g/L培养基上再生率可达到94.7%;经培养基优化后,基因型TC332再生率提高至72.3%,而基因型TC510和TC121再生率仍低于50.0%.
姚娜张志毅安新民王冬梅陶凤杰
关键词:毛白杨基因型
一株促进兰科种子萌发的膨大革孔菌菌株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促进兰科种子萌发的膨大革孔菌(Coriolopsis strumosa)菌株及其应用,属于共生真菌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菌株Epi910来自树兰种子组培萌发过程中的真菌,通过对从培养基、原球茎中分离获得的...
曹晓璐姚娜
文献传递
空竹悬浮细胞系的建立被引量:3
2011年
竹子悬浮细胞培养比较困难,本研究首次获得空竹悬浮细胞。以空竹种胚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建立稳定的悬浮细胞培养体系;通过固体培养法获得悬浮细胞来源的愈伤组织,可为竹类悬浮细胞系遗传转化或诱变后单克隆的筛选提供材料。空竹种胚在3/4MS+500mg/L脯氨酸+500mg/L谷氨酰胺+300mg/L胰蛋白胨+3.0mg/L 2,4-D+1.5mg/L KT+30g/L蔗糖+5g/L琼脂培养基上可脱分化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MS+500mg/L脯氨酸+500mg/L谷氨酰胺+300mg/L胰蛋白胨+1.5mg/L 2,4-D+30g/L蔗糖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3代后可建立稳定的悬浮细胞系,最佳继代周期为9d。悬浮细胞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25d后可增殖为愈伤组织,最佳接种密度为20g/L。
姚娜岳晋军顾小平杨凯李潞滨
关键词:空竹悬浮细胞细胞培养
一株促进带叶兜兰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胶膜菌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株促进带叶兜兰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胶膜菌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属于兰科植物育苗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株促进带叶兜兰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胶膜菌(Tulasnellasp.)Php86,所述胶膜菌Php86的保藏编号...
姚娜曹晓璐
文献传递
油酸基极压水性润滑添加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为提高水基润滑剂的润滑性以及抗磨减摩性能,合成一种环境友好的含极压元素P、N的油酸基极压水性润滑添加剂(OWEL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中间体聚合P-N二元醇(PG)和OWELA进行表征,用四球摩擦试验机研究PG和OWELA的润滑性能。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钢球的磨损表面进行分析,探讨其润滑机制。结果表明:相较于PG,OWELA可以显著降低水的摩擦因数和磨痕直径,可使纯水最大无卡咬载荷提高3.5倍,且具有良好防腐性能;OWELA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归因于高活性极压元素P、N与金属形成高强度的化学反应膜,以及脂肪酸分子在金属表面形成了物理吸附膜,两者起到协同增效作用。
姚娜李梅李梅李守海夏建陵许利娜杨小华
关键词:极压
3S技术在城市林业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城市林业可以概括为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生态系统中树木和森林的事业。3S技术(RS,GIS,GPS)凭借实时、高效、低劳力、智能化的特点,在城市林业中的应用日益普遍。文中从国内外城市森林资源调查、景观格局规划、健康状况动态监测、生态价值评估4个方面对3S技术在城市林业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3S技术在城市林业建设的各个方面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国内存在着数据收集成本高及来源少、成果共享不足、公众服务信息网络不健全等问题,使其在城市林业中的高效应用较国外有一定差距。
姚娜马履一杨军贾黎明段劼
关键词:城市林业森林资源调查健康监测生态价值评估
不同基因型毛白杨离体再生及细胞悬浮培养的比较研究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是我国特有的乡土树种,在我国北方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杨树育种工作面临问题主要是杨树的定向改良和缩短育种周期.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实现毛白杨的快速...
姚娜
关键词:毛白杨基因型
文献传递
树兰原球茎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功能分析
2024年
【目的】通过分析树兰原球茎内生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特征和促生功能,探究树兰种子萌发相关的核心细菌类群及生物学功能。【方法】以树兰原球茎(树兰种子在树皮基质上共生萌发、在树叶基质上共生萌发、在MS1培养基上非共生萌发)和共生萌发基质(松树皮、腐熟树叶)共5个样本为研究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萌发条件下原球茎内生细菌的16Sr RNA基因多样性,比较分析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物种组成特征,通过传统的内生细菌分离方法获得共生萌发原球茎内生细菌菌株,并进行促生潜力评价。【结果】从5个研究样本中共获得2735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属于41门453科876属,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优势门。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 A)结果表明,树兰原球茎与萌发基质细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非共生萌发原球茎与在树皮基质上共生萌发原球茎内生细菌群落结构最为接近。功能预测表明,在树叶基质上共生萌发的原球茎内生细菌固氮功能显著高于其他萌发条件。通过分离培养,共获得内生细菌19株,分属12属16种,其中鞭毛膨胀芽孢杆菌(Tumebacillus flagellatus)、Bradyrhizobium cenepequi和人参腐殖土魏茨曼氏菌(Weizmannia ginsengihumi)为共生萌发原球茎共有种;韩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koreensis)和W.ginsengihumi兼具有溶磷、产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和铁载体的潜在能力。【结论】在不同环境中萌发的树兰原球茎均有丰富的内生细菌群落定殖;从共生萌发原球茎中分离的内生细菌具有固氮、溶磷、产IAA和铁载体等促生功能。本研究为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相关微生物资源挖掘及兰科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姚娜王涛陈燕曹晓璐
关键词:兰科共生萌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