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3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09年10月宫腔镜电切粘膜下子宫肌瘤37例的手术情况和随访结果。结果:切除粘膜下子宫肌瘤直径1—4.1cm,数目1-2个,手术时间约10~100min,平均30min,出血量10-100ml,宫腔镜手术治疗0型、Ⅰ型粘膜下子宫肌瘤术后满意率100%,Ⅱ型粘膜下子宫肌瘤术后满意率为95.7%,手术均一次完成。结论:宫腔镜电切粘膜下子宫肌瘤安全有效,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最佳方法。
- 夏玉娟
-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粘膜下子宫肌瘤
- 产科因素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被引量:32
- 2016年
- 目的研究产科相关因素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发生的影响,旨在为其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足月初产妇423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221例,剖宫产组202例。行盆底结构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临床问卷调查,采用一般问卷调查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期法评分了解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和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比较与妊娠、分娩相关的不同产科因素对盆底功能的影响,调取产科住院病历统计分析产科相关因素。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产后SUI、POP的发生率为8.9%(18/202)、27.2%(55/202),阴道分娩组为15.4%(34/221)、37.6%(83/221),两组SUI、POP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SUI、POP发生的其他产科因素中,年龄、分娩前BMI、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第二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SUI、POP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P<0.05),而孕次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阴道分娩、分娩前BMI、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是产后早期女性PFD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 姜智慧夏玉娟薛华颜根喜王海燕李娟
-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产科因素
- 宫腔粘连电切术后预防再次粘连的方法探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电切术后预防再次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确诊为中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110例,进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2例予以宫腔置球囊尿管联合“O”形“T”形2枚节育环、瑞术康和戊酸雌二醇综合疗法;对照组48例予以放置金属圆形节育环和戊酸雌二醇治疗。术后3个月月经干净后复查宫腔镜,观察宫腔恢复情况,判断疗效。结果110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14个月,观察组妊娠率61.4%,对照组妊娠率25.6%,观察组月经恢复率93.5%,对照组月经恢复率60.4%,观察组术后再粘连复发率12.9%,对照组复发率47.9%,2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重度宫腔粘连切除术后宫腔置球囊尿管联合“0”形“T”形2枚节育环、瑞术康和戊酸雌二醇综合疗法可有效预防再粘连,提高月经改善率及妊娠率。
- 夏玉娟彭凤云李桂林马海琴
- 54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患者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及亚型分布情况。方法将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确诊的CIN病例546例分为CINⅠ、CINⅡ、CINⅢ三组( CINⅡ-CINⅢ归为CINⅢ),分析3组HPV感染及亚型分布情况。结果①546例患者HPV感染率86.08%(470/546),其中CINⅠ级68.92%(129/187)、CINⅡ级91.71%(166/181)、CINⅢ级98.31%(175/178),HPV感染率随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PV单一感染率71.06%(334/470),多重感染率28.94%(136/470)。3组间HPV单一及多重感染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共检出19种HPV 亚型( HPV42、43型未检出),感染率排在前6位的亚型分别为16、58、31、33、52、18型;其中CINⅠ级为16、52、58、18、31、66型, CINⅡ级为16、58、31、33、11、52型,CINⅢ级为16、58、33、31、52、18型。 HPV16型感染率随病变等级升高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徐州地区CIN 高发年龄段为31~50岁;HPV感染率随CIN等级的增高而增加;HPV16型是主要致病型,排在前6位的常见亚型为16、58、31、33、52和18型;HPV多重感染与CIN病变程度无直接相关性。
- 夏玉娟任玲石启明杨静张荣荣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上皮内瘤变基因亚型
-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取近4年中12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治疗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排气时间、停留尿管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及疾病复发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明显长于开腹手术组,排气时间、停留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与开腹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临床上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优缺点进行归纳比较,获得的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夏玉娟
-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子宫肌瘤
- 腹腔镜下子宫吊带腹壁悬吊加子宫骶骨韧带高位悬吊治疗子宫脱垂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吊带腹壁悬吊加子宫骶骨韧带高位悬吊治疗子宫脱垂的实用性,并行近期疗效评价。方法对22例子宫脱垂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吊带腹壁悬吊加子宫骶骨韧带高位悬吊术,比较术前、术后盆底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2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手术时间50-90 min,近期无盆腔脏器脱垂复发,主现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吊带腹壁悬吊加子宫骶骨韧带高位悬吊术是治疗子宫脱垂的一种疗效好、创伤小的治疗方式,尤其适合年轻女性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 夏玉娟彭凤云李桂林马海琴
-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脱垂
- 产科子宫切除18例临床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产科子宫切除情况。方法回顾本院1999年9月至2007年10月间产科子宫切除病例。结果18例子宫切除指征16例为阴道大出血,1例为合并子宫巨大肌瘤,1例为合并宫颈癌,其中胎盘因素占首位。围生儿病死率22.2%。结论子宫切除是抢救产科大出血患者的有效措施,多次刮宫、孕产、剖宫产是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加强围生期保健及计划生育是降低子宫切除的关键。
- 夏玉娟
- 关键词:产科子宫出血子宫切除
- 29例胎盘早剥临床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6年3月~2007年4月29例胎盘早剥进行回顾系性分析,临床表现主要是阴道出血和腹痛为主。结果: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引起胎盘早剥的主要原因。结论;胎盘早剥对母婴的危害重大,重视诱因及临床表现,尽早处理,以降低孕产妇的并发症,减少围产儿病死率。
- 夏玉娟
- 关键词:胎盘早剥
- 新疆奎屯市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调查与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了解新疆奎屯市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水平以及骨质疏松(OP)的患病率,分析影响OP的有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概率比率的方法在新疆奎屯市抽取8个群体,对733名40~65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BMD测定。结果①OP的患病率为30.3%。50岁以上个年龄组患病率明显高于40岁组(P<0.001)。城市妇女OP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妇女(P<0.001)。②绝经组BMD均值为0.603±0.120,未绝经组BMD均值为0.798±0.111(P<0.001)。③与BMD呈显著正相关的因素有:体重、生育年龄、每日钙剂补充、饮牛奶、锻炼。呈显著负相关的因素有:年龄、生育次数、哺乳时间、吸烟。结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BMD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受年龄、绝经因素的影响。预防OP应提倡加强锻炼、饮用牛奶、每日补充钙剂、不吸烟等。
- 夏玉娟韩静王书红
- 关键词:围绝经期妇女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生育年龄钙剂补充
- 高危人工流产术后应用芬吗通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探讨高危人工流产术后应用芬吗通预防宫腔粘连(I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高危人工流产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在临床常规处理基础上,人工流产术后当日起服用芬吗通,共28d;对照组53例,常规缩宫、预防感染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子宫内膜修复情况及宫颈、宫腔粘连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为(3.10±0.11)d,显著短于对照组(6.38±0.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4d子宫内膜厚度[(0.90±0.02)cm],较对照组[(0.49±0.02cm)]显著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例发生宫腔、宫颈粘连,IUA发生率为2.08%(1/48),而对照组IUA发生率13.21%(7/53),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人工流产术后给予芬吗通治疗不失为预防宫腔粘连的有效方法。
- 夏玉娟任玲姜智慧
- 关键词:高危人工流产宫腔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