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渊

作品数:52 被引量:195H指数:7
供职机构:茂名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新生儿
  • 13篇儿童
  • 11篇小儿
  • 8篇疗效
  • 8篇肺炎
  • 7篇疗效观察
  • 5篇综合征
  • 4篇血性
  • 4篇早产
  • 4篇早产儿
  • 4篇治疗新生儿
  • 4篇哮喘
  • 4篇急性
  • 3篇蛋白
  • 3篇毒性
  • 3篇新生儿缺氧
  • 3篇新生儿缺氧缺...
  • 3篇新生儿缺氧缺...
  • 3篇新生儿缺氧缺...
  • 3篇婴儿

机构

  • 50篇茂名市人民医...
  • 1篇茂名市妇幼保...

作者

  • 50篇唐渊
  • 23篇陈若珊
  • 19篇江莲英
  • 15篇柯桦
  • 14篇梁创
  • 11篇潘春梅
  • 6篇林华梅
  • 5篇熊锦清
  • 4篇刘传勇
  • 3篇吴锦媛
  • 3篇魏凯
  • 3篇吴珍
  • 3篇汤韶斌
  • 3篇华晓星
  • 3篇陈练
  • 2篇罗思华
  • 2篇杨育燕
  • 2篇陈自成
  • 2篇张晓凤
  • 1篇吕曦

传媒

  • 5篇河北医学
  • 4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广东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当代医学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生育健康...
  • 2篇社区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9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种球蛋白和转移因子的临床效应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和转移因子的临床效应。方法设对照组和两个治疗组,分别口服铁锌制剂和多种维生素治疗1个月的基础上,同时加肌注丙种球蛋白或转移因子4次。结果第4月、第5月两个治疗组的IgG、C3、C4均恢复正常,临床发病明显减少,症状明显减轻,两者无存在差异性,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在补充铁锌制剂和多种维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注丙种球蛋白或转移因子对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是显著的。
熊锦清陈若珊唐渊柯桦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血浆PT、APTT水平检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in time,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所分析对象分为早产儿及足月儿两组,早产儿组按胎龄分为<35W及≥35W两组。早产儿组及足月儿组均按不同日龄分为0~2 d,2 d~,1 w~,2 w~四组。入院24 h内行股静脉穿刺,用109 mmol/L枸橼酸钠真空采血管(枸橼酸钠与全血比例为1∶9)采血,用凝固法进行血浆PT、APTT的检测,并将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35W组与≥35W组及不同日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产儿组血浆PT、APTT较足月儿组明显延长,<35W组的血浆PT、APTT较≥35W组明显延长(P均<0.05);随着日龄增长,PT、APTT逐渐缩短。结论:新生儿应将PT、APTT作为常规检测项目,在防治新生儿出血,特别是早产儿的存活率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刘传勇江莲英张雄魏凯唐渊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新生儿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期25例和缓解期33例,平均(6.43±3.21)岁;另外收集普通感冒患儿35例作为对照组,平均(6.83±2.89)岁。分析比较观察组急性期、缓解期和对照组三者之间MP感染情况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的特征。结果 MP感染率在急性期均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哮喘急性期支原体抗体滴度1:320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P<0.01)。MP感染率和抗体滴度在哮喘缓解期和对照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哮喘急性期患者外周血Ig E和嗜酸粒细胞均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1);与缓解期及对照组比较,急性期外周血CD^+_4显著升高,而CD^+_8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MP感染易导致支气哮喘急性发作,且与免疫功能状态失衡有关。
谭志贞唐渊柯桦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抗体滴度嗜酸粒细胞普通感冒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5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方法将9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静脉滴注痰热清和头孢他啶,对照组静脉滴注头孢他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94.00%,73.47% (x^2=7.70,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
江莲英杨育燕唐渊
关键词:痰热清注射液头孢他啶儿童
顺尔宁、普米克令舒和博利康尼联合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8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顺尔宁、普米克令舒和博利康尼联合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符合哮喘诊断标准的哮喘发作患儿16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予普米克令舒0.5-1.5mg/次和博利康尼2.5-5.0mg/次混合后加生理盐水至2 mL,每天2次,经空气压缩泵吸入;治疗组85例,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口服顺尔宁,疗程为7d。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2.44±0.54)d及肺部体征消失时间(3.64±0.58)d均比对照组[(4.82±0.78)(、5.76±0.82)d]明显缩短(P<0.01);PEF变异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d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顺尔宁、普米克令舒和博利康尼联合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肺功能,具有协同作用,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熊锦清潘春梅林华梅唐渊
关键词:顺尔宁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哮喘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接收的6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服用8周后停药,比较两组患者气喘缓解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对两组治疗后患者进行随访,对比随访患者喘息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喘息症状缓解天数、住院天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后患者进行随访1年(每月访问1次),两组患者在发病例数、平均发病次数与呼吸道再次感染例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喘息、咳嗽、啰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应用。
罗思华唐渊陈练
关键词:孟鲁司特钠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103例误诊分析被引量:35
2002年
目的 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的误诊原因 ,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总结 10 3例误诊的CVA患儿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 CVA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 ,缺少肺部体征 ,临床上易误诊 ,本组误诊率3 2 8% ,其中误诊为支气管炎 3 3例 (3 2 0 % ) ,反复呼吸道感染 2 7例 (2 6 2 % ) ,慢性咽炎 17例 (16 5 % ) ,支原体肺炎 14例(13 6% ) ,肺门淋巴结核 7例 (6 8% ) ,百日咳 5例 (4 9% )。结论 对CVA认识不足、对病史了解不够详细、不结合全面的临床资料去综合分析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减少误诊的关键在于认识CVA的特点 ,提高医师对该病诊断的警惕性。
陈若珊唐渊熊锦清潘春梅
关键词: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CVA
美林治疗儿童感染伴高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07年
目的观察美林口服用药对儿童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观察方法,面对226例高热(肛温〉39℃)患儿分别给予:①口服美林滴剂0.2ml/kg·次或混悬液o.4ml/kg·次;②复方氨基比林0.5~1m1/kg·次肌注。结果美林在二组药物中所出现的退热时间、体温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及维持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美林对高热患儿退热作用快,维持时间长,使用方便,安全,减少由肌肉注射所造成的疼痛及恐惧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潘春梅陈若珊唐渊柯桦
关键词:美林儿童高热复方氨基比林
3%高渗盐水与20%甘露醇治疗小儿脑水肿效果对比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3%高渗盐水(hypertonic saline,HS)和20%甘露醇(mannitol,MT)治疗小儿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8月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为3~7分,均符合小儿急性感染性脑水肿诊断标准的患儿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治疗组采用3%HS以0.5~2 ml.kg-1.h-1的速度持续输入并间歇静脉注射,将血清钠维持在145~155 mmol/L;对照组MT 1~2 g.kg-1.次-1,30 min内静脉注入。两组均每6小时1次,连续使用4次,均通过深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血钠、血钾、血浆渗透压、BUN。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6 h治疗组ICP、MAP、CVP分别为(14.7±4.2)cm H2O(1 cm H2O=0.098 kPa)(79±3)mm Hg(1 cm H2O=0.133 kPa)、(8.4±2.5)cm H2O,对照组分别为(17.3±4.5)cm H2O、(84±4)mm Hg、(8.2±2.3)cm H2O,治疗后两组均可迅速降低ICP,但治疗组作用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P、CV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 h治疗组血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均增高[(145.0±4.9)mmol/L、(314.0±23.5)mosm/L],而对照组治疗后血钠及血浆渗透压均明显下降[(131.2±4.3)mmol/L、(276.8±18.6)mOsm/L],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在观察期内无一例肾功能不全。结论 3%HS可迅速降低ICP,维持MAP,稳定血钠水平和血浆渗透压,持续时间比20%MT更长,可作为小儿脑水肿的一线治疗药物。
江莲英唐渊林华梅吴锦媛华晓星
关键词:高渗盐水甘露醇脑水肿
脑电图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患儿进行随访观察,以评价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在判断高胆预后的价值。方法:对51例高胆患儿于入院后1~7d,生后28d行EEG检查,同时对患儿行随访观察和生长发育评估(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和盖泽尔生长发育评估法),评价其临床后遗症与新生儿期EEG的关系。结果:51例高胆患者儿新生儿期EEG14例异常,异常率为27%,轻度、中度、高度高胆组患儿的EEG异常率差异有显著性(χ2=9.588,P<0.05)。14例EEG异常者中,8例有神经系统后遗症,EEG异常者神经系统后遗发生率为57%,EEG轻度异常者后遗症发生率为37%,EEG重度异常者后遗症发生率为8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25.65,P<0.05)。结论:EEG异常情况与高胆患儿神经系统损害呈正相关。新生儿EEG可作为高胆早期判断病情和预后的一种有效、方便的检查手段。
陈若珊唐渊柯桦陈练熊锦清潘春梅梁创张悦
关键词:脑电图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