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崇惕

作品数:43 被引量:93H指数:8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4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3篇吸虫
  • 9篇钉螺
  • 9篇绦虫
  • 8篇湖北钉螺
  • 8篇棘球绦虫
  • 8篇虫病
  • 7篇多房棘球绦虫
  • 7篇寄生
  • 7篇寄生虫
  • 6篇幼虫
  • 5篇血吸虫
  • 5篇幼虫期
  • 5篇日本血吸虫
  • 5篇宿主
  • 5篇细胞
  • 4篇血淋巴
  • 4篇血淋巴细胞
  • 4篇生活史
  • 4篇双腔吸虫
  • 4篇吸虫病

机构

  • 43篇厦门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新疆地方病防...

作者

  • 43篇唐崇惕
  • 10篇唐仲璋
  • 7篇卢明科
  • 5篇彭文峰
  • 4篇郭跃
  • 4篇王彦海
  • 3篇陈晋安
  • 2篇崔贵文
  • 2篇舒利民
  • 2篇唐亮
  • 2篇王逸难
  • 2篇黄大明
  • 1篇林秀敏
  • 1篇陈清泉
  • 1篇吕洪昌
  • 1篇李庆峰
  • 1篇陈东
  • 1篇周克夫
  • 1篇姜谧
  • 1篇王云

传媒

  • 10篇中国人兽共患...
  • 6篇Curren...
  • 4篇寄生虫与医学...
  • 4篇武夷科学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大自然探索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实验生物学报
  • 1篇中国兽医科技
  • 1篇地方病通报
  • 1篇中共福建省委...
  • 1篇四川动物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水生生物学集...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5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3
  • 4篇1992
  • 2篇1990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西伯利亚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泡状蚴在小白鼠发育成熟的比较被引量:5
2001年
本文报道人兽共患的泡状肝包虫病原,西伯利亚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sibiricensis(Rausch and Schiller,1954)泡状蚴和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Leuckart,1863)泡状蚴在KM株小白鼠发育成熟过程比较观察的结果。此两虫种泡状蚴的发育成熟过程仍然和它们早期发育的规律(唐崇惕等,2001)相同。虽然它们成熟的泡囊都被着生在网状结构中的许多原头节所充满,但是在多房棘球绦虫9-14个月的泡状蚴,仍然可以见到它们的原头节和网状结构都是起源于泡囊囊壁内表面的胚细胞层,并且始终保持与该层的联系。而西伯利亚棘球绦虫泡状蚴在鼠肺脏或肝脏的各泡囊中的原头节和网状结构是由可移动的胚细胞团发育生成,它们与泡囊囊壁没有如前者样的联系。西伯利亚棘球泡状蚴在各别小白鼠肝脏也能发育成熟,但不正常,宿主反应异常强烈。
唐崇惕陈晋安唐亮崔贵文钱玉春康育民吕洪昌
关键词:多房棘球绦虫小白鼠发育成熟
叶巢外睾吸虫幼虫期在湖北钉螺体内的发育及生活史研究被引量:9
1997年
叶巢外睾吸虫(ExorchisovariolobularisCao,1990)是寄生在福建闽江口的鲶鱼(Parasilurusasotus)的肠道中。在闽江两岸的图氏窄口螺(StenothyratoucheanaHeude)虽曾见到此类吸虫的幼虫期,但其生活史未经研究。本文报告在实验室内用湖北钉螺(Oncomelaniahupensis)作为实验贝类宿主所进行的感染试验,并观察了本吸虫的全程生活史各阶段发育的情况。此类吸虫毛蚴到贝类宿主体内只经过一代胞蚴,一代雷蚴和尾蚴的发育,而后期尾蚴在作为第二中间宿主的小鱼体中发育形成囊蚴。全程生活史从秋天到翌年初夏历时需半年。
唐崇惕王云
关键词:湖北钉螺生活史发育
我国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麓泡状肝包虫种类的研究I.多房棘球绦虫被引量:8
2006年
人兽共患泡状(多房)棘球蚴病的病原种类,一向人们都认为只有多房棘球绦虫一种,其中包含分布在不同地区的2-3个地理株(或亚种)(Vogel,1957;KumaratilakeandThompson,1982;Miyazaki,1991;等)。但在我国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北麓呼伦贝尔草原,却存在着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multilocularisLeuckart,1863)的所谓三个“地理株(或亚种)”:欧洲的多房棘球绦虫、冻土地带的西伯利亚棘球绦虫和苏俄的多房棘球绦虫。它们在内蒙古不仅存在于同一流行区,而且成虫常混合感染于同一终宿主沙狐的体内。2001年,作者再次检查呼伦贝尔的沙狐151只,从中检出19只感染有泡状棘球绦虫成虫,其中有9只混合感染上述的不同形态的三虫种。观察了它们成虫的埋蜡连续切片的制片,说明它们的子宫是各有稳定不变的结构。这三虫种经人工感染数百只实验鼠,比较观察了各虫体幼虫期大量的埋蜡连续切片,再次证实此三虫种在中间宿主鼠类体内发育的幼虫期,是各有一定的结构和发育格式。本文着重介绍欧洲型多房棘球绦虫的成虫子宫结构和它幼虫期发育。
唐崇惕崔贵文钱玉春康育民彭文峰王彦海吕洪昌陈东
关键词:多房棘球绦虫子宫
寄生虫病原的生物多样性
唐崇惕
关键词:病原种类寄生虫生物多样性
枝腺科(Lecithodendriidae Odhner)吸虫一新属新种被引量:2
1982年
本种吸虫的标本系上海第一医学院叶英教授生前赠送的。本种吸虫寄生在猕猴 Macacamulatta mulatta Zimmer.肠内。猕猴系我国南方普通猴类,据以往的报告,广布于横断山脉以东、秦岭以南的地区。据文焕然等(1981)的研究报告,地方志、物产志的记载以及实地调查,知道我国境内猕猴的分布可达到陕甘秦岭以北北纬40°或稍北的地区。在福建省建阳地区以往也有猴群。
唐仲璋唐崇惕
关键词:新属新种
西伯利亚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泡状蚴在长爪沙鼠体内发育的比较被引量:8
2001年
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捕获的沙狐 (Vulpes corsac)小肠中收集到的西伯利亚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sibiricensis)和多房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的成虫 ,经人工感染实验小白鼠 ,用在小白鼠体内发育的两种泡状蚴(Alveolar echinococcus)的微量物质 ,分别经腹腔接种到实验室饲养的长爪沙鼠 (Merionesunguiculatus) ,结果再次证实此两种棘球绦虫具有完全不同发生形式的泡状蚴和不同的宿主反应以及西伯利亚棘球绦虫种的独立性。
唐崇惕陈晋安唐亮崔贵文吕洪昌钱玉春康育民
关键词:多房棘球绦虫长爪沙鼠
钉螺感染目平外睾吸虫的分泌物及其对杀灭不同时间再感染日本血吸虫幼虫的进一步观察
2018年
目的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先感染目平外睾吸虫(Exorchis mupingensis)虫卵后,再间隔不同时间感染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毛蚴,观察螺体分泌物的强度对血吸虫幼虫损害和被杀灭情况的关系。方法钉螺感染目平外睾吸虫后分别于21d、37d、55d、70d和85d再感染血吸虫毛蚴。钉螺经双重感染后4-82d,作钉螺整体连续埋蜡切片、染色制片和全片观察,并记录血吸虫幼虫残体数。结果与结论单独感染外睾吸虫的钉螺,和两吸虫感染间隔时间为21-85d的钉螺,螺体都产生大量血淋巴细胞和分泌物,它们会围攻再侵入的日本血吸虫早期幼虫并侵入其体内,血吸虫幼虫结构发生异常、停止发育直至死亡。两种吸虫双重感染的间隔时间愈长,螺体血淋巴细胞数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少;而螺体分泌物不断增多,并见于血吸虫幼虫残骸内,螺体攻击血吸虫幼虫的效力愈强。这现象在单独感染日本血吸虫的钉螺体内未见到。
唐崇惕卢明科彭文峰陈东
关键词:湖北钉螺日本血吸虫血淋巴细胞分泌物
我国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麓泡状肝包虫种类的研究 II.西伯利亚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sibiricensis Rauschet Schiller,1954)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Rausch and Schiller(1954)在美国阿拉斯加白令海峡St.Lawrence岛从北极狐(Alopex lagopus)和雪撬狗(sledge dogs)发现西伯利亚棘球绦虫新种(Echinococcus sibiricensis sp.nov.),但诸多学者认为E.sibiricensis Rausch et Schiller,1954是欧洲的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Leuckart,1863)的地理株(或亚种)(Vogel,1957;Skrjabin and Abuladze,1964;Kumaratilake and Thompson,1982;Meyajaki,1991等)。于1985-2002年间,作者在我国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麓草场多年进行泡状棘球蚴(alveolar Echinococcus)病原的野外调查和实验室鼠类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发现该地区同地点存在有北美西伯利亚棘球绦虫、欧洲多房棘球绦虫及苏俄多房棘球绦虫三种不同"地理株",而且三种成虫常混合感染于同一终宿主沙狐(Vulpes corsac)的体内,它们的幼虫期也存在于当地的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2001年,作者再次检查当地沙狐151只,从中检出19只感染有泡状棘球绦虫成虫。含成熟虫体的13只阳性沙狐中,感染西伯利亚棘球绦虫有11只,其中2只单独感染此虫种,另9只还混合感染了欧洲多房棘球绦虫及苏俄多房棘球绦虫三虫种。在呼伦贝尔草原的泡状棘球蚴病原中,西伯利亚棘球绦虫是优势种,它在终宿主沙狐和中间宿主的感染率都高过其他虫种。本文着重介绍西伯利亚棘球绦虫的成虫子宫结构和它幼虫期在野外布氏田鼠及人工感染实验鼠体内的发育情况。
唐崇惕崔贵文钱玉春康育民彭文峰王彦海吕洪昌陈东
关键词:子宫
中华双腔吸虫与胰阔盘吸虫成虫体表亚显微结构的观察比较被引量:2
1985年
国内外有关双腔科Dicrocoeliidae吸虫亚显徽结构资料均较少见。最近作者从数种双腔吸虫尾蚴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它们相似但又具有明显的差别(唐崇惕等,1984)。本文进而对该科的中华双腔吸虫和胰阔盘吸虫成虫体表亚显微结构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唐崇惕崔贵文钱玉春何毅勋
关键词:胰阔盘吸虫生殖孔体表亚显微结构细胞超微结构
蚴形属吸虫一新亚属新种Cercarioides(Eucercarioides) hoepplii subgen and sp. nov. (Trematoda:Heterophyidae)
1992年
本文记述吸虫纲、异形科、蚴形属的一新亚属,定名为何氏蚴形吸虫新亚属及新种Cercarioides(Eucercarioides)hoepplii subgen.and.nov.。标本采自福建福鼎沙埕的黑尾鸥(Larus crassiostris Vieillot)肠管。本文对本类吸虫的宿主分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唐仲璋唐崇惕
关键词:吸虫纲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