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宝林
- 作品数:31 被引量:7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陈独秀与五四运动被引量:7
- 1999年
- 本文认为,陈独秀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而且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新文化运动呼喊民主与科学,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培养了一批青年领袖和文化精英,为五四运动准备了组织条件;
- 唐宝林
- 关键词:五四运动文化运动新青年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
- 伊罗生与《中国论坛》被引量:4
- 1995年
- 伊罗生与《中国论坛》唐宝林伊罗生与《中国论坛》,涉及到30年代的中国共产党、周恩来、宋庆龄领导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托洛茨基和中国托派等多方面的关系,可是过去写中共党史,都不提它。我研究宋庆龄、中国托派史时,作了一些探索,由于材料有限,也没有很深入。最...
- 唐宝林
- 关键词:托洛茨基主义国民党政府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中国大革命宋庆龄托派
- 宋庆龄述论被引量:8
- 1989年
- 宋庆龄是我国众所熟知的一位杰出的女革命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伟大的爱国者,又是国际知名的为人类的和平、进步与友谊而热诚奋斗的卓越战士。她是本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她的一生,是革命的、战斗的一生。从1893年诞生。
- 尚明轩唐宝林
- 关键词:宋庆龄爱国者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共产党
- 五四运动研究中的一枝奇葩──评《武汉五四运动史》被引量:5
- 2000年
- 唐宝林
- 关键词:书评历史研究
- 中国学术界为陈独秀正名纪事被引量:1
- 2002年
- 改革开放前,陈独秀头上戴有九顶'帽子':机会主义的二次革命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托陈取消派、反共产国际、反党、反革命、汉奸、叛徒。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术界遵照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陈独秀一生的思想和活动。
- 唐宝林
- 关键词:二次革命论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托派中国大革命
- 百年风云一面镜——评《陈独秀一家人》被引量:1
- 1995年
- 作为一位研究陈独秀多年的历史工作者,读了吴晓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破屋春秋——陈独秀一家人》一书后,虽然对其中大多数史实早已熟悉,但仍被该书丰富的史料、广阔的视野、深刻的内涵和感人的情节所吸引,眼眶几度湿润。 该书以陈独秀为中心,写了从他祖辈到孙辈五代几十个人物近一百年的奋斗和坎坷遭遇,时跨清末、北洋、国民党直到今天四个时代,可算是一幅中华民族百年风云缩影的历史画卷。 陈独秀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特殊人物。
- 唐宝林
- 关键词:历史地位中国近代史国民党政府
- 陈独秀与瞿秋白(续)
- 三、两个光明磊落的人由上可见,瞿秋白和陈独秀都是心与行分裂的二元人物。自己有主见,却偏偏要按照别人的意志甚至于错误的路线办,此其一。其二,也是更深刻的,是瞿秋白在《多余的话》中自我解剖的那样,由
- 唐宝林
- 关键词:毛泽东瞿秋白
- 文献传递
- 评《论危机——1926至1929年的中国革命》被引量:1
- 1996年
- 日本青年学者绪形康专著《论危机——1926至1929年的中国革命》(以下简称《论危机》),虽然只选取了一小段中共党史作为研究对象,却较全面论述了中共成立73年来的两条路线斗争,企图为中共探索克服“左”右倾错误危机的经验教训。这是外国学者论中共党史少见的一部著作。它有以下特点: 一、历史现实的巧妙联系 历史与现实是不可分割的。《论危机》论历史,却在“序论”中开宗明义以邓小平1992年南方讲话为其出发点,把讲话中的“警惕右,但是主要防止‘左’”的著名论断作为全书的中心思想。
- 唐宝林
- 关键词:邓小平中共党史资本主义右倾错误中国学者党内斗争
- 试论陈独秀与托派的关系被引量:3
- 1981年
- 陈独秀与托派的关系,是陈独秀后期历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被搞得十分混乱。本文试就自己所能接触到的有关资料,作一初步探讨。一、机会主义与托洛茨基主义的结合众所周知,中国早期的托派基本上是由两部分人组成的:一部分是莫斯科留学生中的托派分子;一部分是以陈独秀为首的在大革命时期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
- 唐宝林
- 关键词:托洛茨基主义托派共产国际机会主义反对派无产阶级专政
- 歌颂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首壮丽赞歌——中国学术界为陈独秀正名的艰难历程被引量:5
- 2002年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中国学术界遵照党的“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精神 ,以严谨的治学态度 ,对陈独秀一生的思想和活动 ,重新进行考察 ,发现过去给他扣上的九顶帽子 ,均不能成立 ,有些是似是而非。此案是中共党史上第一桩最大的冤假错案。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又影响和推动上层领导 ,逐步改变了过去关于陈独秀的一些不实之词。本文试对这一正名的艰难历程 。
- 唐宝林
-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右倾机会主义托洛茨基派右倾投降主义历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