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极早产儿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11家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早产儿(胎龄<32周)的一般资料,分析其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极早产儿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极早产儿2339例,其中存活2010例(85.93%),无严重并发症存活1507例(64.43%)。胎龄22~25^(+6)周、26~26^(+6)周、27~27^(+6)周、28~28^(+6)周、29~29^(+6)周、30~30^(+6)周、31~31^(^(+6))周各组极早产儿存活率分别是32.5%、60.6%、68.0%、82.9%、90.1%、92.3%、94.8%,随着胎龄增加,存活率呈升高趋势(P<0.05);相同胎龄分组下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分别是7.5%、18.1%、34.5%、52.2%、66.7%、75.7%、81.8%,随着胎龄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呈升高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母亲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极早产儿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而1 min Apgar评分≤3分是极早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是存活极早产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保护因素(P<0.05),而5 min Apgar评分≤3分、母亲绒毛膜羊膜炎是存活极早产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极早产儿存活率与胎龄密切相关。1 min Apgar评分≤3分可增加极早产儿死亡的风险,而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母亲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与死亡风险降低有关。5 min Apgar评分≤3分和母亲绒毛膜羊膜炎可增加极早产儿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胎龄大、出生体重大可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目的探讨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和评估项目(newborn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 care and assessment program,NIDCAP)在早期早产儿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临床上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改善神经发育预后。方法 2014年1-5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n=41)和对照组(n=41)。对于干预组,入院即开始给予NIDCAP干预,对照组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评估两组早产儿在足月前的GMs。结果正常GMs NIDCAP干预组34例(82.9%),多于对照组[22例(53.6%)],而单调性扭动运动[5例(12.1%)]、痉挛-同步性扭动[2例(4.8%)]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分别为12例(29.2%)和7例(1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NIDCAP干预可提高早期早产儿足月前正常GMs发生率,减少异常GMs发生率,可能会对神经发育结局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