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爱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絮凝
  • 5篇絮凝剂
  • 5篇生物絮凝
  • 5篇生物絮凝剂
  • 4篇废水
  • 3篇淀粉废水
  • 3篇有机化学
  • 3篇微生物絮凝
  • 3篇微生物絮凝剂
  • 2篇蛋白
  • 2篇蛋白类
  • 2篇电化学
  • 2篇絮凝特性
  • 2篇有机化学教学
  • 2篇糖蛋白
  • 2篇糖蛋白类
  • 2篇培养温度
  • 2篇纳米
  • 2篇课堂
  • 2篇化学教学

机构

  • 1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0篇青岛职业技术...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4篇周爱华
  • 7篇梁生康
  • 5篇王修林
  • 5篇单宝田
  • 2篇王爱萍
  • 1篇宋丹丹
  • 1篇石昕
  • 1篇苏荣国
  • 1篇鲁晓泽
  • 1篇汪卫东
  • 1篇徐会
  • 1篇隋晶

传媒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山东化工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江西科学
  • 1篇广州化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青岛职业技术...
  • 1篇Agricu...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6
  • 3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鞘鞍醇杆菌及用它制备糖蛋白类生物絮凝剂的方法
一种嗜温鞘鞍醇杆菌BF-QSH7,其特征是保藏单位为武汉保藏中心,保藏号为M.204033。它可用于制备糖蛋白类生物絮凝剂,制备时向淀粉废水中加入(NH<Sub>4</Sub>)<Sub>2</Sub>SO<Sub>4<...
王修林梁生康周爱华单宝田
文献传递
水热合成时间对纳米MnO_2超电容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以KMnO_4和MnSO_4·H_2O为原料,利用水热合成纳米MnO_2。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测试(BET)、循环伏安(CV)、恒流充放电以及交流阻抗(EIS)等方法研究水热合成时间对产物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合成为棒状纳米级α-MnO_2,随着水热合成时间增加,结晶度增加;水热合成纳米α-MnO_2在1 mol/L Na_2SO_4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电容性能,其中水热合成24 h制备棒状纳米MnO_2具有较高比电容,其真实电容量达到189 F/g;交流阻抗测试表明水热合成24 h制备的纳米MnO_2样品法拉第电荷传递能力和离子在电解液与活性材料界面的扩散能力得到提高,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王爱萍周爱华
关键词:纳米MNO2水热法纳米棒电化学电容器
翻转课堂模式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学理念的更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和"忽视学生的个性需求"等很多弊端,突显出在教学中的优势。以有机化学为例,在课前资料准备、课堂教学活动实施和课后拓展等方面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初步验证。实践证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活力。
周爱华吕广宇鲁晓泽石昕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模式
一株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被引量:8
2005年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絮凝剂产生菌Q-7,经鉴定为嗜温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thalpophilum),这是首次发现鞘氨醇杆菌产生絮凝剂。该菌能在淀粉废水中生长并产生絮凝剂,最佳培养条件为:(NH4)2SO41.9g、pH7.0、温度30℃、淀粉废水1L。该菌利用淀粉废水产生的絮凝剂能促进活性污泥的脱水作用。
周爱华梁生康单宝田王修林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淀粉废水
浅析如何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有机化学教学被引量:1
2024年
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就是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训练,也要注重将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的培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机化学通过确定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挖掘凝练提升内生性课程思政要素、实施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将工匠精神培育多维度、全过程、全方位地融入到教学中,发挥了教书育人的作用,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周爱华
关键词:有机化学
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微生物絮凝剂是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分泌的一类具有絮凝活性的高分子聚合物。与传统的无机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微生物絮凝剂的突出优点是无毒、易于生物降解、对环境友好。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微生物絮凝剂正在成为国内外研究开发...
周爱华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特性生物降解废水处理
文献传递
鞘氨醇杆菌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组成及絮凝特性被引量:3
2006年
首次发现从青岛市团岛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的嗜温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thalpophilum)产生絮凝剂,研究了该菌株所产絮凝剂的理化性质和絮凝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所产絮凝剂MBFQ-7是1种酸性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组成。絮凝实验表明,当微生物絮凝剂用量为7~8mg/L,pH=3~7,温度20~80℃时,MBFQ-7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
单宝田周爱华梁生康王修林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活性多糖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铜绿假单胞菌摄取烷烃的强化机制被引量:11
2006年
考察了2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以正十六烷为底物生长的不同方式,并初步探讨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烃类降解菌摄取烷烃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菌株O-2-2在正十六烷中的生长明显快于PS-1,生长过程中O-2-2分泌出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正十六烷被完全乳化.另外,O-2-2菌细胞表面疏水性高于PS-1,而加入鼠李糖脂使得菌体细胞中脂多糖含量减少,菌细胞表面疏水性明显提高.上述结果表明,鼠李糖脂主要通过乳化疏水性底物和提高降解菌表面疏水性两种机制强化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对烷烃的摄取.
梁生康苏荣国王修林周爱华汪卫东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正十六烷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疏水性
不锈钢表面纳米SnO2/TiO2复合薄膜制备及防腐蚀性能被引量:3
2020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锈钢基体(304ss)上制备叠层式纳米SnO2/TiO2复合薄膜。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纳米复合薄膜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通过交流阻抗技术(EIS)和极化曲线(Polarization Curves)电化学方法研究不锈钢表面纳米复合薄膜在模拟海水体系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制备叠层式纳米复合薄膜TiO2为锐钛矿型,SnO2为金红石型;不锈钢表面构筑叠层式纳米SnO2/TiO2复合薄膜颗粒粒径小,分布均匀且表面致密。电化学测试表明,叠层式纳米SnO2/TiO2复合薄膜阻抗值高于TiO2薄膜,且对不锈钢基体阳极反应有明显钝化过程,具有良好防腐蚀性能;同时叠层式纳米SnO2/TiO2复合薄膜存在最优叠加SnO2层数,叠加3层SnO2的纳米SnO2/TiO2复合薄膜电极防腐蚀性能最佳。
王爱萍周爱华
关键词:二氧化钛二氧化锡电化学耐腐蚀性
PPy/SA/SDS气凝胶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2024年
利用原位化学氧化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聚吡咯/海藻酸钠(PPy/SA)气凝胶和十二烷基磺酸钠掺杂型聚吡咯/海藻酸钠(PPy/SA/SDS)气凝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扫描电镜(SEM)对气凝胶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对气凝胶在亚甲基蓝吸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磺酸钠掺杂型聚吡咯/海藻酸钠(PPy/SA/SDS)气凝胶密度大,表面致密,内部具有相互连接通道的三维多孔结构且力学性能优异。PPy/SA/SDS气凝胶吸附性能优于PPy/SA气凝胶,最大吸附容量为17.78 mg/g;二次吸附其吸附容量为14.33 mg/g。PPy/SA/SDS气凝胶对亚甲基蓝吸附过程符合拉格朗日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周爱华王爱萍隋晶
关键词:海藻酸钠聚吡咯十二烷基磺酸钠气凝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