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晓雷

作品数:33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建筑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火烧迹地
  • 11篇迹地
  • 10篇植物
  • 10篇群落
  • 9篇青藏
  • 9篇青藏高原
  • 9篇青藏高原东北...
  • 7篇云杉
  • 7篇冷杉
  • 6篇杉林
  • 6篇冷杉林
  • 5篇植物群
  • 5篇植物群落
  • 5篇自然保护区
  • 5篇保护区
  • 4篇土壤
  • 4篇区系
  • 4篇自然保护
  • 4篇灌木
  • 3篇云冷杉

机构

  • 33篇甘肃农业大学
  • 5篇广西大学
  • 3篇甘肃省林业调...
  • 2篇金昌市人民政...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白水江国家级...
  • 1篇宁夏林业研究...

作者

  • 33篇周晓雷
  • 10篇田青
  • 6篇黄海霞
  • 3篇闫月娥
  • 2篇刘晓娟
  • 2篇武利玉
  • 1篇孙学刚
  • 1篇马维伟
  • 1篇任珺
  • 1篇马彦军
  • 1篇栾文举
  • 1篇张可荣
  • 1篇王志泰
  • 1篇马瑞
  • 1篇王辉
  • 1篇王立
  • 1篇赵飞
  • 1篇杨洁

传媒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草业学报
  • 3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中国野生植物...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园林
  • 2篇生物资源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中国林业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中草药
  • 1篇广东园林
  • 1篇草地学报
  • 1篇草原与草坪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年份

  • 2篇2025
  • 7篇2024
  • 9篇2023
  • 8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02
  • 1篇200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阳坝森林康养适宜性评价
2024年
后疫情时代,以往被忽视的亚健康、老年群体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国内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以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阳坝为例,通过网络问卷调查、GIS分析、模糊数学计算等方法,建立康县阳坝森林康养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了4个准则层次指标和19个指数层次指标。结果表明,康县阳坝森林康养适宜性评级综合得分为81,为较适宜森林康养基地。从准则层单排序得分看,森林质量的森林面积、康养维度质量的温度、基质质量的水环境质量、康养项目质量的康养类型丰富性得分最高,分别是28.400、19.980、51.072和16.575。基于总排序,温度和森林面积两个指标得分最高,森林康养的康养项目质量普遍偏低,说明康养项目特色不突出、种类不丰富、健身设施和医疗设施不齐全、医务人员配备不高,无法满足森林康养需求。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基地康养项目存在的不足,从低山—茶园康养、高山—森林康养、森林—氧吧康养和森林—水康养4个方面提出项目活动优化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康县森林康养基地康养的项目和内涵。目前国内森林康养基地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制定适合于不同森林康养基地的统一指标体系应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苏静怡郭思淼胡童童陈鹏周晓雷
关键词:适宜性
西藏温泉蛇血红蛋白高原低氧适应性分子机制研究
2024年
本文结合基因组学、分子进化以及计算生物学等分析方法,对西藏温泉蛇(Thermophis baileyi)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基因家族成员、基因簇结构和蛋白质结构等进行研究,探索西藏温泉蛇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西藏温泉蛇基因组中包含2个α珠蛋白基因和2个β珠蛋白基因,其中β珠蛋白基因簇高度保守,α^(A)珠蛋白基因在有鳞目祖先分化及形成蛇类和蜥蜴类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转座事件,转座后在蛇类中的排列模式为(5′-RREB1,SSR1,α^(A),RIOK1,DSP-3′)。西藏温泉蛇α^(D)和β^(2)基因分别有2个和4个潜在的正选择位点,其中α^(D)亚基p.Arg9Lys和p.Val36Thr突变使得该亚基血红素口袋体积增大和亲水性升高,这有利于提高O2的运输效率。β^(2)亚基p.Ser53Asn突变导致血红素口袋的亲水性升高,p.Ile112Leu、p.Thr135Cys和p.Ala139Ser突变使得β^(2)亚基内部稳定性升高,这有利于相应蛋白质亚型在红细胞中的积累。另外,与剑纹带蛇(Thamnophis sirtalis)相比,西藏温泉蛇(α^(D)β^(2))2亚型αβ/αβ间盐桥和氢键数量明显减少,使得T-R态的转变过程易发。综上,西藏温泉蛇α^(D)和β^(2)基因正选择突变导致的蛋白质构象和理化性质的变化可能会使得Hb相应亚型的氧亲和力升高,从而提高低氧条件下氧运输的效率。
齐建伟黄海霞赵飞张晓玮周晓雷鲁松松
关键词:血红蛋白分子进化蛋白质结构
酒泉花城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群落组成及其类型被引量:3
2022年
采用踏查、样线及样方法调查花城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植物种类和群落组成,分析研究其植物组成、地理区系、生活型成分及群落组成特征,为管理部门进行科学管理区域植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湿地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生活型成分及群落组成特征。结果表明:(1)花城湖国家湿地公园共有维管束植物35科79属93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双子叶植物24科58属67种,单子叶植物8科18属23种;单种科20科,占总科数的57.14%,单种属68属,占总属数的86.08%;(2)北温带分布科有8科,占总科数的23.52%,北温带分布属有26属,占总属数的33.33%,种子植物区系成分表现出较为简单,以温带分布占优势的特点;(3)草本植物占总种数的75.27%,且以草本植物占优势,表现为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4)区域共有12个典型干旱区湿地植物群系,呈现出群系种类丰富,但结构相对简单且组成单一的特点。
杨富强田青周晓雷
关键词:植物区系生活型
迭山北坡云冷杉林火烧迹地灌木树种种间关联性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揭示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迭山北坡云冷杉林火烧迹地灌木树种种间关联性。[方法]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联结系数(AC)和Jaccard相似系数(PC)4种方法,研究火烧迹地灌木群落17种灌木的种间关联性。[结果]总体联结性VR值等于0.93;χ^(2)检验显示有9个种对达到极显著正联结,2个种对达到显著联结,125个种对呈不显著联结;联结系数AC值在[0.6,1]的种对共有27对、在[0.2,0.6)的种对共有9对、在[-0.2,0.2)的种对共有40对,在[-0.6,-0.2)的种对共有13对,在[-1,-0.6)的种对共有47对;Jaccard相似系数PC值在[0.57,1]的种对共有17对、在[0.29,0.57)的种对共有12对、在[0,0.29)的种对共有107对,各研究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相似,但各检验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结果显示各种对间的关联性不强,达到显著和极显著的种对很少,群落物种间总体联结性呈不显著负联结趋势。[结论]火烧迹地灌木树种种间的关联性不强,群落稳定性不高,灌木树种种间联结性主要受植物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和人为活动、土壤、气候、竞争以及化感作用等方面影响。
赵安田青周晓雷史瑞锦黄海霞曹雪萍陆刚周旭姣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灌木树种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冷杉林火烧迹地不同坡向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2
2022年
采用野外调查与植物群落相似性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冷杉林火烧迹地不同坡向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经过火后15年恢复,云杉-冷杉火烧迹地有草本植物22科40属46种,其中优势科有菊科,种类数最多(11种),其次为毛茛科6种,伞形科4种,蓼科3种,茜草科、龙胆科、蔷薇科和忍冬科各2种;在草地北坡、西北坡、东北坡和东坡分别分布着高山冷蕨+密生薹草+总状橐吾群落、密生薹草+高山冷蕨+野草莓群落、密生薹草+野草莓+箭竹群落和密生薹草+野草莓+总状橐吾群落;北坡的Margar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东坡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高,而4个坡向草地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同坡向植物群落存在一定的梯度格局,但是彼此分布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得出:随着坡向由阴坡(北坡)到半阳坡(东坡)的变化,植被盖度逐渐减小;北坡的Margar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最大,其次是西北坡和东北坡,而东坡的最小;不同坡向植被类型分异现象较弱,植物群落存在相似性。
周晓雷闫月娥张婧周旭姣闫永琴杨富强曹雪萍赵安赵艳丽苏静怡
关键词:火烧迹地群落结构
崆峒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野生植物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对崆峒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野生植物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共布设26个20 m×20 m的标准样地,共调查野生维管植物86科230属323种。对植物群落外貌分析发现,研究区野生群落的外貌结构层次清晰,其中高位芽占比达到43.34%,地面芽植物占比23.30%,地上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分别占比为18.58%和8.98%,地下芽植物最少,仅有5.80%;主要以纸质4级中型叶的中高位芽植物和草质3级小型叶的地面芽植物为主,反映出半湿润暖温带气候区所具有的谱系特征。野生植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乔木层以青榨槭(Acer davidii)、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少脉椴(Tilia paucicostata)、毛桃(Prunus davidiana)等为主要的优势种;灌木层以箭竹(Fargesia nitida)、毛叶欧李(Cerasus dictyoneura)、栓翅卫矛(Euonymus phellomanus)分布密集,为主要的优势种;草本层中除了有较多的蕨类草本植物外,其优势种主要有地丁草(Corydalis bungeana)、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等。在径级结构分析中,径级分布比较规整,随着径级等级的增加从Ⅰ至Ⅴ,植株数整体呈急剧下降的趋势。采用Margalef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Simpson优势度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崆峒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典型野生植物群落进行分析,不同的野生群落物种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但四个指数在群落层次的变化趋势中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周玉霞郭馨逸胡童童杨富强周晓雷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野生植物群落
甘肃景泰白墩子盐沼国家湿地公园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2025年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养分循环动态的科学,是生态学的重要领域。以甘肃景泰白墩子盐沼国家湿地公园表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依据8类典型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布设24组样点,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及全钾(TK)之间的相关性及差异性,旨在揭示白墩子盐沼国家湿地公园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SOC、TN、TP、TK、C/N、C/P、N/P、N/K)以及群落类型和土壤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为白墩子盐沼国家湿地公园的科学管理和生态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SOC、TN、TP、TK的平均值分别为8.20、0.96、0.21、1.85 g·kg^(-1);化学计量比C/N、C/P、N/P、N/K的均值分别为10.34、52.96、7.54、0.99;(2)各植物群落土壤之间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土壤SOC含量为柽柳(Tamarix chinensis)群落最大,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最小;土壤TN含量为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群落最大,是碱蓬(Suaeda glauca)群落的2.03倍;土壤TP含量柽柳(Tamarix chinensis)群落最大,为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群落的4.50倍;土壤TK含量柽柳群落最大,是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a)群落的8.80倍;(3)研究区内土壤SOC、TN、TP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4)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有效磷、p H及地上生物量是解释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异的重要因子,三者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贡献率达68.10%。综上所述,研究区内土壤SOC、TN、TP、TK含量均低于中国沼泽湿地土壤平均水平,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SOC、TN、TP、TK含量较为匮乏;各植物群落间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有效磷、p H及地上生物量是影响白墩子盐沼国家湿地公园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土壤理化因子;土壤N/P低于14,表明土壤TN含量是限制湿地公园灌丛生长的主要因素。
郭思淼周晓雷任菊王润龙樊玉科刘锐张晓玮
关键词:土壤盐沼湿地理化性质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天山云杉潜在分布区预测被引量:2
2024年
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是天山地区最主要的树种之一,为天山山地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气候相似性原理以最大熵(MaxEnt)模型为基础结合ArcGIS预测当前(2000—2020年)与2020—2040年、2040—2060年两个时段3种气候情景低温室气体排放条件(SSP1-2.6)、中温室气体排放条件(SSP3-7.0)和高温室气体排放条件(SSP5-8.5)下天山云杉的潜在分布范围,并分析影响天山云杉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对天山云杉的分布区预测可信度高,所有模型AUC值均大于0.99。温度(等温性、季节性温度变异、年平均温度)与降水(最冷季度的降水量、最湿月的降水量、最干季度的降水量)是影响天山云杉潜在分布的主导因子;其中温度为当前主要的影响因子,最冷季度的降水量为未来的主要影响因子。(2)当前时期天山云杉的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内蒙古、西藏、甘肃、宁夏、陕西、四川等地区的山区,总适生区面积为299.17×10^(4)km^(2),高适区面积为49.45×10^(4)km^(2)。未来各情景下天山云杉的潜在适生区面积变化不大且分布仍以这些地区为主,但高适生区较当前均表现增加。除2020—2040年SSP5-8.5情景下天山云杉的适宜分布向东南方向迁移外,其他情景天山云杉的适宜分布有向西扩展的趋势。
周杰王旭虎杜维波周晓雷杨洁张晓玮
关键词:气候变化潜在分布区天山云杉
基于百度街景图像的兰州市安宁区行道树研究
2024年
对城市绿视率和行道树结构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可为提升城市绿化效果和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参考,为城市绿化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兰州市安宁区6个中心街区共40条街道,利用ArcGIS和Python软件获取百度街景图像,运用ImageJ或Sketchup获得行道树的结构特征数据,使用DeepLabv3+模型获得绿视率数据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安宁区街道绿化中整体应用最多、频度最高的是槐Styphnolobium japonicum;树高5 m~10 m的树木达到75.5%,冠幅在4 m~8 m的树木达到58.3%,胸径大于45 cm的树木仅有2.3%;低绿视率街道占研究区域的75.3%、高绿视率街道仅占7%。植物的树高、冠幅、胸径等生长指标的变化会影响叶片郁闭度,从而影响绿视率,且均与绿视率呈正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基于结果,建议对高绿视率的培黎街道进行定期修剪和维护,对中低绿视率的孔家崖街道和安宁堡街道等,以乔灌草搭配的方式,种植本土树种,提升绿视率。
胡童童张晓玮周晓雷
关键词:园林植物行道树道路绿化
沙地衬膜小麦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被引量:5
2000年
通过对景电二期灌区衬膜沙地土壤水分动态监测,分析其土壤水分剖面变化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得出沙地衬膜能显著起到节水保墒作用,且随衬膜深度的增加而提高。在作物牛长初期,村膜沙地土壤水分在垂直分布差异上不明显,这是由于幼苗阶段、小麦植株矮小,植物蒸腾耗水员较小的缘故;而在植物生长中后期,小麦地上部分牛长旺盛,根系庞大,蒸腾耗水最大,从而造成土壤含水最上层高于下层。衬膜沙地因土层变浅,限制了土壤的储水深度,因此,在衬膜沙地栽培作物时,需要通过农田水分调控技术来实现水源的合理利用,其技术原则是:a少量多灌,并严格按照小麦各牛育期需水量的多少决定灌溉量;b应以当地资源条件和农m水分状况为依据,建众适宜的作物种植方式、耕作体系和轮作制度;c通过培肥地力调节农田水分关系.提高作物光合作用强度和水分利用率.以调节土壤的持久供水能力。
任珺王辉周晓雷陈大庆
关键词:沙地衬膜小麦土壤水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