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涛
- 作品数:43 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论人文主义的艺术品质
- 2013年
- 面对人文精神如今"遍地风流"的难堪局面,我们应重返历史现场,还原人文主义的本来面相。通过考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潮,可以发现"人文"与"艺术"是彼此相生的,人文主义也充分糅合了艺术的想象,这也正是人文主义最具本色的地方。人文主义与艺术品质的结合,不仅是人类观念史上的一大进步,同时也体现了艺术对"语文主义"的超越,最终它们共同指向了对生命神性化的尊重和向往。
- 吴红涛
- 关键词: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艺术想象神性
- 从李小龙到彭于晏:华人男星的身体变迁及其文化意指被引量:1
- 2021年
- 李小龙和彭于晏作为两代华人男星的高光人物,都拥有以"完美肌肉"为典型表征的男性身体,极受各自时代大众的认同与喜爱。两人的身体以及大众对其身体的想象与评价,映射了当代文化风尚的深刻变迁。身体政治上,体现为从民族话语到世界符号的让渡;身体构形上,体现为从尚武英雄到健身达人的转换;身体景观上,体现为从男性气概到男色气质的变更。在身体视觉呈现多元化的当下,通过分析两者身体背后的文化意指,以之来反思中国普罗大众的身体文化观念,显得适时且必要。
- 吴红涛
- 关键词:彭于晏身体文化
- 空间伦理:问题、范畴与方法被引量:10
- 2017年
- 空间伦理学不仅是规避现有空间研究范式中某些弊病的需要,亦是理解和化解现实空间困境、构建和谐空间的内在诉求。空间伦理学不仅要求研究者必须正确地认识空间,还应以一种构建"好生活"和"好世界"的伦理意识来审思和反观各类空间问题,其倡导面向人类生活世界、个体感觉及道德认知等伦理症候,内容主要包括空间自身的伦理特性、空间承载的人伦表征、空间问题的伦理情境。空间伦理在方法论上深度融合了关系哲学和过程哲学,其推崇现象学的视野、现实性的关照和现场感的体征。
- 吴红涛
- 关键词:伦理学
- 资本塑城:城市空间的资本构形与城市权利的资本限度
- 2018年
- 资本对城市的发展衍化产生着尤为重要的影响,资本活力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成部分。在"资本塑城"的影响下,城市化进程无比推崇资本的作用,争相构建大量极具特质的构成性中心,其指向强烈映照着资本色泽的空间景观。然而城市的过度资本化,导致城市空间的不均衡地理,促成了城市空间区隔的二元化结构。城市权利不能简单地化约为资本的权利,而必须在一个更为透明、开放和公正的城市情境中加以践行。为此,未来我们应通过多方面努力以克服资本塑城所遗留的诸多问题。
- 吴红涛
- 关键词:城市资本正义
- 乌托邦的空间表征——兼论大卫·哈维的乌托邦伦理思想被引量:6
- 2014年
- 乌托邦具有明确的空间形态,它是一种空间性概念。和传统乌托邦主义者不同,哈维敏锐地把握到了乌托邦的空间面向。传统乌托邦概念由于预设了空间的封闭性,因而压抑了时间性和开放性,由此可能导致"去人性化"的"退步乌托邦"显现。在伦理批判的基础上,哈维提倡以"场所精神"来应对乌托邦的空间困境。这种"场所精神"是哈维辩证乌托邦思想的重要体现,它突出了空间感受的日常化和诗性化,以具体场所来反观人之感觉,从大而无当的"理论性感知"向细腻真切的"日常性感知"复归。
- 吴红涛
- 关键词:大卫·哈维乌托邦异托邦
- 作为方法的空间被引量:7
- 2014年
- 传统的空间研究,倾向于将空间视为一种"对象"。这种观念源自传统认识论对于空间属性的确认,即把空间看作绝对的、静止的几何学概念,或是某种先天纯粹的知觉形式,由此造成了空间阐释张力的严重不足。在列斐伏尔和福柯的空间思想引领之下,学界出现了"空间转向"之热潮,改变了研究者们对于空间的既往认识,其不再只是被动的研究对象,还可作为一种方法,成为认识问题的媒介与方式。这种空间方法论的创变,为研究界带来了极富革命性的启思。但就目前来说,空间方法论仍存有不少局限,这需要引起研究者们的及时关注。
- 吴红涛
- 肉身的殖民:身体、空间与资本主义劳动地理被引量:1
- 2019年
- 为维护资本利润的持续增长和劳动生产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需要训练有素和服从的劳动身体。这些劳动身体建基于不同地理区域,被投入到资本主义建造的地方劳动空间中,以构建独有的资本主义劳动地理学。劳动空间以其特殊的空间句法对劳动身体进行相应的规范与管制,满足劳动生产和资本拓殖的需要。在充满强权意志和训诫机制的资本主义劳动空间中,劳动身体被化约为某种从事单一劳动和服从指令的机器,人之身体意识和感觉逐渐式微,"沉重的肉身"成为劳动身体的常态。资本主义劳动地理,实际上亦是一种对于劳动身体进行侵占剥夺的肉身殖民。
- 吴红涛
- 关键词:身体资本主义地理学肉身
- 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身体伦理及其逻辑进路被引量:3
- 2021年
- 马克思从人的感性存在出发,围绕人之身体所展开的伦理式考察,具有极为重要的学理价值与现实意义。"身体"是理解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视点,尤其是他针对"自然身体""社会身体""异化身体"和"解放身体"所做出极富逻辑纹理的探寻,不仅还原了身体理应具备的本真伦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人在现实世界中的身体性存在,同时还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语境下广泛存在的非人性化身体困境,其对人的完整和全面发展构成了挑战,为此马克思积极倡导以"正义身体"为内核的解放政治学。
- 吴红涛
- 关键词:身体伦理正义
- 怀旧消费的伦理判析被引量:1
- 2016年
- 怀旧是回忆的一种特殊形式,能为人带来极为难忘的情感体验。在消费社会中,怀旧被纳入到消费生产的视野范畴。怀旧消费以回忆者的怀旧期望为基础,力图将"怀旧"具象成某种商品,推向工业化的生产线,以刺激人们的消费行为。怀旧消费的伦理病症主要体现在怀旧的去个性化、去深度化和去严肃化三个方面,其内核是同源于消费社会的无痛伦理,主张通过对怀旧元素的无痛包装,实现全民怀旧的回忆嘉年华。需要重视消费社会的怀旧伦理问题,警惕人类的回忆情感被打上工业化的烙印。
- 吴红涛
- 关键词:怀旧回忆消费社会伦理
- “手时代”:技术、微机器与手指狂欢被引量:2
- 2020年
- 人类正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手时代”,各种必须用手指来进行触控操作的微机器已全面席卷人的生活世界。“手时代”建立于高度发达的技术文明基础之上,以触摸屏为表征的触感革命将手从传统的工具器官推向新型的触觉主体。手在触屏机器上进行的叩击与按压打开了人机交互的新天地,手成为人最常用的身体器官。“手时代”对手的过度推崇和使用促成了无处不在的手指狂欢,“机器在手”的身体诉求导致“机器入身”的普遍景观,对人的身体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此亟待关注与反思。
- 吴红涛
- 关键词: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