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泽勇

作品数:18 被引量:85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皮瓣
  • 5篇血管
  • 5篇血管瘤
  • 4篇外科
  • 3篇动脉
  • 3篇缺损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凋亡
  • 2篇学法
  • 2篇血管瘤组织
  • 2篇整形外科
  • 2篇软组织
  • 2篇软组织缺损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栓塞
  • 2篇天冬氨酸
  • 2篇天冬氨酸蛋白...
  • 2篇组织缺损

机构

  • 18篇广东医学院附...
  • 4篇广东医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8篇吴泽勇
  • 9篇梁杰
  • 5篇王绥江
  • 5篇李小芳
  • 4篇张培华
  • 4篇杨春燕
  • 4篇黄海华
  • 3篇吴志贤
  • 2篇罗少军
  • 2篇彭智
  • 2篇郑楚发
  • 2篇张文广
  • 2篇黄小冰
  • 2篇吴志远
  • 1篇左强
  • 1篇李响
  • 1篇梁小玲
  • 1篇李雪萍
  • 1篇张刚
  • 1篇李瑾

传媒

  • 5篇中国实用医药
  • 4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2篇2016
  • 6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表巨大血管瘤的综合治疗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总结体表巨大血管瘤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2004~2009年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54例。其中23例行术前血管介入栓塞,后行手术切除创面修复,31例直接行手术切除后创面修复。术中均进行周边缝扎、肾上腺素盐水浸润、电凝止血等辅助手段。术后复发病例进行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到4年,31例单纯行手术切除治愈26例(83.8%),复发5例;23例术前介入栓塞者治愈21例(91.3%)复发2例。平阳霉素注射后未见复发。治愈率100%。结论选择性血管介入栓塞,术中间断缝扎、肾上腺素盐水浸润、电凝止血等有效的止血方法配合进行手术、术后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是综合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一种效果良好的方法。
梁杰吴志贤张文广吴泽勇
关键词:血管瘤介入栓塞手术治疗
改良V-Y推进皮瓣在手指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 介绍改良V-Y推进皮瓣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对30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改良V-Y推进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术后1~3d有3例皮瓣出现轻微肿胀,对症处理后缓解.皮瓣未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及感染,全部存活,伤口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 18个月,皮瓣质地与受区匹配,具有正常指纹,静止两点分辨觉为5.3 ~ 8.5 mm,平均7.1mm,皮瓣邻近关节屈、伸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 改良V-Y推进皮瓣为指体小创面的修复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术式.
吴泽勇王绥江黄海华李小芳郭晓瑞梁莹杨春燕
关键词:指损伤外科皮瓣
蒂部分段结扎法对缩短皮瓣断蒂时间的动物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蒂部分段结扎法缩短皮瓣断蒂时间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在带蒂皮瓣转移中的应用。方法:制作大鼠背部随意型皮瓣,采用蒂部分段结扎法逐步减少蒂部血流,分别在3天、6天、9天、12天完全断蒂,观察皮瓣的存活率及微血管密度,并作统计分析。结果:3天、6天、9天断蒂的大鼠皮瓣,其皮瓣外观、存活率及血管密度均存在差异(P<0.05),即随着断蒂时间的延长,其血管密度增高,皮瓣存活率提高,而9天组与12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蒂部分段结扎法能缩短皮瓣断蒂时间,9天为该方法断蒂的较好时机,既有利于皮瓣血流循环的充分建立,又能保证皮瓣存活。
李小芳郑楚发邓婷婷吴泽勇
关键词:断蒂时间提前断蒂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在整形外科教学中应用的体会被引量:7
2009年
讨论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整形外科中的实施步骤及意义。将PBL教学法运用到整形外科教学工作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加对整形外科疾病的感性认识,有利于从知道中心型向能力中心型的转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迅速实现整形外科专业的教学目标。
梁杰吴泽勇彭智张培华
关键词:LEARNINGPBL教学法整形外科
海绵状血管瘤铜针埋置术后的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铜针治疗血管瘤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评价其疗效以及相关影响,探索其方法的改进。方法收集铜针埋置治疗后1~13年的血管瘤标本13例,采用HE染色方法分析其病理学改变。结果铜针埋置后局部组织存在着针眼瘢痕形成及色素沉着,显微镜下可以见到血管的轮廓,血管腔内血栓形成,血管腔闭塞,管壁增厚,纤维化,部分管壁玻璃样变,血管周围有较多纤维组织增生。结论铜针治疗血管瘤疗效肯定,但局部仍存在着瘢痕形成及色素沉着等缺点,若将铜针进行改进,使其直径变小,术后进行弹性压迫,则可能可减少其副反应。
梁杰吴泽勇
关键词:血管瘤病理分析
实施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提高整形外科临床教学质量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整形外科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在循证医学教育观指导下,以我校整形外科学本科班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理论知识,实施整形外科教学课程。结论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临床理论知识与临床典型病例紧密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归纳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梁杰吴泽勇
关键词: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整形外科学临床教学质量临床典型病例教学课程
外阴派杰氏病合并糖尿病1例围术期护理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外阴乳腺外派杰氏病(EMPD)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例EMPD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病灶切除+左侧股深动脉穿支皮瓣及右侧股后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患者空腹血糖维持在5.6~6.4 mmol/L;皮瓣远端约1/4坏死,经再次手术扩创,创口直接缝合后,切口Ⅱ期愈合。结论:根据糖尿病患者病理特点以及外阴EMPD病灶解剖学与生理学特殊性进行围术期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黄小冰王绥江吴泽勇
关键词:会阴皮瓣围术期护理
应用耳后动脉分支皮瓣翻转修复耳甲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一种耳甲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自2009年1月~2013年3月,对6例耳甲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耳后动脉分支皮瓣转移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均100%成活,5例获得3个月~6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与受区匹配,随访期间无肿物复发。结论:耳后动脉分支皮瓣修复耳甲部缺损,术后感觉良好,耳廓无变形,供区瘢痕隐蔽,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吴泽勇王绥江黄海华李小芳梁小玲黄小冰杨春燕
关键词:耳后皮瓣皮肤缺损
IL-18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IL-18在正常皮肤和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IL-18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生物学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2月到2007年6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手术切除的正常皮肤10例,增生性瘢痕组织12例,瘢痕疙瘩1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荧光定量RT-PCR分别检测IL-18蛋白及IL-18 mRNA在它们中的表达水平及分布情况。结果:IL-18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中均有表达,IL-18mRNA和IL-18蛋白在瘢痕疙瘩组和增生性瘢痕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者均低于正常皮肤组(P<0.05)。结论:IL-18可能是病理性瘢痕组织的形成促进因素之一。
吴泽勇张培华李瑾李小芳杨春燕
关键词:IL-18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RT-PCR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8年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是一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族,该家族是执行细胞凋亡的主要酶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该酶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尤其是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病理性瘢痕。caspase-9是该家族中的启动分子,在凋亡途径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caspase-9的结构特点、活化与调节,以及导致凋亡的机制和与临床上部分疾病的关系。
吴泽勇梁杰张培华
关键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细胞凋亡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