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斌

作品数:272 被引量:1,382H指数:23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1篇期刊文章
  • 60篇会议论文
  • 43篇专利
  • 14篇学位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2篇建筑科学
  • 20篇天文地球
  • 13篇理学
  • 8篇电气工程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机械工程
  • 4篇电子电信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5篇子结构
  • 55篇屈曲
  • 53篇防屈曲支撑
  • 39篇抗震
  • 36篇拟动力
  • 35篇阻尼
  • 30篇阻尼器
  • 25篇动力试验
  • 25篇拟动力试验
  • 25篇控制方法
  • 25篇建筑
  • 24篇实时子结构试...
  • 23篇等效力控制方...
  • 19篇地震
  • 19篇时滞
  • 18篇抗震性
  • 18篇建筑结构
  • 17篇抗震性能
  • 15篇滞回
  • 15篇足尺

机构

  • 265篇哈尔滨工业大...
  • 24篇大连理工大学
  • 17篇教育部
  • 10篇云南省建筑科...
  • 9篇东北电力大学
  • 7篇中国地震局工...
  • 5篇华南理工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武汉理工大学
  • 4篇北京市建筑设...
  • 3篇福建工程学院
  • 3篇中国建筑西南...
  • 3篇黑龙江科技大...
  • 3篇《建设科技》
  • 2篇黑龙江科技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青岛理工大学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建筑科学...

作者

  • 272篇吴斌
  • 71篇欧进萍
  • 43篇许国山
  • 29篇赵俊贤
  • 27篇王贞
  • 18篇张纪刚
  • 17篇丁勇
  • 16篇周惠蒙
  • 16篇谭晓晶
  • 14篇陈永盛
  • 12篇王倩颖
  • 11篇刘璐
  • 10篇王涛
  • 9篇王焕定
  • 9篇梅洋
  • 8篇曾聪
  • 8篇陈再现
  • 8篇李妍
  • 8篇郭丽娜
  • 7篇龙旭

传媒

  • 22篇工程力学
  • 20篇地震工程与工...
  • 19篇振动与冲击
  • 12篇建筑结构学报
  • 12篇土木工程学报
  • 9篇结构工程师
  • 7篇振动工程学报
  • 7篇第二届“土木...
  • 6篇世界地震工程
  • 6篇防灾减灾工程...
  • 5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低温建筑技术
  • 4篇第十一届全国...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3篇工程抗震与加...
  • 3篇第九届全国地...
  • 3篇第六届全国防...
  • 2篇实验力学
  • 2篇建筑结构
  • 2篇计算力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13篇2017
  • 18篇2016
  • 15篇2015
  • 25篇2014
  • 21篇2013
  • 22篇2012
  • 27篇2011
  • 27篇2010
  • 16篇2009
  • 9篇2008
  • 8篇2007
  • 7篇2006
  • 10篇2005
  • 6篇2004
  • 7篇2003
2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端部局部伸长型防屈曲支撑-梁-柱连接节点
端部局部伸长型防屈曲支撑-梁-柱连接节点,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屈曲支撑-梁-柱连接节点,为解决支撑-节点板螺栓连接以及节点板-梁柱焊接连接对支撑和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节点平面外稳定性、震后修复以及施工安装等方面所造成的问题。...
赵俊贤吴斌欧进萍
文献传递
采用位移外环控制的拟动力试验方法及验证被引量:4
2016年
拟动力试验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抗震试验方法。在该类试验中,试件出力大,连接件和支座往往产生滑移与弹性变形,导致试件实际位移与期望位移存在较大偏差,降低试验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位移外环控制,是在作动器控制回路之外直接以试件位移为控制变量的控制回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阐述了PI(即比例-积分)位移外环控制的原理,分析了在非实时平台实现该控制的延迟不确定问题,详细介绍了在混合试验平台软件Hy Test中的实现架构。采用混合试验平台软件Hy Test及该外环控制方法,完成了阶跃命令试验、单自由度结构拟动力试验和6自由度结构拟动力试验模拟,研究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能大幅提高位移控制精度。
王贞王照然吴斌
关键词:拟动力试验PI控制
调谐液体阻尼器的振动台子结构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振动台子结构试验将结构模型作为数值子结构在计算机中计算,将调谐液体阻尼器(TLD)作为试验子结构进行物理试验。在TLD和振动台之间安装剪切力测量装置,将地震波和测量剪切力输入到数值子结构中,采用中心差分法进行数值子结构运动方程的求解,计算得到结构顶层的绝对加速度,再由振动台将加速度实时加载到试验子结构上,这样实现结构和TLD耦合体的地震模拟。对剪切力测量平台进行性能试验,验证了测量系统的正确性。对一个单自由度结构有TLD控制时的加速度响应进行振动台子结构试验,结果验证了TLD能够有效地控制结构的加速度响应。
周惠蒙吴斌谭晓晶戴君武
防屈曲支撑的工作机理及稳定性设计方法被引量:46
2009年
防屈曲支撑(BRBs)是一种兼具普通支撑和金属耗能阻尼器双重功能的新型支撑形式。虽然其概念简单明确,但是工作机理却较为复杂,而目前人们对此类支撑的本质工作机理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因此很难提出较为全面合理的构件稳定性设计方法。本文对防屈曲支撑的工作机理进行了剖析,比较了目前已有的构件整体稳定性设计方法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应重点考虑间隙、边界条件以及摩擦力等因素的"强度-刚度"整体稳定设计方法的观点;从理论上推导了支撑内芯屈服段与约束构件之间的局部挤压力计算公式,揭示了支撑构件局部失稳破坏的机理,并进一步提出应重点考虑内芯板件宽厚比、间隙以及局部约束条件三者相关关系的支撑构件局部稳定设计方法的观点。
赵俊贤吴斌
关键词:防屈曲支撑
组合钢管混凝土式防屈曲支撑及其工程应用
由于河北省图书馆加固改造工程的实际需要,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组合钢管混凝土式防屈曲支撑.这种新型与传统钢管混凝土约束的防屈曲支撑相比.无需考虑内芯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问题.加工过程简便、施工速度快,且质量容易控制。 ...
吴斌梅洋张家广赵俊贤郝贵强杜永山
关键词:防屈曲支撑钢管混凝土滞回性能
单层足尺砖混结构的拟动力试验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建立了一个单开间带圈梁构造柱的砖混结构足尺模型,应用拟动力试验技术,模拟了一个单层十开间砖混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观测了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编制了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程序进行结构位移反应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采用现有的一些理论公式计算结构极限承载力,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增设圈梁构造柱的该类单层砖混结构具有非常强的抗震性能,可以抵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1.6g的地震作用;设置圈梁构造柱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比未设置圈梁构造柱结构的提高了20%~50%;增设抗震构造可以明显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谭晓晶吴斌
关键词:砖混结构构造柱拟动力试验抗震性能
渤海某平台磁流变智能阻尼隔振控制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研究了利用主动变阻尼控制系统优化方法设计磁流变智能阻尼隔振平台结构,为实际工程利用磁流变阻尼器为结构减振设计提供方法.方法采用ANSYS软件提供的结构刚度矩阵庞大,不易进行半主动和主动控制系统设计,根据ANSYS有限元分析提炼出简化计算模型,基于主动最优控制设计方法,设计了磁流变阻尼隔振系统,进行了冰激振动和地震动作用下的磁流变阻尼智能振动控制反应分析.结果该平台半主动磁流变阻尼隔振体系对导管架端帽处最大位移和甲板处最大加速度均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隔振层位移满足采油工艺要求.结论主动最优控制设计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设计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平台结构半主动磁流变智能阻尼隔振体系是较好的控制方案.
张纪刚吴斌欧进萍
关键词:海洋平台结构冰激振动地震作用半主动控制
一种全铰接柱端结点
一种全铰接柱端结点,它涉及一种梁柱连接构件,为解决传统梁柱连接采用刚性连接,在大震或者中震后出现过量残余变形,从而增大震后维护、重建成本的问题。结点区上柱与结点区下柱上下正对设置,球冠的球面设置在下腹板半圆形凹槽和下柱内...
刘璐吴斌丁勇欧进萍
基于近完全时滞补偿的隐式实时混合试验方法
2015年
实时混合试验是一种新型结构抗震混合试验方法。隐式逐步积分算法虽然具有稳定性好的特点,但在实时混合试验中实施困难。在分析两种多自由度隐式实时混合试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近完全时滞补偿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隐式实时混合试验方法,并分析了该方法的性能。数值模拟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收敛速度和计算精度,能够同时考虑时滞补偿,能满足自由度数目较多的多自由度结构实时混合试验的要求。
王贞刘进进吴斌许国山
关键词:时滞补偿迭代
自复位防屈曲支撑构件
一种自复位防屈曲支撑构件,它涉及一种防屈曲支撑构件。本发明的目的为了解决目前安装传统防屈曲支撑构件的结构在大震或者中震后出现过量残余变形从而大大增大震后维护、重建成本及现有摩擦型自复位支撑构件因摩擦板连接螺栓松动及摩擦面...
吴斌刘璐赵俊贤
文献传递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