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影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增生
  • 2篇淋巴
  • 2篇CT表现
  • 1篇心型
  • 1篇灶性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中心型
  • 1篇肿瘤
  • 1篇淋巴结
  • 1篇淋巴结结核
  • 1篇淋巴结增生
  • 1篇结核
  • 1篇结节
  • 1篇结节增生
  • 1篇局灶
  • 1篇局灶性
  • 1篇局灶性结节增...
  • 1篇巨淋巴结增生
  • 1篇多中心

机构

  • 4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丁忠祥
  • 4篇吴影
  • 4篇袁建华
  • 4篇蔡学祥
  • 4篇孙伟英
  • 2篇周俊
  • 1篇沈君

传媒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与MRI诊断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FNH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个FNH病灶的影像学资料,包括CT检查13例,MRI检查10例,其中3例同时做了CT及MRI检查。结果18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病灶。CT及MRI检出病灶数均为14个。CT平扫低密度9个,等密度5个。MRI平扫T1WI低信号10个,等信号4个;T_2WI显示14个均呈高或稍高信号。所有病灶实质动脉期CT及MRI均明显强化。CT显示门脉期9个等密度,4个稍高密度,1个低密度;延迟期11个等密度,2个稍高密度,1个稍低密度。MRI显示门脉期高信号11个,等信号3个;延迟期高信号10个,等信号4个。CT多期扫描8个病灶伴有中央瘢痕,7个周边有扭曲、增粗血供,3个有假包膜。MRI多期扫描9个病灶伴有中央瘢痕,6个周边有扭曲、增粗血供,5个有假包膜。结论CT及MRI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FNH的供血特点及病理特征,在FNH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孙伟英沈君丁忠祥袁建华吴影蔡学祥王和平
关键词: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肿瘤磁共振成像
Castlemen病的CT表现
目的:探讨Castlemen病CT表现特征,提高对 Castlemen病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病理证实的13例Castleme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CT影像和病理资料。男8例,女5例, 年龄26—70岁,平均...
孙伟英袁建华周俊丁忠祥吴影蔡学祥
关键词:多中心型
文献传递
腹部淋巴结结核的CT诊断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腹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4例经病理证实的腹部淋巴结结核,观察受累淋巴结的解剖分布、形态及强化方式特征。结果:肠系膜淋巴结受累8例,胰周小网膜10例,脾门1例,腰3平面以上腹膜后间隙6例,脾肿大10例。多房环形强化10例,均匀强化3例,环形强化1例。结论:腹部淋巴结结核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孙伟英袁建华丁忠祥吴影蔡学祥
关键词:腹部
Castleman病的CT表现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Castleman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变部位:胸部7例,腹膜后3例,肠系膜2例,颈部1例。临床分型:局灶型10例,多中心型3例。病理分型:透明血管型11例,浆细胞型2例。CT表现:CT平扫示病灶均为等密度,2例伴有钙化;增强扫描示透明血管型病灶均有明显持续强化,浆细胞型病灶呈轻度~中度强化。结论:Castleman病的CT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透明血管型病变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
孙伟英袁建华周俊丁忠祥吴影蔡学祥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巨淋巴结增生淋巴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