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广新

作品数:79 被引量:106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专利
  • 3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金属学及工艺
  • 16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冶金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2篇合金
  • 16篇镀层
  • 15篇热浸
  • 15篇热浸镀
  • 15篇浸镀
  • 7篇散热
  • 7篇散热性
  • 7篇散热性能
  • 7篇镁合金
  • 6篇坩埚
  • 6篇钛合金
  • 6篇高强钢
  • 5篇第一性原理
  • 5篇势能面
  • 5篇连铸
  • 5篇金属
  • 5篇合金化
  • 5篇复合材料
  • 5篇薄带
  • 5篇薄带连铸

机构

  • 79篇上海大学
  • 5篇贵阳职业技术...
  • 4篇内蒙古科技大...
  • 4篇上海市钢铁冶...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宝山钢铁股份...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河北工业职业...
  • 1篇包头稀土研究...
  • 1篇泛亚汽车技术...
  • 1篇上海通用汽车...
  • 1篇宝钢特钢有限...
  • 1篇威马汽车技术...
  • 1篇宝钢湛江钢铁...

作者

  • 79篇吴广新
  • 52篇张捷宇
  • 12篇鲁雄刚
  • 11篇彭望君
  • 10篇李重河
  • 10篇李谦
  • 7篇王波
  • 7篇周国治
  • 5篇刘恭源
  • 5篇朱凯亮
  • 5篇许继芳
  • 5篇陈光耀
  • 5篇张波
  • 4篇殷天
  • 4篇胡伟东
  • 4篇贺进
  • 3篇邢方圆
  • 3篇揭畅
  • 3篇王波
  • 3篇吴永全

传媒

  • 13篇上海金属
  • 3篇内蒙古科技大...
  • 2篇表面技术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第十七届(2...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钢铁研究学报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特种铸造及有...
  • 1篇材料导报
  • 1篇铸造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连铸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有色金属材料...
  • 1篇第十六届冶金...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3篇2018
  • 1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镁基储氢合金吸放氢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镁基合金是最有可能实用化的储氢材料之一,但同时它也存在动力学性能差、放氢温度高等缺点。针对这些缺点,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如元素取代、材料纳米化//复合化、添加催化剂、热处理等,不同程度地改善了材料的吸放氢热...
吴广新
关键词:镁基储氢材料热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活化能
文献传递
挤压加工对Mg-Sm-Zn-Zr合金组织和散热性能的影响
2019年
以Mg-5.0Sm-0.6Zn-0.5Zr(质量分数,%)合金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挤压和时效处理对合金微观组织和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加工使合金的晶粒显著细化,析出相富集在挤压带上,时效处理后,合金晶粒略微粗化。挤压比越大,合金的散热性能提升越明显,挤压后再进行时效处理,合金的散热性能进一步提升,其原因在于挤压析出和时效析出时,第二相消耗了在Mg基体中作为传热电子散射中心的合金元素。合金在400℃经过挤压比为35的挤压加工再经200℃、24 h人工时效后的散热性能最佳。
张波张波吴广新
关键词:时效散热性能
MgO(111)弛豫表面氢的吸附问题研究
2008年
针对氢在MgO(111)表面的吸附问题,结合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氢在MgO(111)表面的势能面和4种可能吸附位置及2种不同吸附方式的能量进行了计算,并对吸附H原子过程中的电荷转移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H2分子在MgO(111)表面垂直吸附时均为物理吸附,最优吸附位置为fcc,而平行吸附时均为化学吸附;H原子在MgO(111)表面的hcp和on-top吸附位置处的吸附能相差不超过0.1 eV;电荷密度计算观察到吸附H原子后,与H原子最近邻的Mg原子表面发生了电荷转移.
吴广新张捷宇吴永全李谦周国治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势能面电荷转移
高强度的含稀土的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的含稀土的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成分含量为:Al为3~8wt%,Ca为0.5~6.5wt%,Mn为0.1~1.2wt%,Zn为1.5~4.5wt%,Zr为0.02~2.5wt%,Nd为0.05~1.5...
吴广新贾慧超成毅张捷宇
文献传递
一种双尺寸粉末压片模具一体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尺寸粉末压片模具一体化装置,包括底座、便卸载物托盘、垫片、防护壳和加压柱;所述底座的中部开有底座圆孔,所述便卸载物托盘与加压柱的结构相同,前端为一个圆柱体,后端为一个圆盘,所述垫片为一个圆柱体,所述...
但文德吴广新殷天胡伟东杜庆彭望君彭浩
文献传递
低合金高强钢热浸镀55Al-Zn-1.6Si-3Mg合金的组织结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对比研究了H420低合金高强钢热浸镀55Al-Zn-1.6Si-3Mg和Q235普碳钢热浸镀55Al-Zn-1.6Si-3Mg界面反应层的组织。运用OM、SEM和EDS对界面反应层显微组织、元素分布、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界面反应层由Fe2Al5相,Fe Al3相和Fe-Al-Si金属间化合物三相构成,保温时间较长时Fe Al3相会破裂、溶解。根据能谱分析并结合相图推断了Fe-Al-Si化合物的种类,H420/GL+3%Mg界面反应层出现了τ3相、τ4相、τ5相、τ8相、τ1 0相,Q235/GL+3%Mg界面反应层出现了τ1相、τ5相、τ6相、τ8相、τ10相、τ11相。
杨欣彭望君戴儇吴广新张捷宇
关键词:低合金高强钢
薄带连铸用碗式抑湍稳流布流装置
本发明设计一种薄带连铸用碗式抑湍稳流布流装置。它包括设置于转辊上方的布流器和伸入布流器腔内的浇注水口,布流器为“V”型腔体结构,其上部为敝口矩形腔体,下部为截面呈“V”型的狭长槽腔,下底以圆弧过渡,狭长槽腔的两斜壁靠近下...
杨帆王波刘恭源张捷宇许继芳齐建波张立吴广新揭畅张纬栋
H在MgH2表面的吸附研究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同时结合Nudged Elastic Band方法,研究了H分子和H原子在MgH表面的解离和扩散过程。首先给出了H原子在MgH(001)和(110)表面的吸附势能面;随后考察了H分子和H...
吴广新张捷宇李谦周国治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势能面解离
文献传递
双辊薄带连铸分配器的模拟
2012年
采用FLUENT软件模拟研究将两支传统连铸用浸入式水口应用于薄带连铸布流系统中,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分析了分配器侧孔面积比(S)、侧孔倾角(α)、两分配器间距(L)对布流器布流均匀性及液面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配器侧孔倾角对布流影响是显著的,分配器侧孔面积比及两分配器间距对布流影响不显著。分配器侧孔倾角为0°、两分配器间距为800mm、分配器侧孔面积比1.1为最优分配器结构参数。
阮飞张捷宇吴广新刘智宇马婕殷天
关键词:双辊薄带连铸分配器结构优化数值模拟
用于热浸镀的含纳米硅的铝锌合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热浸镀的含纳米硅的铝锌合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步骤如下所述:第一步,对纳米硅颗粒进行超声波加活性剂包覆预处理;第二步,采用高能球磨法往Al-Zn合金中添加硅纳米颗粒来形成金属基纳米复合粉末...
戴儇吴广新彭望君杨欣张捷宇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