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军
- 作品数:113 被引量:826H指数:20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通用人工智能:是“赋能”还是“危险”被引量:25
- 2023年
- ChatGPT已然使得通用人工智能不再遥不可及、不可想像。ChatGPT能编程、写学术综述、创作诗词、剧本、设计广告文案、进行多语种翻译,能做医疗诊断,能帮助企业进行战略分析与管理,能做数据分析与进行预测,能进行风格创作……人工智能正在将人类文明推向技术奇点。人类主义框架受到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对象”的严峻挑战,被尖锐地撕开了一道缺口。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全面赋能”,和19世纪的“机器入侵”全然不同。在后人类境况下,失去人类主义框架的人类,将何以自处?“去智能地丧失对智能的控制”也许就是后人类境况下人类的首要任务。
- 吴冠军
- 关键词:人工智能
- “生命政治”论的隐秘线索:一个思想史的考察被引量:22
- 2015年
- 晚近十几年来,生命政治已成为政治思想的一个核心关键词,乃至在欧陆思想中形成了一个"生命政治的转向"。生命政治论惯常被追溯到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本文则将它再往上推半个世纪。从20世纪20年代的生命政治的"史前史"入手,这个研究旨在揭开一条思想史上的隐在线索。尽管福柯与阿甘本是生命政治的两个核心思想家,但他们在学理层面的关系,并非一种简单的承继与发展关系,相反充满着深层次的对立与抵牾。只有从生命政治的"史前史"出发,才能疏理出生命政治论发展的内在线索。
- 吴冠军
- 关键词:生命政治福柯阿甘本纳粹主义
- “当下性”与历史主义之双重面向被引量:4
- 2014年
- "中国特殊论"之争,是晚近数年缠绕汉语思想界的一个核心论题,其背后所涉及的哲学问题,便正是"当下性"(与"永恒性"相对)问题与历史主义(与普世主义相对)问题。要在哲学层面讨论"中国特殊论",我们就需要首先追问:"当下性"何以重要?而在思想史中,黑格尔的历史主义命题与利奥·施特劳斯的反历史主义命题,则给我们深入探索这个问题提供了丰厚的思想资源与反思对象。通过这样一个学理性的探索,我们得以将"中国特殊论"置入特殊与普遍的辩证中来理解。若从作为批判存在论的"当下的存在论"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模式",可以摆脱当下汉语学界"左""右"之争的缠绕,使这场讨论产生出更为积极的学理与实践意义。
- 吴冠军
- 关键词:当下性历史主义群学中国模式
- 从“后理论”到“后自然”——通向一种新的电影本体论被引量:13
- 2020年
- 哲学与电影,两者在本体论层面上处于一种对抗关系。"洞穴"与"后窗"这两个隐喻则妥切地标识出这份历史性与结构性的对抗。在那正在到来的"后电影状态"下,电影固然遭遇巨大挑战,然而哲学却并未胜出,那是因为对抗的双方隐在共享着相似的本体论预设。建立在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研究成果上,我们应该拒斥"洞穴"与"后窗"所共享的本体论预设,并在两者之间构建一种"中间地带"的电影本体论。从这种新本体论的视野出发,电影研究将不再讨论电影"是"什么,而是以"追随行动者他们自身"作为研究进路。
- 吴冠军
- 关键词:电影本体论行动者洞穴后窗
- 后人类状况与中国教育实践:教育终结抑或终身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哲学思考被引量:74
- 2019年
- 当代中国"教育焦虑"的最深层原因在于,人工智能的指数级发展正急剧拉高"教育投资"的风险。在正在到来的"后人类状况"下,教育面临两种前景:走向自身终结,抑或走向终身教育。后者并非仅仅指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实践,而且意味着教育实践的激进更新:(1)后人类主义的"行动者-网络框架",取代进步主义与表征主义的"线性框架";(2)包含人类与非人类在内的所有行动者彼此触动的"内行动",取代成人对孩子的单向规训与"吼妈式"知识灌输。进而,后人类状况,亦恰恰提供了重新思考教育的哲学契机——教育果真仅仅是一个人类的事业吗?先秦思想潜含着关于教育(终身教育)的一种激进阐述,我们可以通过德勒兹式的哲学阐释将之激活,并从该视角出发对当代中国教育实践进行批判和革新。
- 吴冠军
- 关键词:人工智能终身教育
- 神圣人、机器人与“人类学机器”——20世纪大屠杀与当代人工智能讨论的政治哲学反思被引量:27
- 2018年
- 近年来人工智能已成为跨学科研究的聚焦,除了行业精英与技术专家的声音,还有大量来自法学、伦理学、认识论、经济学、教育学、军事学诸种视角的意见。但这场大讨论中却鲜有来自政治哲学视角的批判性分析。该原创性的研究以意大利政治哲学家阿甘本的"人类学机器"概念作为理论工具,来比照分析神圣人与机器人在人类共同体中的两种诡异的结构性位置,并在这个基础上对20世纪纳粹政治与即将到来的"后人类"未来,展开一个贯穿性的政治哲学反思。
- 吴冠军
- 关键词:人工智能
- 价值多元时代的自由主义困境--从伯林的“终身问题”谈起被引量:11
- 2015年
- 当下时代的价值多元格局,对自由主义学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伯林是20世纪最先将价值多元问题予以主题化的自由主义思想家,而其后的罗尔斯与格雷等人都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沿着不同方向进一步去应对伯林"终身问题"。另一方面,利奥·施特劳斯对伯林自由主义论说的批评,则将自由主义最严峻的学理危机直接呈现了出来。通过对上述思想论争的介入性梳理与分析,本文在思想史与政治哲学的双重层面上,对价值多元时代下自由主义困境展开一个全面学理考析。
- 吴冠军
- 关键词:价值多元主义施特劳斯罗尔斯
- 从元宇宙到多重宇宙——透过银幕重思电子游戏本体论被引量:16
- 2022年
- 关于电子游戏的研究已从艺术学层面推进到本体论层面。要系统探讨电子游戏本体论,《黑客帝国:矩阵重启》《头号玩家》《失控玩家》这三部“元宇宙”电影构成了妥当的切入口。“世界生成”是电子游戏的本体论内核,然而这个内核触发“世界”是否真实的本体论焦灼。对三部影片的并置性分析让我们看到,基于“自由选择”的人类主义政治方案无从化解这一本体论焦灼。没有任何方式可以证明,现实世界与电子游戏的拟真世界存在着本体论的差异。从柏拉图到诺齐克,现实对于拟真具有本体论的优先,而关于游戏的本体论分析恰恰推翻这个本体论等级制。我们所处身其内的现实在本体论层面上也和游戏一样,同样是伴随着里面的“玩家”们的“玩”的实践而不断世界化成。在后人类主义地平线上,玩,就是参与世界化成。玩不是堕落,它指向积极生活。
- 吴冠军
- 关键词:电子游戏黑客帝国等级制本体论诺齐克
- 家庭结构的政治哲学考察——论精神分析对政治哲学一个被忽视的贡献被引量:10
- 2018年
- 人被亚里士多德界定为"政治的动物",但自古希腊以降的政治哲学,家庭始终被排斥在政治之外,其结构也被理解为前政治性的"自然联合"。当把精神分析引入政治哲学时,我们恰好可以对家庭展开一个政治哲学考察:家庭不仅典范性地展示了人类共同体的根本性结构,而且映射出了共同体内部"权力"的运作机理。在此意义上,弗洛伊德与拉康关于家庭的精神分析论说,对政治哲学的研究作出了极富价值的学理贡献。
- 吴冠军
- 关键词:家庭结构俄狄浦斯情结
- 论“主体性分裂”:拉康、儒学与福柯被引量:3
- 2020年
- 精神分析的一个核心洞见,就是"主体性分裂":"理智"底下,总有一个无法被缩减殆尽的"残余"。而精神分析上的"症状",就是来自于该残余刺入日常生活。拉康借助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将这个主体性状况阐述为幼儿学习语言(亦即,接受符号化)的结果。拉康主义精神分析关于"主体性分裂"的本体论分析,有助于我们在哲学层面重新厘清先秦儒学一个最核心的公案——孟荀之争。进而,本文从古典儒学转入现代主体哲学,重新勾勒现代性"牢笼"的本体论状况。最后,本文将现代性批判者代表人物福柯放入同拉康与儒学的并置中,通过三种进路的比较性分析来进一步揭示"主体性分裂"框架所带来的批判潜能。
- 吴冠军
- 关键词:福柯《孟子》《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