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瑾

作品数:12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1篇团簇
  • 9篇N
  • 7篇金团簇
  • 7篇合金团簇
  • 7篇磁性
  • 5篇基态
  • 4篇密度泛函
  • 4篇密度泛函理论
  • 4篇基态构型
  • 4篇构型
  • 4篇泛函
  • 4篇泛函理论
  • 4篇CO
  • 3篇第一性原理
  • 3篇磁性质
  • 2篇第一性原理研...
  • 2篇团簇结构
  • 2篇自旋
  • 2篇自旋极化
  • 2篇密度泛函理论...

机构

  • 12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

作者

  • 12篇吕瑾
  • 8篇武海顺
  • 4篇许小红
  • 3篇秦健萍
  • 2篇梁瑞瑞
  • 1篇白熙
  • 1篇马文瑾
  • 1篇王艳芳
  • 1篇杨金香
  • 1篇杨丽君
  • 1篇张敏
  • 1篇张江燕
  • 1篇高慧

传媒

  • 5篇物理学报
  • 3篇原子与分子物...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Chines...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_n(n=2~10)团簇的结构和磁性被引量:14
2004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局域自旋密度近似(LSDA)和广义梯度近似(GGA)对Con(n=2~10)团簇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并对能量、频率和磁性进行了计算,两种方法确定的基态构型完全一致,并从平均键长、平均配位数和对称性对磁性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研究表明,Con(n=2~10)基态团簇的磁性在n=2~4时主要受平均键长的影响,在n=5~9时主要受平均配位数的影响,在n=10时受原子间距和平均配位数的相互影响,最终导致与Co8基态团簇具有相同的磁性.基态团簇在Co5和Co9出现了磁性局域最小点.
吕瑾许小红武海顺
关键词:基态构型密度泛函理论
Ge_nMn(n≤8)团簇的电子结构与磁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下广义梯度近似方法,对Mn掺杂Ge基半导体团簇Ge_nMn(n≤8)的结构与磁性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Ge_nMn(n≤8)的最稳定构型与相应的Ge_(n+1)团簇相似.Mn掺杂后团簇的原子平均结合能与纯锗团簇比较近似;能量二次差分表明:Ge_3Mn和Ge_5Mn团簇较相邻团簇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当n=1,3和6时,HMO-LUMO能隙较大,n=2时,能隙较小,说明GeMn、Ge_3Mn和Ge_6Mn具有相对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而Ge_2Mn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对Ge_nMn(n≤8)团簇的磁性研究发现,除Ge_8Mn的总磁矩为1μB外,其他团簇的总磁矩均为3μB,且团簇的磁性主要来源于Mn原子.
白熙吕瑾高慧杨金香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电子结构磁性
TM@Cu12N12团簇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019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下的广义梯度近似方法对团簇TM@Cu12N12 (TM=Mn,, Fe, Co, Ni, Cu, Ru, Rh, Pd,Ir, Pt)的结构稳定性、磁性及磁各向异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发现由于TM-Cu和Cu-N键的出现,不同过渡金属原子(TM)掺杂二十面体Cu13N12(ICO)团簇的中心原子可以有效提高TM@Cu12N12的稳定性;N原子的加入使Cu团簇的磁性显著提高,且不同的TM掺杂有效改善了Cu团簇内部的磁性环境;3d原子的掺杂使团簇的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4d, 5d原子的掺杂虽对提高团簇轨道磁矩无明显效果,但Rh和Pt原子的掺入使其磁各向异性能显著增大,提高了团簇的磁稳定性.结果表明对TM@Cu12N12的掺杂改性基本可以达到磁性调控目的.
阴敏张敏吕瑾武海顺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磁性
(CoMn)_n(n=1~5)合金团簇的结构和磁性被引量:2
2005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局域自旋密度近似和广义梯度近似对(CoMn)n(n=1~5)团簇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能量、频率和磁性计算,确定了团簇的基态,对其基态的磁性和电子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与相对应的一元团簇进行了结构和磁性比较.研究表明,两种方法确定的基态构型基本一致,当n=1~4时,等比CoMn二元合金团簇的几何形状仍与一元团簇相同;(CoMn)3和(CoMn)4团簇出现了磁性双稳态,显示铁磁性和反铁磁性耦合;二元CoMn合金团簇中Co、Mn原子磁性仍能保持一元Co、Mn团簇基态的磁性.
吕瑾许小红武海顺
关键词:基态构型反铁磁性自旋密度
3d系列(TM)_4团簇的结构和磁性被引量:13
2004年
基于第一性原理 ,在密度泛函理论下 ,用局域自旋密度近似 (LSDA)和广义梯度近似 (GGA)对 (TM ) 4 团簇的所有几何构型进行优化、能量、频率和磁性计算 .确定出 3d系列 (TM ) 4 团簇的基态构型 ,对其磁性、结合能和平均原子间距作了系统的研究 ,得出在 3d系列 (TM) 4 团簇中 ,Mn4 的局域磁矩最大 ,V4 的局域磁矩最小 ,并且除Cr4 在LSDA和GGA均为反铁磁性耦合及GGA下的V4 为反铁磁性耦合外 。
吕瑾许小红武海顺
关键词:基态构型结合能第一性原理广义梯度近似
(CoO)_n(n≤6)合金团簇的结构和磁性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DFT-GGA)对(CoO)_n(n≤6)合金团簇进行了系统的几何、电子结构和磁性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oO)n(n≤6)团簇最稳定结构除(CoO)6团簇为三维立体结构外,其余团簇均呈二维平面结构,且(CoO)_n(n=1,2,3,4和6)结构均表现明显的钴氧分离特征,而(CoO)5团簇表现明显的Co—Co聚合和O—O分离特征.团簇的总磁矩在n=1,3,4时,以3μB为单元成倍增长,(CoO)5团簇显著降低,减小至1μB,(CoO)6团簇又有所增加,增大至6μB.(CoO)n(n≤6)团簇磁性变化的起因也从电荷转移、磁性耦合、电子差分密度和态密度进行了详细阐释.
吕瑾张江燕秦健萍
Al_2S_n~±(n=2—10)团簇结构特征和稳定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2014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G**水平上对Al2S±n(n=2—10)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讨论了铝硫二元离子混合团簇基态结构的变化规律、电荷转移和成键特征.结果表明,在S簇中掺杂Al原子会使Sn结构发生明显改变.Al2S±n团簇基态结构是以Al2S2四元环为骨架或桥梁,分别与S原子或S簇相结合形成单环到三环的平面和立体结构.结构中化学键键型和成键数目影响团簇的稳定性.通过对基态结构的解离能和能量二次差分值的分析得到了Al2S±n团簇的稳定性信息.
吕瑾杨丽君王艳芳马文瑾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基态结构稳定性
Co_mAl_n(m+n≤6)团簇的结构和磁性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DFT-GGA)对ComAln(m+n 6)合金团簇进行了系统的几何、电子结构和磁性质研究.研究结果发现ComAln(m+n 6)团簇最稳定结构倾向于形成Co—Al成键数最多的构型,其中的Co—Al二元合金团簇的最稳定结构类似于纯钴团簇.随着Al原子数的增多,团簇的平均磁矩呈线性降低趋势.ComAl(m=2—5)团簇的总磁矩均比Com+1团簇的小4μB,与实验上对较大CoNAlM团簇的磁性检测结果获得了很好地符合.ComAln团簇磁性的降低主要归因于非磁性Al元素的掺入以及Al掺杂后Co原子的整体自旋极化减弱.
秦健萍梁瑞瑞吕瑾武海顺
关键词:自旋极化
(CoCr)_n(n=1-5)合金团簇的结构和磁性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对(CoCr)n(n=1-5)团簇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磁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定了团簇的基态和亚稳态.结果表明,CoCr二元合金团簇的基态几何构型呈对称有序排列,其磁性均呈反铁磁性耦合;团簇键长和配位数的大小对原子局域磁性有很明显的影响;受Cr原子的影响,在(CoCr)4团簇中,非相邻的Co原子之间呈现反铁磁性耦合.
吕瑾许小红武海顺
关键词:基态构型合金团簇反铁磁性态密度
过渡金属及其合金团簇的磁性检测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过渡金属及其合金团簇的磁性一直受到实验和理论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Stern-Gerlach磁偏转分子束实验是过渡金属及其合金团簇磁性检测的最可靠技术.本文介绍了Stern-Gerlach磁偏转分子束的实验装置、磁性检测原理及其磁性检测的影响因素,并对一元过渡金属团簇和二元过渡金属合金团簇的磁性检测实验研究进展作了全面的总结概述.
吕瑾武海顺
关键词:过渡金属团簇合金磁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