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惠琳
- 作品数:13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骨髓形态学在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作用
- <正>目的探讨骨髓形态学(包括细胞化学染色)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和急性粒- 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4)MIC(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分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 2002年1月至2005年2月北京大学...
- 尉岩闫晨华史惠琳
- 文献传递
- 两例Ph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具有少见型bcr/abl融合基因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研究 2例Ph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 (CML CP)患者异常的bcr/abl融合基因结构。方法 分别采用常规的M 及 μ 型bcr/abl融合转录子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对RT PCR扩增产物测序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 ,以确定扩增产物的成分及bcr/abl融合转录子类型 ,其中 1例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引物并通过PCR研究其DNA水平bcr与abl基因融合方式。结果 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符合典型CML CP特征 ,RT PCR扩增后均未见典型的M 及 μ 型扩增带 ,而分别出现一条异常的条带 ,产物大小分别介于M 及 μ bcr/abl之间及小于M bcr/abl。经序列分析证明RT PCR产物均含有bcr及abl基因序列 ,例 1的bcr基因断裂发生在第 18外显子 (e18)内部 ,abl基因融合位点为常见的外显子 2 (a2 )处 ,它们之间插入了 4 0bp的部分abl基因内含子 1b序列 ,为一种新型的符合阅读框架结构的bcr/abl融合转录子e18 int a2。经PCR证明该融合发生在DNA水平。例 2的融合转录子中缺失典型M bcr/abl(b2a2 )融合基因中abl基因外显子 2 (a2 ) ,为e13a3(b2a3)型。结论 少见型bcr/abl融合基因可见于典型Ph染色体阳性CML患者并产生异常的RT PCR扩增带。
- 秦亚溱刘艳荣李金兰王卉常艳付家瑜阮国瑞史惠琳丘镜滢陆道培陈珊珊
- 关键词:PH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形态学鉴别诊断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血象、骨髓象的形态学分析,以提高对MDS与MA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和水平。方法对51例MDS和43例MA患者血象及骨髓象形态学改变的资料进行细致分析。结果MDS以红系奇数核和巨大红细胞、淋巴样小巨核最有诊断意义;MA骨髓细胞呈"核幼质老"改变以红系为明显,粒系中幼粒以下各阶段细胞巨幼样变。结论奇数核细胞、淋巴样小巨核是MDS的主要特征;MA骨髓细胞呈"核幼质老"并以红系为明显,必要时可行其他辅助实验室检查,提高MDS和MA鉴别诊断水平。
- 贾利敏史惠琳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形态学
- 11号染色体异常的初治成人急性白血病51例特征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成人11号染色体异常的急性白血病的生物学特征及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自1992年至2006年间诊治的51例初治急性白血病病例,就核型资料、临床特点、形态学、免疫分型以及疗效进行了总结。结果 11号染色体与13条伙伴染色体发生易位。
- 杨申淼张艳史惠琳刘艳荣江滨
- 关键词:染色体异常成人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融合点初治
- 一种辅助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试剂盒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试剂盒。本发明提供的辅助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试剂盒,包括针对MAGEC1/CT7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甲和探针甲;所述特异性引物对甲为序列表的序列1和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核苷酸序列组成的引物...
- 阮国瑞黄晓军张瑶刘开彦陈欢江滨陈珊珊鲍立李金兰刘艳荣史惠琳牛继红秦亚溱李玲娣
- t(8;21)急性髓性白血病特征和预后分析(英文)被引量:12
- 2005年
- t(8;21)是急性髓性白血病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之一。t(8;21)AML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化疗缓解率较高,生存期较长,但亦有预后较差的报道。为进一步探讨中国人群t(8;21)AM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对75例t(8;21)AML患者,其中包括68例FABM2,5例M4,2例M5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39例患者骨髓中可见Auer小体(52%),而骨髓嗜酸细胞增多(>5%)见于5例(6.7%);免疫分型高表达CD34和HLADR,仅有13例患者表达CD19(20.9%);细胞遗传学分析示62.5%患者具有附加染色体异常,主要附加异常类型为性染色体丢失(LOS),+4,del(9q)及+8;通过常规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82.7%;随访1-96月,19例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10.5月(3-42月),中位生存时间是20个月,5年预期生存率为32.3%;多因素分析显示染色体核型,髓外白血病,年龄及缓解后治疗方式是影响生存的主要预后因素;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患者的生存期较单纯t(8;21)患者短(P=0.019),而不同附加异常之间无明显差异;髓外白血病亦是不良的预后因素(P=0.012),年龄≤15岁患者比年龄>15岁者生存期长(P=0.045);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的预后好于单纯化疗者(P=0.030)。结论:中国人群t(8;21)AML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群的特性,其预后相对较差,尤其是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及髓外白血病者预后更差;对于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t(8;21)AML患者应该建议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
- 赖悦云邱镜滢江滨卢锡京黄晓军张艳刘艳荣史惠琳陆道培
- 关键词:急性髓性白血病
- 骨髓形态学在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作用
- 2005年
- 目的探讨骨髓形态学(包括细胞化学染色)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和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4)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MIC)分型中的作用。方法对47例初治AML的骨髓穿刺标本进行形态学、免疫表型和染色体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7例形态学诊断为AMLM4和AMLM5的患者最终经MIC分型诊断为AMLM525例;AMLM419例(其中AMLM4Eo5例);t(8;21)AML2例;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1例。结论在AMLM4及AMLM5的MIC分型中,骨髓形态学仍具有重要的的诊断价值,免疫分型和染色体检查与形态学相互依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尉岩闫晨华史惠琳刘艳荣邱镜莹江滨王德炳
- 关键词:骨髓形态学单核细胞白血病染色体免疫分型
- 多发性骨髓瘤病人骨髓细胞中Cmtm5基因异常低表达被引量:4
- 2010年
- 本研究检测cmtm5(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 containing member5)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索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RQ-RT-PCR)技术检测MM患者骨髓细胞、MM细胞系及正常人骨髓细胞cmtm5基因的表达。以cmtm5拷贝数与abl拷贝数的比值表示cmtm5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51例初治及难治复发MM患者骨髓细胞cmtm5表达量(0.047±0.062)显著低于20例正常人骨髓细胞cmtm5表达量(0.255±0.333,p<0.01)。ISSⅢ期患者组cmtm5基因表达量(0.034±0.034)显著低于ISSⅠ期患者组的表达量(0.103±0.109,p<0.01)。两种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及CZ1的cmtm5基因表达量(为0.014±0.009、0.004±0.006)均低于正常人骨髓细胞。15例治疗有效患者的cmtm5基因表达量与治疗前及复发时相比显著升高(0.020±0.005;0.227±0.038,p<0.01)。cmtm5基因的表达量与骨髓浆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307,p<0.05),而与性别、年龄、血红蛋白水平、M蛋白量、免疫球蛋白分型、IgH是否阳性等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cmtm5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且与ISS分期有关,与骨髓浆细胞数呈负相关,此结果说明cmtm5基因在MM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 牛继红鲍立张瑶李金兰李玲娣谢敏秦亚溱赖悦云江倩史惠琳刘艳荣江滨陈珊珊黄晓军阮国瑞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细胞
- 一种辅助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试剂盒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试剂盒。本发明提供的辅助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试剂盒,包括针对MAGEC1/CT7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甲和探针甲;所述特异性引物对甲为序列表的序列1和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核苷酸序列组成的引物...
- 阮国瑞黄晓军张瑶刘开彦陈欢江滨陈珊珊鲍立李金兰刘艳荣史惠琳牛继红秦亚溱李玲娣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病理学特征观察
- <正>目的:观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nlbocytosis,ET)患者骨髓塑料包埋切片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85例我院诊治的ET患者,采用常规染色(HE、Gomori),观察其骨髓切片并结...
- 吴平娜马鸣邵越王晶尉岩叶静张宇辉史惠琳石红霞阮国瑞赖悦云王德柄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