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琛 作品数:36 被引量:206 H指数:9 供职机构: 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常州市卫生局重大项目 常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性别和疾病进程及其交互作用对性途径感染的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研究性别和疾病进程及其交互作用对性途径感染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生存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其生存质量采取针对性措施。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在常州市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将性别与疾病进程及两个二分类变量的交互作用乘积项纳入线性相加模型,分析性别和疾病进程及其交互作用对性途径感染的PLWHA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在社会关系和精神领域,不同性别同种感染途径的PLWHA,处于AIDS阶段的女性患者生存质量修正得分(11.62和10.99分)均低于处于HIV阶段女性患者的相应值(12.70和12.73分);不同性别不同感染途径的PLWHA,处于AIDS阶段女性患者的生存质量修正得分(11.73和10.81分)均低于处于HIV阶段女性患者的相应值(12.97和12.78分)。结论不管男性是同性途径感染还是异性途径感染,疾病进程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也不同;处于AIDS阶段的女性患者生存质量最差,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政策帮助和人文关怀。 孙丽 王涛 卞琛 陈抒蕾 王金塔 甄森 邓一玫 周建波关键词:性别 疾病进程 常州市8月龄~14岁儿童麻疹传播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8月龄~14岁儿童中麻疹传播影响因素,评价现行免疫措施实施效果,探索可能对其采取的保护措施。方法选取常州市范围内在2009—2013年发病的8月龄~14岁儿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就病例和对照的发病与就诊情况、可能的暴露史、居住地和旅行史、既往麻疹患病史、卫生服务情况、社会人口学和经济学信息等内容进行入户个案访谈调查。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态度积极(OR=0.041,0R95%C1=0.004--0.404)、有麻疹疫苗接种史(OR=0.013,0R95%CI=0.003~0.051)是8月龄~14岁儿童麻疹发病的保护因素,外来流动人口(OR=6.016,OR95%CI=2.341~15.462)、发病前7~21d医院暴露史(OR=7.015,OR95%C1=2.84617.290)、接种次数较少(OR=5.865,0R95%CI=1.679~20.485)是8月龄~14岁儿童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疫苗接种次数越少危险性越大。结论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可以减少8月龄以上儿童发病,并应重视加强流动儿童和院内感染的管理。 卞琛 张建陶 凌良健 徐文国 林琴关键词:麻疹 儿童 常州市狂犬病危险因素1:4病例对照研究 2008年 目的研究常州市狂犬病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常州市2003年至2007年27例狂犬病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1∶4配比的方法,选取与病例组性别相同,年龄±2岁并具有同源暴露史的健康存活者为对照组,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狂犬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动物主动伤人(OR=5.148,95%CI:0.357~79.787)、中度以上伤口(OR=4.810,95%CI:0.347~67.950)、伤口处理不及时(OR=4.480,95%CI:0.298~43.003)、未接种狂犬病疫苗(OR=63.960,95%CI:3.987~110.761)等因素与狂犬病的发生成正相关。结论未接种狂犬病疫苗、伤口未进行正规处理、大面积深度伤口、伤口位置靠近中枢神经是动物伤后狂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狂犬病预防的健康教育、动物致伤暴露后伤口正规处理、狂犬病疫苗接种等防治措施,可控制和减少狂犬病的发生。 林琴 郝超 张建陶 姚杏娟 史太平 曹淦 卞琛关键词:狂犬病 条件LOGISTIC 2006-2011年常州市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0 2013年 本文旨在了解常州市2006-2011年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探讨暴发原因,为今后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常州市水痘暴发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2006-2011年常州市共报告水痘暴发疫情43起,累计发病1 121例。暴发病例以学生为主(92.69%),7~13岁占71.90%。暴发时间集中在春季(55.22%)和秋冬季(42.37%)。暴发病例中有免疫史者仅46人(4.10%)。接到报告时间距首例病例发病时间间隔10d以上的暴发起数22起(51.16%)。因此,常州市水痘病例报告敏感性有待提高。免疫空白、报告不及时和应急接种率低是水痘暴发的主要原因。 徐文国 卞琛 韩长磊关键词:水痘 流行病学分析 常州市2004—2011年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常州市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的运转状况,为完善监测系统的各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常州市AFP监测系统2004年至2011年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市AFP监测指标各年均达到卫生部的要求,报告病例中脊髓灰质炎疫苗服苗史为88.31%。AFP阳性标本中以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为主。在脊髓灰质炎灰病毒中Ⅱ型为该市主要型别。结论常州市各项AFP监测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应重视流动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 凌良健 高歌 林琴 卞琛 韩长磊关键词:急性迟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 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者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成瘾者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出现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常州市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1年的260名海洛因成瘾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危险因素。结果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终生发生率分别为13.9%和6.5%;多因素分析显示两者的共同危险因素为近1个月与家人关系,其OR值(95%CI)分别为3.472(1.656~7.299)、3.289(1.175~9.174);已婚为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其OR值(95%CI)为0.441(0.207~0.941)。结论近1个月与家人关系差和无婚配者是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成瘾者自杀意念的高危人群,需给他们更多的社会和家庭关怀。 周建波 朱华江 甄森 卞琛 王金塔 郭燕丽 李建华 陈抒蕾 郝超关键词:自杀意念 自杀未遂 吸毒者 美沙酮维持治疗 DJC-Ⅱ型空气滤网净化空气效果的研究 2005年 目的 探讨DJC -Ⅱ型空气滤网净化室内空气效果。方法 在模拟的现场内用DJC -Ⅱ型空气滤网 (8mm)过滤空气 ,在有人的条件下 ,于初始态、过滤后 1、1.5h分别检测实验间和对照间空气中尘埃粒子及细菌菌落总数。结果 经该滤网过滤后 ,实验间空气中尘埃粒子及细菌菌落总数均低于对照间。结论 DJC -Ⅱ型空气滤网对室内空气有一定净化作用。 陈文宇 卞琛关键词:空气滤网 常州市2005-2010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2005-2010年常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和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AEFl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市累计报告AEFl个案1997例,涉及疫苗32种,其中报告最多的是无细胞百白破(DPT)疫苗(24.79%)。各年报告发生率在预期发生率范围之内。接种第一剂疫苗后发生的AEFI占57.84%。反应发生在接种后0-1d的占89.23%。一般反应最多占81.62%;其次为异常反应占15.77%。临床诊断发热/红肿/硬结最多,占74.06%;其次为过敏性皮疹占13.52%。结论常州市AEFI监测敏感性虽逐年提高但仍然较低,全市监测系统运转正常,社会上所使用的疫苗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要加强对临床医生的相关知识培训,政府应进一步完善AEFI补偿机制。 卞琛 林琴 韩长磊 凌良健 郭志荣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常州市1984-2008年麻疹流行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常州市麻疹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探索促进麻疹消除策略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疫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收集常州市1984-2008年麻疹疫情资料及近5a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常州市1987-2004年麻疹发病率在3/10万以下,2005,2007,2008年常州市麻疹出现新的发病高峰;2845例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22∶1。麻疹病例时间分布主要在第15~27周之间;地区分布以武进区、天宁区为主;无麻疹疫苗免疫史的1917例,占67.38%;病例中流动人口1640例,占57.64%。结论采取敏感的麻疹疫情监测、高质量的麻疹病例管理及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等综合控制措施,可有效消除麻疹。 林琴 徐勇 郝超 姚杏娟 卞琛 韩长磊关键词:麻疹 流行病学研究 接种 青少年保健服务 某市三甲综合性医院性病就诊者扩大艾滋病和梅毒检测项目效果评估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评估性病就诊者扩大艾滋病(HIV)和梅毒检测项目在三甲综合性医院的实施效果,为在其他医疗机构推广该项目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项目实施前后初诊性病就诊者HIV和梅毒抗体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项目实施后初诊性病就诊者检测率有逐年升高趋势,HIV检测率从12.5%上升至58.1%(χ^2趋势=102.8,P<0.001),梅毒检测率从6.8%上升至67.1%(χ^2趋势=66.648,P<0.001);实施HIV和梅毒联合检测制度并增加培训频率的一院的HIV(77.6%vs.44.9%,χ^2=27.910,P<0.001)和梅毒(84.1%vs.53.3%,χ^2=14.977,P<0.001)检测率均高于未制定相关制度的二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肤性病科检测人数最多(76.0%),皮肤性病科、泌尿科、妇产科和肛肠科HIV检测率(Fisher值=13.785,P=0.002)和梅毒检测率(Fisher值=9.527,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仅皮肤性病科有阳性检出,HIV和梅毒阳性率分别为2.5%和1.6%,各科室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 Fisher值=2.189,P=1.000;梅毒Fisher值=3.928,P=1.000)。结论对性病就诊者扩大检测可显著提高检测率;实施HIV和梅毒联合检测制度并增加培训频率能提高检测率;三甲综合性医院扩大检测的目标人群需覆盖有性病相关症状、高危行为或进行性病相关实验室筛查的所有初、复诊就诊者;各科室医生动员咨询检测能力不平衡,需要加强各科室医生的培训和动员。 卞琛 甄森 周建波 胡焕春 黄钿珍关键词:艾滋病 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