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参酮ⅡA诱导SGC7901胃癌细胞凋亡及机制被引量:28
- 2007年
- 目的观察从丹参中提纯的单体———丹参酮ⅡA(TanⅡA)在体外对SGC7901胃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并对其分子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梯度(1.0、2.0、4.0、6.0、8.0和10.0mg/L)的TanⅡA干预SGC7901胃癌细胞24、48、72h后,用四唑盐(MTT)比色法绘制肿瘤细胞生长曲线。采用以上浓度梯度的TanⅡA干预SGC7901细胞24h,或采用10.0mg/L的TanⅡA干预0、12、24、36、48h,应用碘化丙叮(PI)及Annexin V双重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SGC7901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用透射电镜直接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用RT-PCR检测不同浓度的TanⅡA干预24h后SGC7901细胞p53的mRNA表达。结果MTT法显示TanⅡA具有良好的抑制胃癌增殖作用,并时间、剂量依赖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FCM)显示TanⅡA可使SGC7901细胞周期阻滞于G1/S期。PCR检测发现随着TanⅡA干预浓度的逐步上升,胞内p53mRNA表达亦逐步上升。结论TanⅡA在体外可通过细胞周期阻滞及诱导凋亡达到良好的抑制胃癌细胞增殖效应,诱导胞内p53基因表达上调是所涉分子机制之一。
- 陈坚钟良钱立平华正豪林庚金刘珊林
- 关键词:胃癌凋亡丹参酮P53
- 多位点酶切联合SSCP方法检测结核杆菌inhA全基因突变
- 背景:近20年来,全球结核病的发病率上升,已成为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同时结核分支杆菌耐药菌株持续增加,严重威胁着结核病的控制和治疗.异烟肼是最重要的一线抗结核化疗的药物,已发现结核分支杆菌对异烟肼的耐药机制涉及多个原因:...
- 华正豪
- 关键词:分枝杆菌结核
- 文献传递
- 多位点酶切联合SSCP方法检测结核杆菌inhA基因突变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基因inhA突变。方法 收集结核杆菌临床菌株48株,其中异烟肼敏感株25株,耐药株23株。抽提临床菌株DNA和H37Rv标准株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inhA基因,产物纯化后用限制性内切酶Hae Ⅱ酶切,酶切片段用单链多态构象分析(SS-CP)方法检测其单链构象。发现单链构象改变的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 48株菌株中,25株敏感株中未见inhA基因单链构象差异,23株耐药株中inhA基因突变率为21.8%。新发现的错义突变有:A26E、R27K、V28A、Q32A、L54V和S72T。结论 应用限制性内切酶Hae Ⅱ改良的聚合酶链反应—单链多态构象分析(PCR—SSCP)技术适用于结核临床菌株inhA基因突变的筛选。inhA基因突变位点呈多样性。
- 华正豪陈澍张文宏翁心华
- 关键词:SSCP结核杆菌基因突变
- 定向诱变方法研究结核分支杆菌KatG基因突变与异烟肼耐药机制的关系(英文)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结核分支杆菌KatG基因的常见点突变是否会导致与产生异烟肼耐药性相关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方法 用定向诱变方法产生耐异烟肼的结核分支杆菌中最常见的KatG基因 315突变体 ,造成该位点从丝氨酸 (AGC)到苏氨酸 (ACC)的突变。随后构建含KatG基因S315T突变体的质粒 ,转化进入大肠杆菌并实现高表达 ,对表达的蛋白进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结果 通过定向诱变方法成功获得KatG基因S315T突变体 ,并通过 pET2 4b质粒转入大肠杆菌 ,KatG基因S315T突变体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表达。对KatGS315T表达产物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检测 ,发现比野生株KatG基因表达产物酶活性下降了 5 0 %左右。结论 KatG基因 315位从丝氨酸 (AGC)到苏氨酸 (ACC)
- 张文宏陈澍季朝能庞茂银邵凌云华正豪翁心华
- 关键词:分支杆菌结核KATG基因异烟肼
- 我院81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患者的抗菌治疗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分析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C)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离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探讨该菌所致感染的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BC感染81例患者的感染类型、临床表现及易感因素等,分析分离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结果81例均属医院感染,包括肺部感染62例、血流感染11例、尿路感染5例及伤口感染3例。所有患者均有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及使用呼吸机等易感因素。对于该菌敏感率超过80%的抗菌药有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的药物尚有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BC感染都为院内感染,感染患者都有基础疾病或易感因素;该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
- 董蘅苏家春华正豪顾静文
- 关键词: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抗菌治疗体外药物敏感性
-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分析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至2007年华山医院住院诊治的30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平均年龄31.8岁。70%患者有脾肿大,10%出现肝肿大,33%出现皮疹,77%有肝功能异常,20%的患者EB病毒IgM抗体阳性,2例患者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本病治疗以抗病毒和对症治疗为主。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变,易误诊。成人CAEBV少见。本组病例预后良好。
- 华正豪顾静文
-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疱疹病毒4型脾大
- 成人症状性肠憩室病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肠憩室是黏膜穿过肠壁肌层向外膨出形成囊袋状的病理结构,临床上多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与其他疾病鉴别较困难,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本研究总结我院2000年1月-2007年5月问收治的有症状肠憩室成人患者29例,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其诊断和治疗等特征分析如下。
- 华正豪董蘅卢燕雯顾静文
- 关键词:成人患者症状性肠壁憩室病病理结构疾病鉴别
- 载阿霉素纳米活性炭行淋巴化疗的实验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应用纳米活性炭粒吸附阿霉素开展淋巴化疗,观察其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活性炭混悬液2ml与阿霉素5mg混匀后注射于犬胃窦前壁浆膜下,质谱仪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胃网膜右动脉旁淋巴结、胸导管内淋巴液及血液内阿霉素浓度。结果胃窦前壁浆膜下注射活性炭吸附的阿霉素,立即见注射点周围出现黑色的细淋巴管及黑染的淋巴结,犬胃网膜右动脉旁淋巴结内阿霉素含量在第30分钟时已升高,在第60分钟时达高峰[(84.6±2.0)μg/g组织],持续72h后仍维持于较高水平;犬胸导管内淋巴液阿霉素浓度在第30分钟时达高峰(162.5ng/m1),以后持续缓慢下降,在第6小时时仍可测出淋巴液内有阿霉素的存在;血液中未测出阿霉素的痕迹。绪论应用纳米活性炭粒吸附阿霉素开展淋巴化疗,引流淋巴液、淋巴结内阿霉素含量高、维持时间长。
- 华正豪蔡松晏黄广建武春涛甘军胡承恩倪泉兴张延龄
- 关键词:肿瘤治疗方案阿霉素纳米淋巴化疗
- 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的分子机制被引量:3
- 2002年
- 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化疗药物异烟肼的耐药机制较为复杂,其中katG和inhA基因是主要的耐药基因。katG的丢失或突变导致其编码的过氧化氢-过氧化物酶活性丧失或下降,而inhA基因突变减弱了异烟肼对分枝菌酸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此外,kasA和ahpC基因也与异烟肼的耐药有关。本文对近年来异烟肼耐药基因katG、inhA、kasA和oxyR-ahpC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华正豪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异烟肼分子机制